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学良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陪侍張漢卿先生伉儷旅遊瑣憶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唐建華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张学良 赵一荻 旅游 花莲

    我在青少年时期,就对赫赫威名、风流倜傥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汉卿将军仰慕不已!在想像中,他应是一位英姿焕发、富有东北人豪迈粗犷,忠肝义胆可望而不可及的伟人。万万没想到,四十年之后,竟然在宝岛台湾,因缘际会,奉命陪侍他老人家伉俪,环游台员名胜,并得亲聆教诲,眞是世事难以逆料,对我来说,尤可谓三生有幸!民国六十一年,我担任行政院退辅会总务处长,六月初的一个下午下班前,忽然主委办公室秘书刘致中先生电告,赵主委(聚钰)召见,余随即前往,孟公正批阅公文,随将笔放下说

  • 文章詞二首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2期  作者:顧爲善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张学良 人物事迹 诗意情怀

    六州歌頭 弔張學良將軍 定風波 棋遙天致禮,世紀萬夫雄。含淚慟,清歌誦,發乎中。寄長風。漫憶當年勇:旌旗擁,風雷動,豪氣縱,干城重。鎭關東。突變風雲,禍起天驕種。烽火橫空。訝雄鷹雌伏,儘讓不交鋒。蜚語重重氣塡胸。醒華胥夢,重思痛,提部眾,逼行宮。盟中共,成戰統,濟和衷,縛蒼龍。舉國齊稱頌,誇妙用,建奇功。初解凍,春潮湧,又寒冬。坦蕩胸襟,虎穴將身送。義氣盲從。恨長期幽繫,輾轉逐飄蓬,望斷歸鴻。書畫絃歌俱有情,奈何棋品尚交爭。石室山頭童子併,誰勝?爛柯猶未見...

  • 文章关于张学良先生一首诗的辨正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1期  作者:陳鶴立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张学良 诗作考证 诗词赏析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六日《团结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第三版刊载了祝母康先生的大作「爱国思乡 渴望统一——张学良将军历史片断」(以下简称“祝文”)。祝文以浓重的笔墨、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张学良先生始终如一的爱国思乡情怀,坚定不移的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读来令人十分感动,大受教益。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其第二部分「老愈浓重的爱国统一情结」的开头部分所介绍的张学良先生的一首诗,似有讹舛之处。故笔者在此贸然提出自己的管见与祝母康先生商榷,并就教于有关

  • 文章张学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陳兆爽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张学良 追思悼念 西安事变 诗歌

    聞名中外張少帥,逝世噩耗兩岸哀;民族意識特別強,力主抗日先攘外。東北易幟張少帥,中國統一步加快;西安事變闖大禍,幽禁一生太可哀。

  • 文章詠張學良將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新洪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诗歌 张学良 西安事变 人物事迹

    一、東北莽原起蟄龍,台灣水島困騰蛟;老蔣失算西安變,少帥洗羞國共謀。一捋虎髯終被咬,百年忠恕換籠囚;獵槍雖利難消遣,絲餌空長只釣愁!二、五十餘年虎入欄,千古功罪史評量;把兄難弟如肱股,政見紛爭似犬羊。莫謂深宮情寂寂,有她趙四伴殘陽;西山雲雨長相望,易逝韶華倍感傷!

  • 文章桃園大圳貯水池養魚事業之回顧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桃园大坝 农田水利 淡水养殖 转亏为盈 张学良

    (一)桃縣水利設施「桃園」,係台灣北部,一個美麗而富庶的縣份。西瀕海峽,東倚峻嶺。由石門水庫源流,導入桃園大圳幹線,經十數條支、分線,再通過密如蛛網的渠道,注入二百四十餘口貯水池,蓄供灌溉之用。故該縣的農田水利,稻穀生產,爲他縣所望塵莫及。倘從空中鳥瞰,其貯水池面積,大者,二十餘公頃,小者,亦有三、四公頃,好似二百餘面大小的明鏡。隄畔,阡陌縱橫,林茂秧肥。池內,鳶飛魚躍,雲影波光。詩情畫意,佳景天成。(二)創業維艱退輔會於民國四十五年(公元一九五六年)在...

  • 文章馬君武「哀瀋陽」詩中的幾個名女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明硯香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马君武 张学良 《哀沈阳》 胡蝶 打油诗 往事回忆

    今年九月初旬,李登辉总统前往巴拿马出席运河会议,于过境夏威夷时,曾趋车访问现在美国定居的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其时赵四小姐也曾在座作陪。这则报导,不禁使我想起了六十年前马君武「哀沈阳」诗中的几位女人,她们是赵四、朱五与胡蝶。「哀沈阳」诗分为下列两首:其一: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其二: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絃管又相傕;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马君武是广西桂林人,两次留德,获工科博士;早岁入同盟会,追随国父

  • 文章张学良的秘书长张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6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2003-06-15
    关键字: 张学良 秘书长 张煊 《东报》 文化战士

    后,不愿为官,祇想做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尽一份国民的天职,在北京从事写作,卖文为生,经常在「北京晨报」、「东方杂志」等重要报刊发表评论,提倡救国救民之道,都能切中时弊,受到社会的热烈称赞。因此而被当时的北京政府当局嫉恨,曾秘密下令要捕杀张煊。有人以情势对他极为不利,劝他回鄕暂避,但地不肯接受,认为如此畏祸还鄕,有何颜对江东父老,而身在虎穴,处境的确万分危险,于是悄悄出关,准备去东北投奔与当时盘据在北京的直系军阀尖锐对立的张学良,但进身无门,正在关外的一个车站

  • 文章我對張學良口述歷史的看法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驥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张学良 口述历史 郭冠英 唐德刚 1990 2001年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

    二十七岁官拜上将军团长,少师的声名传遍全国,算得上平步青云了。张学良多少也遗传了老帅刚毅豪迈的绿林性格,说他是草莽英雄、纨绔公子也不为过。学者余英时在「张学良的政治世界」一文中[2],道出张的文化系统,居于「侠」的传统。笔者到认为「侠」只能表现出张的行事风范,他内心所遵循与执著的,却是个「义」字。张一生大开大阖,恩怨分明,但把「侠义」两个字用到波诡云谲、翻云覆雨的政治上,就显得格外不足了。张学良一生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蒋介石。他也只有两个长官

  • 文章「九一八」與「松花江」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松花江 柳条沟铁路 张学良 七三一细菌部队

    扎东北是张学良领导的部队东北军,在当时兵力、战备武器皆不如日本的状况下,被迫向西北播迁,自此,这些东北子弟义勇军,离开了可爱温暖的家园与亲人,从东北沦陷区来到西安。对音乐颇有素养的张寒晖,当时就在东北军担任文宣工作,为激励官兵士气,竭力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编了一出街头剧,「松花江上」就是这个剧的一首插曲,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同乡长辈多会吟唱,今特将内容再写一遍,以志不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