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和调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上海話!吃豆腐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4、5期  作者:漢聲 出版时间:1979-11-10
    关键字: 上海话 豆腐 吃豆腐 烂和

    串长锭来做吊客,就能大胡其,因为丧事人家,不比做喜事,尤其是得急病死的,板门上搁了个新死人,屋里秩序大乱到处拉人帮忙,你去做吊客,听主人演说死者弥留时的惨状,妳要皱着眉头说感伤话,主人哭晕过去,你要假仁假义的去安慰一番,主人要喊道士买棺材,你帮着他们去奔跑,百般忙乱之中,你要装得像搯头苍蝇般穿来穿去,别人看着很忙,其实一事无成,且碍手脚;你的代价是几串长锭,目的在骗两餐豆腐吃,和调了一天,主人还非常感激你,所以上海人见了和朋友,就对他说道:「你要和

  • 文章苏轼词《水歌头》赏析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0期  作者:戴建中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苏轼 《水调歌头》

    公元一〇七六年,是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三十九岁的苏东坡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做太守。中秋佳节之际,他痛痛快快地喝酒,一直喝到天亮,醉得很厉害,写了一首词《水歌头》,兼表对济南的弟弟子由(苏辙)的怀念,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文章词十八阕 寄《江南好》咏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3期  作者:高鋅  出版时间:2012-05-25
    关键字: 十八阕 江南好 咏茶

    茶飮好,亘古倡文明。爲飮最宜茶聖語,至高讚美逸仙評。海外亦隆聲。(三、四句:「爲飮最宜」句出唐代茶聖陸羽;國父孫中山《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亦談到振興茶業,禮讚茶葉爲最佳保健飮料。)茶事好,常飮可清心。百種煩憂拋腦後,千般慰悅貫胸襟。況伴古瑤琴。茶功好,和合最宜人。把盞時長能祛病,摟壺日久可強身。更妙在怡神。茶質好,品味溢芳馨。潔淨無瑕珠玉潤,眞純有道雪冰清。五內暢而明。茶學好,號級數奇珍。嫩葉噴香陽羡雪,纖茸浮昱碧螺春。齒頰亦留芬。茶韻好,麗日沐風薰。...

  • 文章打累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修之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故乡之歌 乡音乡情 音谱曲调

    累累」,是吾鄕农家长工们策牛工作时所唱的一种特有的歌谣;不叫唱累累而叫打累累。笔者写成「累累」,只是取其音相近,(用灌云县杨家集的口音唸起来,还须再低沉一些)就是找不出恰好的注音,而且「累累」也不知究竟该怎么写,用哪个字—或许是从某「口部」字变音而来。「累累」有声韵、富变化却没有歌词,只是啊、哈、囉、和,任情抒放,可是那种原始的曲,不但耕牛听得进,就是人也很有感受,而其美妙动听之处,比之南北各地的山歌俚谣皆不逊色,幷且还别具意味。因于牛只任务的区别

  • 文章南水北新思维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孫崇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南水北调 朔天运河 西线调水 郭开 黄河

    大西线南水北方案(即朔天运河)简介原南水北工程,分东、中、西线,虽不失为有力措施,但工程期长、耗资多、调水少,仍不太理想。现有郭开先生受翁文灏著作启发,提出新的大西线南水北工程方案,受到很多名科技工作者,以及最高当局和许多机关的重视,乃指示全国各机关和团体,要认眞学习、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切实把水资源开发和节约用水工作做好。我是积极支持这一方案的,并和郭开先生密切联系,为之摇旗呐喊,推动这一方案的落实。果能实现,则我中华民族幸甚!该方案

  • 文章節水——解決北方缺水的當務之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孫崇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节水 北方 缺水 南水北调 水资源浪费

    由于我国北方缺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干旱所困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地方领导干部都渴望南水北,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南水北是国家百年大计的重点工程,这个浩大的调水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非轻而易举,必须根据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多方面科学地论证其优劣得失,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先后缓急,着手进行,一定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决不可轻率冒进。但如不知节约用水,即使南水北调了,宝贵的水资源也会浪费的。现在全国每年用水量为五、六〇〇亿立方公尺,占我国

  • 文章萬里征戰賦戎歸(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4、5期  作者:呉希柴 出版时间:1979-11-10
    关键字: 万里征战 黄桥战役 奉命江都 胜利奖章

    査统计局,当时亦了解我的遭遇,因此,我到通杨,泰靖如启地区担任主任,不但对敌作战,还要对匪鬪争,全部干员仅有三十余人,后来扩充到两百余人,都是在金牛山跟我打游击的靑年弟兄,故雨新知,大家打成一片,彼此生死与共,直到二十九年三月,**已明目张胆叛乱,李守维部与李明扬(驻防泰州)双方貌合神离,情况非常复杂,这是导致是年八月黄桥战役失敢,李守维被战死的一大伏军,是**陈毅粟裕在苏北由被动采取主动的转捩点,使属于中央的部队两面受敌,大家明哲保身,可是,最忙

  • 文章歌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朱成安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水调歌头 故乡情 家乡风貌

    名郡朐陽邑,靈岫鬱州山。蓬萊方丈神話,自古有奇篇。傾注深情熱土,遊子旅思戚切,終老故鄕還。憶起往年事,把酒樂陶然。頻波泛,三溝飮,一河乾。意猶未盡,黃海灌水醉華顏。五十載諸夢想,千萬次曾呼喚,結伴大團圓。滿目桃源景,最美是家園。

  • 文章海屬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9期  作者:武維陽  出版时间:1981-08-15
    关键字: 南腔北调 历史资料 方言解释 学术研究

    我国幅员广濶、山川雄伟,交通未畅之时,语言颇不统一。中有秦岭大河之险阻,形成所谓「南腔」「北」。大抵东南柔、西北亢。近山者浊,临海者轻。迨明淸两代,建都北平(原名北京),为融洽感情,推行政令,定北平一带之语音为官话,五百年来,颇收风行草偃之效,民国初年吴稚晖先生倡注音符号,尤便学习,自秦之书图文后,语乃同音。为国家统一宏业,贡献至巨。三十年来政府推行国语,不遗余力。今靑年子弟,无不精纯,伏惟我海属音调亦属北方官话,惜朱紫易淆,音同而

  • 文章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马灯」重现省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民间艺术 马灯 省庄村 梅花镇 失传

    八月十六日上午,横山桥鎭省庄村的方氏宗祠内锣鼓震天、喝彩阵阵。表演场上,十八匹红、黑、白、黄、茶色的马灯整齐列阵。「骑」在马灯上的演员们,都只有十岁左右,他们身着白褂,头戴红头巾,描上浓妆,个个英武非凡。随着锣鼓声,他们整齐走步、摆阵,穿梭有序,场面热闹而喜庆,引得在场的村民连连鼓掌。八八岁的老人曹志兴认眞看着表演,时不时和旁边九十岁的过端生诗论改进意见。这两位高龄老人,是这批小演员的指导老师,也是村里仅存的掌握「马灯」技艺的老人。尽管已是高龄,曹志兴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