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各县市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68-02-29
    关键字: 江蘇 銅山縣 各縣市

    銅山縣(附徐州市)(沿革) 禹貢徐州之域,爲大彭國之地,春秋時屬宋,爲彭城邑。秦置彭城縣,楚覇王建都於此,謂之西楚。漢爲楚國,後漢爲彭城國,三國魏始移徐州來治,晉亦曰徐州彭城國,南朝宋曰徐州彭城郡,北齊置東南道行臺,北周置總管府,隋廢行臺及郡府,復曰彭城郡,唐復置徐州治之,兼置總管府,尋罷府,復曰彭城郡。元省縣入州,改爲徐州路,明復曰徐州,淸升爲徐州府,置銅山縣爲府治。以縣東北四十八公里處有銅山產銅也。民國廢府存縣,別稱锺吾,春秋時小國名也。三十四年十月...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1-01-16
    关键字: 東海 江苏 各县市 志略

    東海縣沿革:春秋魯之東境,秦置朐縣,南齊於縣置東莞琅邪二郡,東魏改置海州,仍領琅邪郡,後周改郡縣,俱曰朐山,隋廢郡,又改州爲東海郡,唐復曰海州,兼置總管府,旋罷府,又改州爲東海郡,乾元初復曰海州,五代至宋曰海州東海郡,元升海州路,改爲海寧府,又降爲海寧州,明省朐山縣入州,改海寧州曰海州,淸因之升爲直隸州,民國改爲東海縣,又析其東境地置灌雲縣。疆域:東界灌雲縣,南界沭陽縣,西界山東郯城縣,北界贛榆縣,舊州東西距一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自分置灌雲縣後...

  • 文章江蘇各縣市面積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74-06-20
    关键字: 江苏 江苏各县市 疆域面积 阜宁 盐城

    五千方公里以上:阜寧、東臺。三千方公里以上而在五千方公里以下:鹽城、銅山、如皋。二千方公里以上:而在三千方公里以下:灌雲、漣水、東海、高郵、吳縣、武進、南通、泗陽、邳縣、宿遷、蕭縣、沐陽、淮安、江寧、江都、淮陰、興化、泰縣、寶應。一千五百方公里以上而在二千方公里以下:常熟、宜興、雎寧、贛榆、六合、溧陽。一千方公里以上而在一千五百方公里以下:句容、崇明、泰興、沛縣、江陰、無錫、海門、碭山、豐縣、啓東、吳江、鎭江、丹陽、金壇、南匯。五百方公里以上而在一千方公...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9期  出版时间:1975-01-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沛县 沿革 人口

    沛縣沿革春秋沛邑,秦置沛縣,漢高祖起於此,稱沛公,以沛爲湯沐邑,後以屬沛郡,謂之小沛,北齊廢,隋復置,唐以後因之,元移滕州來治,旋廢州而存縣,其治在今治東,明徙今治,淸時屬徐州府。民初隸徐海道,後屬第九行政區,別稱湖陸,又號留城,以東南有張良所封之故留城也。疆域東界山東滕縣,南界銅山縣,西界豐縣,北界山東魚臺縣。東西距五十四公里,南北距八十公里,面積一千三百八十二方公里分爲七區。人口三十九萬一千一百二十一人。(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山川七山亦名戚山,今名栖...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74-06-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丹阳县 沿革 人口

    丹陽縣沿革戰國楚雲陽邑,秦置曲阿,漢因之,三國吳改爲雲陽縣,晉仍爲曲阿,分置延陵縣,梁與武進改爲蘭陵,隋復曲阿,唐於縣置雲州,又改簡州,天寶初始改爲丹陽縣。(邑中有唐中和三年所鑄巨鐘一口,稱潤州丹楊縣。)宋元明如之。淸屬蘇州布致使司之鎭江府,民初隸金陵道,後屬第一行政區,抗戰復員後,爲第一區行政專員駐在地。疆域東北臨長江,隔江交揚中,南界金壇,東界武進,西與北俱界鎭江,東西距五十三公里,南北距四十公里,面積一、〇三九.五平方公里。人口四九三、六〇七人。(...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4-04-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金坛县 沿革 人口

    金壇縣沿革春秋時屬吳之延陵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併天下,爲曲阿縣之金山鄕,王莽時改曲阿爲風美,光武中興,復曲阿,三國吳改曲阿爲雲陽,晉仍爲曲阿,梁改曲阿爲蘭陵,隋文帝開皇十五年,析曲阿地置金山府,旋降爲縣,金壇設縣之始也。隋末又置瑯琊縣、唐高祖併金山瑯琊入延陵,武后復置縣,名金壇,屬潤州,取河圖句云,「句曲之山、金壇之陵」爲號,後因之。淸時屬鎭江府。民國隸金陵道,後屬第一行政區。別稱茅州,以茅山得名,一稱良常,亦取名於山也。疆域東界武進縣,南界溧陽縣...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74-12-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扬中县 沿革 人口

    揚中縣沿革:本鎭江、丹陽、泰興三縣地,名太平洲,明末始露出水面,淸宣統間置太平廳治理之。民國元年改廳爲縣。民三因與安徽太平相同,改名揚中,以其地在揚子江之中也。淸屬鎭江府,民初隸金陵道,抗戰前屬第一行政區,復員時改隸第五區。疆域:四面環水,東隔大江爲泰興縣境,南隔大江爲丹陽縣境,西隔大江爲鎭江縣境,北隔大江爲江都縣境。東西距三十八公里,南北距九公里,面積二八七·七五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五人。(內政部民國三十五年調查公佈)山川:全境爲...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5-02-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川沙县 沿革 人口

    川沙縣沿革本上海南匯二縣地,名八團鎭,明置川沙堡,淸初改川沙營,嘉慶置川沙廳,屬松江府,民初改縣,屬滬海道,後爲第三行政區。疆域東濱東海,南界南匯,西北界上海市,東西十三公里,南北二十公里,面積一〇四平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一三一、三八五人(內政部卅五年統計)。山川境內無山,水道以欽公塘爲一大界限,塘東水皆東流,有白龍港爲縣屬入海港之最,現漸淤塞,沿海多沙灘,曰鐵板沙,塘西諸水南由長濱白蓮涇,北由漩河潭東溝,流入黃浦,另有運鹽河、鹹塘、都臺浦、三灶港、趙...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作者:張仲五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沭阳县 沿革 人口

    沭陽縣沿革:周成王時,置中城邑,屬魯國,後屬楚。秦屬徐州。漢置厚邱、建陵、陰平等縣,屬東海郡。後漢存厚邱,陰平屬徐州。魏省陰平,屬邳州。晉屬東海郡。南朝宋改稱僮縣。南齊復稱厚邱。南梁爲僮陽郡。北魏始名沭陽,旋又屢更爲下城、臨渣、懷文、服武等名。北齊及隋復名沭陽。唐時初稱厚邱,不久仍稱沭陽,屬泗州。以後歷宋、金、元、明、淸,皆稱沭陽。宋、金屬海州。元屬淮安路及海寧州。明屬淮安府,淸季雍正二年又屬海州。民國定爲三等縣屬徐海道。後屬第八行政區。疆域:東界灌雲、...

  • 文章江苏各县市同鄕会第七次春节联欢追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8期  作者:蔡石如  出版时间:1983-12-15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同乡会 春节联欢 活动简介

    吾苏旅台各县市同鄕会,每年春节,均有一次联欢餐叙,业已擧办六次,第七次,于本年三月六日(正月廿二日)中午,假台北市忠孝东路悦宾楼三楼擧行,到会者达七十余人,当各鄕长长先后入会场时,纷纷热烈招呼或趋前问候,或握手言欢,他鄕故旧,倍感亲切,全场热情洋溢,畅谈鄕情,土音俗语,眞如置身家园。会场上的接待,以及餐叙事务的处理,是睢寗王东民,和高宪明两位鄕长,先时到达,安排布置,有些同鄕会,也是此时擧行春节团拜,到会场寒喧后,说要「请个假」就去「赶场」。新春的喜气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