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文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州文學之回顧(八)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2期  作者:顧實惕勝  出版时间:1974-09-15
    关键字: 常州文学 董祜诚 阳湖古文 桐城古文

    渊观象赋补注,诗赋杂文稿若干,卒年四十一。愚玆所述,于常州人,例不及生存者。屠寄子景山先生,为吾侪前辈,今已作古。所著蒙兀儿史,实出柯邵忞新元史之上。故愚挽景山,有为常州学派别开生面之句。惜原著末竟而殁。深望其哲嗣,能早日续成之。常州文学,必首数阳湖古文派。当淸初有得乎古文风气之先者,邵长蘅,字子湘,武进人,少称奇童,后乃肆力古文,有盛名,王士祯称荆川后一人。卒年六十有八。惟其文魄力过小,器局尙狭,远不如阳湖古文派。阳湖古文派,与桐城古文派有渊源关系,玆

  • 文章劉半農抓到吳稚暉的「老師」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9期  作者:余如季  出版时间:2001-03-15
    关键字: 吴稚晖 刘半农 文学 何典 古文

    党国元老吴稚晖先生对推行国语付出了相当的心力,其贡献亦有目共睹,他对「文章之道」更有一套独特的看法,不仅是提倡白话文的急先锋,尤其是以通俗白话为文的彻底实践者。他认为:「假如有什么要说的话,自然爱说便说,何必有什么做文章的名词存在心头呢!」因此从来不愿做个「文学家」,从来不肯咬文嚼字,矫揉造作地掉弄什么玄虚,而奋力冲破樊笼,纵笔所之嬉笑怒骂,雄健犀利,不同凡响,形成了他文章独特的个人风格。事实上,稚晖先生是科举出身,古文底子扎实,早年论作文之道,曾谓

  • 文章簡介薛福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1期  作者:楊保和  出版时间:1974-11-20
    关键字: 薛福成 无锡 《薛福成传》 古文

    薛福成,先世江阴人,宋翰林承旨皡之裔也。传七世而徙无锡城中宾雁里,遂为无锡人。高祖燊,曾祖葆光,早卒,祖锦堂,府学生,幼孤,事母许,以孝闻,著有经说标异若干卷,芗圃吟草二卷。父湘,道光二十七年丁未进士,广西浔州府知府。湘于学无所不窥,著有段氏翼,未雨斋诗古文诸书。其制举文,尤孤出一体,士子争相模倣。福成尝从湘鄕曾文正游,受古文法,在其幕府者八年,文正许以有论事才,近人姜书合称述曾氏幕僚之治古文者,以福成与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并称。曰:如武昌张裕钊之思力

  • 文章常州文學之回顧(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3期  作者:顧實惕勝  出版时间:1974-10-15
    关键字: 常州文学 恽敬 阳湖古文 桐城古文 常州文学回顾

    恽敬,字子居。阳湖恽氏,以节义文章望江右。明季逊庵(恽日初),传蕺山学,以贞隐终。香山、南田诸老,蝉蜕鸿蜚,及敬而以著述汇一之。敬幼负异才,持论好出独见,与张惠言友善,商榷经义,治古文,后官富阳知县,及守南昌府,以忤上官罢职,益务为文自壮。张惠言之殁于京师也,敬闻之慨然曰,古文自元明以来,渐失其传,吾向不多作者,有以皋文在也。今皋文死,吾当并力为之。又尝自谓:「吾文皆司马子长出,子长以下无北面者。」此可见当时阳湖古文家之目无桐城人矣。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年

  • 文章讀書種子的萌芽——追念錢穆先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逯耀東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钱穆 唐宋古文 《史记》 《墨子》 严复

    「中國文化傳統是不易搖動的,祇要有書在,祇要中國讀書人還沒有死絕,中國文化的根是不會斷的!」——錢賓四

  • 文章讀「永某氏之鼠」有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5期  作者:平凡  出版时间:1986-11-20
    关键字: 《永某氏之鼠》 阅读感悟 《古文观止》 柳宗元

    柳宗元,唐贞元进士,为文雅健雄深,议论踔厉奋发,在「古文观止」里,有他不少文章,他中博学宏嗣,拜监察御史,坐事贬永州司马,涉屡蛮瘴,湮厄感郁,一寓之于文,柳氏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永某氏之鼠」,亦为其中之一,文中写永州有某氏者,因生肖属鼠,便奉鼠为主,为爱鼠而不畜猫;由是羣鼠相吿,皆来某氏,昼夜窃啮斗争,饱食无祸,某氏之室,成为鼠辈恣意横行的乐园。读了此文,不禁令人感到现在大陆匪区,不论那一个伪机关中,大大小小的贪汚犯,行贿受贿犯,诈欺勒索犯,种种罪犯

  • 文章鄕賢束季符先生之詩文與書法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1-10-15
    关键字: 束季符 乡贤 诗文 书法 古文

    我邑先贤束季符先生允泰之事略,前已载之本刊第四期(本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矣。先生宦游两浙,循声昭彰,自初仕以及休致,十五年间,初以冬漕海运出力,奏准以同知直隶州用,旋经奏准以知府补用,奖敍花翎,并于归班知府后加三品衔,嗣又奏准于知府补缺后在任以道员用,此先生出仕升迁之大概也。然先生固为名学者,诗文书法,俱名于时,兹特选录先生作品数则,以飨阅者。一、古文金文学小传光绪二十一年八日予既为蔡君紫函家传,并刻其诗若干首,既又刻金君亚匏来云阁诗,盖予因蔡君得交金君

  • 文章鄉先輩錢名山先生的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42期  作者:張之元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钱名山 文风极盛 精通古文 诗歌

    故鄕武进,一向文风极盛,人才辈出,代有宿儒。鄕先辈钱名山老先生,不仅精通古文,抑且擅长书法,学问渊博,遐迩闻名。名山老先生之公子小山先生及叔平先生,国学基础亦甚为深厚,记得笔者幼时毕业于城区局前街小学(从前叫武阳公学,因为学校位于化龙巷和局前街交会处,昔日武进县和阳湖县是以化龙巷为分界,故学校取名为「武阳」。)后,随即进入省立常州中学,每年漫长的暑假,必从叔平先生进修国学,学习古文、诗词,得益良多,时隔近半个世纪,当时背诵之文章,至今犹能琅琅上口

  • 文章「而」字妙用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7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11-05-25
    关键字: 古文观止 文稿 而字用法 文气

    古文观止」里面有篇文章—「昼锦堂记」起首几句是:「仕宦至将相,衣锦归故鄕,此人情之所荣,古今之所同也。」文章写好,已派人送出,但作者还一直放在嘴里唸,唸来唸去,总觉欠缺点什么。后来发现是文气太急促,不够舒缓。于是立刻派出快马,把送出去的文稿追回来。然后在头上几句里面加三个「而」字。那就成了「仕宦而至将相,衣锦而归故鄕,此人情之所荣,而古今之所同也。」这样文气就顺畅多了。还有一则不是笑话的笑话,可资谈助:有一位学生,作文时乱用「而」字,用之不当,似通非通

  • 文章陳東登聞檢院上欽宗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8-02-15
    关键字: 《登闻检院上钦宗疏》 古文 散文 宋代

    編者按:陳東書凡七上,公忠體國,言人所不敢言,勒石於鎭江府學者得三篇,世稱萬言書。上欽宗疏爲其一,二、三兩疏,當再續載。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