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令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惊天地泣鬼神,有血有泪的故事(三)——明代无锡县令王其勤筑城御寇斩杀爱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0期  作者:旡可  出版时间:1991-06-20
    关键字: 王其勤 县令 倭寇

    倭寇懷着必得的希望,擁到無錫城外,但一看就怔住了,原來一座土城,不知何時又變成了固若金湯每一哚口高厚的石城,顯着不可侵犯的力量,情勢的突變,使倭寇踏平無錫城的夢想完全粉碎,陳兵城下,祇有改變計劃,用長期圍困,迫使守兵屈服。兩個月過去了,無錫城仍然像一座銅墻鐵壁似的屹立着,被圍在城中的軍民,充份發揮了同甘共苦共生死的精神。米不夠了,大家都吃糠,菜不夠了,大家都用鹽下飯,柴沒有了,拿出家具劈了來燒,這時候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大家一條心和倭寇拼命。當時無錫城中...

  • 文章追慕阜寕賢令阮公本焱幷序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周露墀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阮本焱 阜宁 县令 追思悼念

  • 文章惊天地泣鬼神,有血有泪的故事(二)——明代无锡县令王其勤筑城御寇斩杀爱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9期  作者:旡可  出版时间:1991-05-20
    关键字: 王其勤 无锡县令 王克宝 监工

    無錫地方富庶,倭寇垂涎已久,到了嘉靖三十三年四月,無錫的攻防戰終於爆發了。大隊的倭寇蜂擁而來,把無錫城團團圍住,總以爲這一次非把無錫城攻進不可,加以盡情燒殺姦淫刧掠了。無錫城裏的人該是福星高照,正在風聲鶴唳之時,來了一位有決心有魄力的王其勤做知縣,他不但有守土禦賊的決心,更有遠大的見地,他到任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防範倭寇的侵擾,可是,無錫城原是一座土城,那能抵擋得大隊倭寇來犯呢?爲了一勞永逸,有備無患,必須乘着倭寇尙未來犯之前,預先把一座土城改成石城...

  • 文章幼童智战县令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幼童 以智制恶 寓言故事 智战县令

    古时,有个不通文墨的人,花钱买了个县令。一日,携夫人分乘小轿出游,刚出城门,见三个幼童守住预先摆好的三块石头挡住去路,衙役上前驱赶,三幼童齐说:「请县令下轿对上『对联』方可让路。」三幼童将三块石头搬开,齐声朗诵:「搬开磊字三块石!」县令本腹中空空,实难应对。怹深知夫人略有才学,前去求救……县令回转,也高声吟道:「剪开出字两重山。」三幼童听了哈哈大笑!说:「此联并不是你所对,定是女人所教矣!」县令忙问:「有什么根据。」幼童齐答:「剪刀是女人惯用之物,『剪开

  • 文章为王鈇正名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汪青萍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王鈇 抗倭县令 常熟城墙 郑重正名

    王鈇,不是王鉄,我为您郑重正名。您是我们常熟建县有史以来的好县令之一。文武兼全,出身进士,尤精武备。为了常熟,为了常熟人民,抗倭防寇,募金筑城,歼倭阵前,不顾自己生死安危,身先士卒,战无不胜,迭丧敌胆,不幸误中埋伏,竟以殉难,尸骨未归,留葬虞山。王鈇,字德成,号苍野,明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县。明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〇年),三十六岁时中进士,授常熟知县。常熟地方志载王「善体民情,剔除奸弊,檄收海坝大豪,改邪归正,为吏民敬畏」。时倭寇为患

  • 文章淸末无锡一位好县令——裴大中洋商罔顾信义用大称收买鲜茧裴令深悉民隐校准漕砝为四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1期  作者:軍嶂山樵  出版时间:1987-05-20
    关键字: 无锡县令 裴大中 养蚕行业 蚕丝买卖

    利、贞之区别,银角仅作百文之类,鄕民因而羣起反对,聚众大譁。时吾邑县令为安徽霍丘人裴大中,该等茧商援例去请他弹压,但鄕民都去吿诉裴县令说,收茧商把银角作成百文,尙折亏有限,至于称的大小,竟要相差倍蓰,按市核价,简直不可以道里计,若贞字之称,已足有十八两漕砝,至元、亨、利字更不必说,相差更多,过去买丝,素以十六两谓之四码准称,为公同校正作收丝之用者,据鄕人如此说来实太不公平了。于是有邑中书院之肄业生庄少游、王君陛、杨殿卿、王炳麟、萧少华、王壎、萧焕良等七人

  • 文章王其勤不是縣城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9期  作者:瘦竹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王其勤 无锡县令 筑城御寇 南水仙

    明朝无锡县令王其勤筑城御寇的事蹟,鄕讯上已有过详细记载;王县令有功地方,在他死后,邑人为纪念他,把他崇祀为神,馨香俎豆,血食千秋。三十七期鄕讯上逢春鄕长的「倭寇扰锡志略」一文中,说吾邑崇祀王其勤为「县城隍」,这是弄错了,吾邑崇祀的「南水仙」即是王其勤,在「老八谢」出会时,南水仙的神轿经过西门棉花卷胡万和酱园前,要把掌扇遮掩着老爷的面,不给他看见,因为胡姓在筑城御寇时,竟不肯借用一砖一石,一点没有爱鄕爱国的观念,所以王其勤痛恨胡姓,不愿见他。据说,如果不把

  • 文章山阳县令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0-04-20
    关键字: 山阳县令 状元蔡僔 全衔名帖 就诗论诗

    淸朝中葉有一狀元名蔡僔,本是一個寒士。當其未達之時,進京趕考,路過山陽縣(今江蘇淮安),這縣知事同他有點年誼,於是投帖求見,其意無非希望點盤川。這是昔日科擧時代的習慣,本不算什麽。那位縣知事,大約一時記不起這位蔡年兄,在他的名帖上,批了「查名回報」四個字,派差役出來查問,蔡僔一見,認爲是一種侮辱,一氣也就走了。不料就在這一次,大魁天下。衣錦榮歸,當然又路過山陽。這一回,該那位縣知事遞手本(全銜名帖)迎接他了。蔡想起舊事,也不接見,提筆在手本上寫上一首詩:...

  • 文章宿遷縣名的由來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4期  作者:蔡石如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宿迁 历史沿革 民间传说 吕老太太 县令

    先讲一段传说的故事我们宿迁县县城,在马陵山下的南面;西面是旧黄河,东面是运河。城是砖砌的,周围三里,高二丈一尺,厚三尺六寸,八百个城垜。城外又有土圩,长一千六百丈,称为保衞圩,是咸丰年间,防衞撚匪,挑土做成。原来的宿迁县城,在现在县城南面,为甚么会迁到现在的地方?传说在南宋绍兴年间,奸相秦桧,跟金人议和,划淮河为界,南北分治,我们宿迁,就沦陷给金人。那时名叫「下相」。到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当时的县令姓吕名良,是汉人。做事公正,为人又很淸廉,很受地方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