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理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冥婚雜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冥婚习俗 孔颖达 赵翼 迎茅娘 中国伦理

    然后按礼迎娶,与殇男合葬,成为家室,达到冥婚目的。由上观之,中国冥婚风习,古今各地,都很盛行,程序亦颇严谨。惟不知我们丰县是否有此风尙?在家时年幼未曾所闻,今经典中亦无资料可见,就无法阐述了。总之,这种冥婚风习,固然荒诞至极,然而,岂不更显示中国伦理道德的内涵。这种父母爱子女的骨肉深情,不因死亡而减轻,除中国伦理外,有何民族能与相比。

  • 文章書迷投軍記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冷欣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书迷 伦理 革命军 黄埔

    的几年,曾读完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四字鉴,对敍述历史故事的四字鉴特别爱读,能信口流利的背诵;而论语中「孝弟忠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圣训,以及演义小说、历史故事有关民族英雄的壮烈事蹟,更启示我重视伦理道德文化,培养我参加革命军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进入高等小学,渐渐知道多看小说和杂文,还可以帮助作文,偏在这个时候,我有个亲戚,开了一爿小小租书店,约有几十部书,我出租钱比较便宜,有时甚至不要钱,所以对他店中所藏的书,几乎全部浏览过,我在独住

  • 文章為人師表甘苦談(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56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7-10-20
    关键字: 金传奖 教育伦理 学生

    历时四年的传播教育薰陶,如果认真学习,吾人深信:无论就业或再深造,都足足有余,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练就了一身功夫,但有人则虚渡了四年!学生出类拔粹·老师与有荣焉身为人师,看到学生出类拔粹,无论在职场或学术领域,都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与有荣焉之感!虽然今日的教育伦理已大不如前,但身为人师的心境应该是始终如一才对!看着一批又一批穿着学士服、头戴学士帽的学生们在凤凰花开、骊歌声中完成大学教育,内心有着一股欣喜,也有一份祝福!因为,总有一天他(她

  • 文章風木齊隨筆 長命百歲好不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1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0-07-15
    关键字: 风木齐 长寿 伦理观念 台湾

    且不理他。大多数人拒绝七十以后的生命是为什么?进一步分析他们的答案,也有一个合理的逻辑:七十以后,体衰多病,受人厌弃,失去尊严。一且行动不便又有慢性病,需要照顾、医疗、折磨自己又累了别人,这样活受罪又何必?尤其现在台湾社会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伦理观念也在变,年轻人都自组小家庭,老人有自己的养老金还好,否则无论独居或住进私人安养所,都是处境堪怜,晩景悽凉,不如不活。总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长命百岁是为了可以多享点福,要享福第一要有健康

  • 文章齊家一則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诗文 家庭伦理

    余幼時,承先慈口授無題七絕一首,當時,僅知歌誦,而不明其中道理。現道理明矣,慈母已逝!玆以此詩可作齊家之參考,特爲之題,刋之以饗同鄕。入觀庭內知勤儉,一出茶湯便見妻;老父奔波無孝子,要識賢母看兒衣。

  • 文章格言聯璧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9期  作者:學問類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格言 心术 伦理 定命 考德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 文章懷吳稚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作者:邵德潤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吴稚晖 哲学 文学 民族伦理 悼念

    追求理想的梦幻里,成为「失落的一代」。民族伦理是我们树立民族观念与爱国思想的基石。就国家民族的历史来说,过去的光荣是大家所分享的,未来的开拓也是大家所应共同担承的。在大家的心脏里流着同一祖先的血液;大家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所习尙的风俗、习惯,也都是承接着同一祖先的遗泽。唯有同一的哲学体系才能把大家的思想贯串发展起来,唯有同一的文学传统才能把大家的生活综合表现出来。诚如稚老所言,哲学文学是父母,各种科学祗是子女而已,不重视哲学与文学,其国家的文化就偏而不全。稚

  • 文章從孔子的仁到孟子仁義之時代背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汪義侯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仁义观念 纲常伦理

    还经常训勉弟子,行事不可违「仁」,而且心中要时时存「仁」,他曾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顚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第七)这是夫子鼓励弟子、行仁并非难事,祇要心中存仁,诚心求仁,仁就必能实现。三、孔子主张仁的时代背景孔子处于春秋时代,天下无道,「礼坏乐崩」。那时候,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可以说伦理道德,沦丧殆尽,孔子怀着悲天悯人的仁心,想匡时济世,于是就想以西

  • 文章對梆子戲“鍘美案”的淺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剧情 戏词 伦理观念 俭朴生活 刚正作风

    梆子戏在本县通称谓之「大戏」,在缺乏娱乐节目的农村里,是一种最为民众们所喜爱的一种戏曲。每当秋收冬藏农闲之时,有人为了「还愿」、「祝寿」、「贺禧」,或祈祷平安,演唱三两天的大戏,风靡了周围数十里的鄕亲友朋,扶老携幼,或拉大车前往观赏。以其音调高亢,词句通俗,剧情有历史剧及社会剧,都含有惩恶劝善的意义,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气氛。不仅富有娱乐的意味,同时具有深远的社会敎育功用。由于农村敎育的不普及,民众们的忠厚传家敬业乐群守望相助的伦理道德思想,不无受了观剧

  • 文章宋代士大夫的道德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德毅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宋代士大夫 道德观 顾炎武 范仲淹 重建政治伦理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2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