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土共返回10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修兄來函隨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黃石久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绝句 随感 乡土

    ㈠兄年七七弟七三,能逾古稀色赧然,無情鬢髮多變白,有志子孫却勝藍,兩岸知己續凋謝,一股熱淚向心彈,祝與二嫂早相聚,雙雙扶扙度晚年。㈡浮生古稀坎坷多,飽嘗風險歷風波,八年抗戰存亡危,廿七囹圄生死磨,爲顧溫飽作販夫,久違華硯廢吟哦,而今偶憶男兒志,生不逢時奈若何。㈢左羊之交在難關,眞摯厚誼可言傳,晚輩不囑自銘記,天涯梁公恩如山。㈣刀光烽火憶昔年,屍橫遍野馬不前,幸留唐槐根枝茂,願捧聖泉志益堅。㈤平生從未受飢餓,今日獄中無飽食,一碗靑菜連根煮,兩個黑饃帶糠皮,...

  • 文章雜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9期  作者:董德超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今古奇观》 扒灰 乡土陋俗

    我常在電視上看見歌迷模仿名歌星演唱,使我想起六十多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模仿的文章,作者姓名已忘記,題目爲「仿陋室銘戲擬鴉片銘」:槍不在長,有煙則靈;燈不在大,有油則明;斯時鴉片害吾國人,燈光上眼綠,煙色入臉青,談笑多飮者,往來少壯丁,可以傾家產,喪性命,無國民之資格,無奮鬥之精神。南京訂條約,香港割於英,鬼子云:「何害之有」可惜香港已收復,若寫在《阜寧人》上有點遲了。另有一件就是全大陸各地鄉情有一種諺俗,談公媳發生姦情謂稱之扒灰,此種說法祇是老朋友見面相...

  • 文章王溝考学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初中升学 乡土会议

    民國三十二年的夏天,我和幾位同學結伴到城西王溝,去考縣中。那時正値抗戰期間,日本鬼子佔據著縣城,縣中的校址設在王溝,所以當時想升學的學生,都設法去王溝考學。那年夏天,在常店小學畢業時,從校長孫建密先生手中,接過畢業證書後,同學七、八人(已忘記確實人數),就各自回家。那時家鄕的敎育,沒有台灣這樣普及(台灣國小就學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加上受戰亂的影響,上學的人比戰前還少,所以畢業班的學生,只有數人而已。小學畢業後,大部份的同學,都是回家做活去了,能升學的...

  • 文章泗鎭滄桑(十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5期  作者:濮孟九 出版时间:1982-04-01
    关键字: 泗泾镇 旧式婚礼 乡土婚俗

    舊式結婚的情形(續)三天喜事的第一天早上,家中一應準備工作,早已於上一天晩上爲止,安排佈置得大致差不多了。裏外上下,已煥然一新。「六色人等」也都已一早趕到,各就各位忙着他們自己職司以內的工作。大約八時左右,打唱臺上一名吹鼓手(也稱樂人打唱的)拿起一支號筒,嗚嗚嗚的吹上幾聲,(所謂號筒,係大約三尺來長,三四寸口徑粗細的銅製圓筒,上面有根小銅管,從筒中抽出而吹之。原爲軍中所謂「號角之聲」的號,大槪卽是此物。打唱臺上也只在開場時用了一次,以後就不再動用了,所以...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0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79-08-10
    关键字: 扬州方言 民谚释义 乡土俗语

    吾鄉方言(二十五)未、補遺(續)㊂支—翹也,鬍子氣得「支」起來。平劇中的花旦,表演剌綉,「支」開手指,好似一朶蘭花。㊃睚—「讀孩」—這字借用,形容對人斜視,表示不滿的意思。女人對男人不滿,便「睚」他一眼。或是先生話說錯了,太太便「睚」他一眼,暗中阻止,聰明的先生便不敢再往下說了。㊄銃—形容詞。對人講話不和氣,惡聲相向,好像放銃一般。這有關個人的個性,有人講話就是「銃」聲「銃」氣。也有人並非如此,由於對來人不歡迎,故意把他「銃」走。㊅擦—讀(唱)。癩狗身上...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3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80-02-10
    关键字: 夏志清 阅读感悟 乡土俗语

    最近在聯合報副刊先後拜讀三位作家的大作,談到一句方言,只有四個字,這句方言吾鄕也有,而且常常聽人說起。區區正在「鄕訊」寫「吾鄕方言」不禁引起興趣,也在這兒凑個熱鬧,提供一點愚見,就正於吾鄕先進。第一位作者是思果先生,不知是何籍貫,可能是鎭江人。在「聯副」六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的一篇「香港之秋」裏,有句「溼却溼得人週身『粘肌骨疊』的。」作者並加說明:「末字讀如『達』,是鎭江話,除了『粘』,我不知道其餘三個字的寫法,我這樣寫,僅憑猜測而已。」他是寫出沐浴時的感...

  • 文章家鄉的土宜㈡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23-24  出版时间:1972-12-15
    关键字:乡土 芝麻 棉麻 丝绸

    黍 有三種,皆產於高阜之地,又逢旱天,天久不雨,稻秧乾死,遂多改種此物。狗尾粟,穗大如狗尾,故名。高粱粟,形似蘆,莖細長,高丈餘,穗色黑圓,為釀火酒之原料。珍珠粟,稈高似穄,一名玉米粟,唐宋以來,作為貢品。芝麻 亦稱巨勝,有黑白赤三種,含脂肪特多,味香,白者尤佳。陶景弘云,八穀之中,胡麻最良。(芝麻自北方胡人處傳入我國,故亦稱胡麻。)麻 有三種,黃麻,歲必易種,季夏刈割,取浸水,再去皮,以其纖維績織成布,或以為繩,用途甚廣。苧麻,爾雅云枲麻宿根一歲三收,...

  • 文章家鄉的土宜(續)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26期  出版时间:1973-02-15
    关键字:乡土 菠薐 蓬花

    菘 俗名靑菜,一名白菜,四時皆有,以大南門附郭園地所產者為佳。立秋後三日,西南門運河岸上(俗稱河段),附近鄕人種大菜秧,各鄕鄕民購囘栽之,自處暑後十日左右起,經七八十天,菜乃長成,大者重五六斤,立冬時洗淨晾乾,以鹽之,於次年春夏時,出之助餐,其味甚美。二月間春苔放花,遍地黃色,淸香撲鼻,子可榨油油,名曰菜油,亦稱香油。莧 為夏秋二季主要蔬菜,功能調理腸胃,並治輕瀉。有靑紅二種,立夏初生之莧,長寸許,尤鮮嫩可口。菠 一名菠薐,為秋冬食物。蓬 一名蓬花,為春...

  • 文章留住鄉音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3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常熟 乡土话 城市 农村 洋煤头

    常熟人说的乡土话,正在走向名存实亡的不归路。推究其原因,当走入改革开放年代,导入市场经济模式后,淡化了计划经济的固有格局,随着1958年,对国人制定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之间,人口互相流动这道高墙的变化,人为地把广大人民大众,硬生生地分划成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这种局限性的松动,逐步脱离了原来封闭式的社会状态。呈现出一派全国各地人民;各族各界人士和台湾同胞,纷纷到这座富饶城市,投资、融资、生产、经营。人口流动的快速活跃,城区范围的不断拓展

  • 文章題壁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70期  作者:承允 出版时间:1974-08-10
    关键字: 题壁留念 乡土轶闻 打油诗

    寺廟園林,風景名勝的地方,遊客到此,有些自命風雅者,常常喜歡題壁留念,雪白粉牆上,墨汁淋漓,有的是詩,有的是詞苦又不甚高明,信口胡謅,閱之令人發哂。某日一文士見了,也題了一首打油詩嘲之,詩曰「歪斜字跡兩三行,想是此人丈六長,若非此人長丈六,何能放屁上高牆。」又某名勝處,牆上爲人塗鴉幾遍,主事者看了討厭,把牆重行粉刷過。禁止以後有人再塗,遂在牆上寫了「此處不許寫」五字。不久有人看了生氣,接著寫道:「爲何你先寫」。第三人一看,意存排解,也寫了五字:「他寫由他...

共109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