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丰县历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丰县历史建置沿革考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杜朝彬 張華光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丰县历史 建置沿革考证 台属联谊会 秦始皇 刘邦 张华光

    引言:丰县「台属联谊会」会长杜朝彬先生嘱余写有关丰县历史、人物文稿。我们合作所写《丰籍同盟会员的人和事》已在《丰县文献》第二十四期刊出。现又撰此文,两篇文稿结合才构成一完整体系,再结合诸乡长对抗战军兴以来的回忆,当可窥吾丰历史「全豹」,展现诸先烈为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创建共和政体并抵御外侮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就全国来讲,吾丰虽为三等小县而绝无后人!为叙述方便,文中第一人称仍为张华光。丰县历史悠久。《旧通志.古谚》云:「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

  • 文章丰县救济院的变迁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德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丰县 救济院 成立历史 变迁历史

    为「丰县救济院」。注:该资料来源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文章劉邦的故鄉情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鴻民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邦 丰县 故乡情结 历史表现

    哪里是故乡呢?其实,司马迁作《史记》时讲得很明白:高祖还乡,何处是乡?在沛。置酒何处?沛宫。刘邦自谓魂归何处?仍然是沛。刘邦还诏令沛县为汤沐邑,免除沛人徭赋。凡此说明,刘邦心目的故乡是沛,他对沛县的情结远胜于丰,此乃不争之史实。然而,刘邦毕竟出生在丰,丰县是他的祖籍。刘邦当时亦未忘却丰县,他甚至说过,我生在丰,极不能忘呵!刘邦登上皇位以后,把他的父亲带到长安,当上了太上皇。太上皇经常思乡,刘邦为了免除父亲的思乡之苦,便专门为他建造了新丰宫。太上皇住进了新丰宫

  • 文章拜讀“王氏大族譜”瑣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丰县王氏 历史溯源 城南王氏 王氏大族谱

    家人之事迹也,亦称族谱或宗谱、家牒。宋史艺文志有司马先臣寮家谱一卷,成铎文宣王家谱一卷,王禹称诗:「久坐问家牒,其族大且繁」,可见我国家谱修辑之历史已久。孔、孟圣人之宗支递传不绝,想见其族谱建立之完备。据悉台湾各大家族多有自大陆迁台时之家谱,示不忘本也。家谱不仅可供一族姓人事之记载,亦可作为编辑县志及国史之重要参考。家有家谱,县有县志,国有国史,藉以明木本水源,悉兴衰治乱,是以每当家族兴盛,社会安定,国家富强者,无不注重谱、志、史之修辑,以昭亲睦,而历来兹

  • 文章汉高祖的故乡—丰县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2期  作者:柳玉振  出版时间:1978-06-10
    关键字: 丰县 汉高祖 历史沿革 民间传说

    微山湖(湖长形,南起苏之徐宿,北至鲁之滕县,北称南阳湖,中称独山湖,及昭明湖,南称微山湖,通常以微山湖称之。)无边之湖,春秋水涨时,一望无际,曾有二十六年黄河自鲁鄄城之董口决口,经湖循不老河入海,丰县幸无水淹之灾,当楚汉之际,许多功臣王子王孙,都封域于此,此处当为繁华之区,地势应为现时为高。现在的微山湖底,便是从前的留城,留城便为留侯张良的食邑,可见以前并无微山湖,留城自沉陷后,历史中断,而丰沛已经出水,所以才继续出来,不过经过沙积后的丰城旧址,无处可寻,转而

  • 文章華山嵐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丰县华山 历史趣闻 景色介绍 前人评价 时代新风貌

    江苏省丰县的华山,又名东华山,地处县城东南三十里处。「百里平原一幛横,郁葱佳气此间生」,明清之前是徐州府之北的第一个景点。华山,包括有三个山头,三峰岧峣,逶迤相拥。山上耸岩凝翠,异草纷现;山下桑麻氤氲,机杼声欢;山前斜河水澈,花船鱼戏;山后呢喃唱佛,云绕香烟。多少士子流连吟颂,无数倩女岚桥许愿。汉高祖擎剑肇业,赵子龙勒石留念;杜牧之闻香问酒,苏东坡劝农入园。天上人间多少事,无不留痕在华山。华山,本是由上古界造山运动形成,而民间却神话为杨二郎(杨戬)担山赶

  • 文章古豐鈎沈(四)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閻振興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十里庙 龙雾桥 狗肉 丰县 历史故事 传说 汉高祖 张道陵 道教

    十里庙释疑十里庙位于丰城东南,是孙楼乡的一个自然村。究其十里庙的来历,那得从明朝说起。明崇帧年间:为了加强丰县与徐州的联系,官府动用民工,从丰县到徐州修了一条官道,为了接送上级官员和传递文书,在距县衙门正好十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凉亭和供官员们休息的三间房子,当时叫十里长亭。由于交通便利,商贾较多,一些农户便在此烧茶卖水,并有饭铺、旅店,吸引了不少顾客。清朝初年,迁居到此的农户愈来愈多,并慢慢形成了村落。清光绪年间,此地瘟疫流行,因缺医少药,患者十有八九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