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人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長夜漫漫後的新曙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5期  出版时间:1976-08-15
    关键字: 危机 中国人 双城记

    我们常常讲到一个事件的危险关头,就称为危机。这便是西方人所说Crisis。西方人又把我们的危机这名称作一别出心裁的解释。他们说「危」就是「危险」,「机」就是「机会」:中国人一遇到危险,就认为是机会;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但不怕危险,而且把危险当作机会;因为有了危险,才可以找到机会去面对现实,去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很有趣味也很有意义的。我们听了这种新的解释,更应以此自勉。十九世纪英国大文学家狄更斯写了很多小说,有一部叫做双城记A Taleo

  • 文章中国人的幽默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48期  作者:凌宵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中国人 幽默 古代人 孔子 张敞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不会幽默,不懂幽默,尤以中国的古代人为然。这话从表面看来,似乎不无道理,其实却是不对。不过中国人之幽默与西洋人的幽默在形式上有些不同罢了。试看我国在西元前一一二二至前五七〇年期间的一部诗经著作里,便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的语句,视此,能说中国古代人不懂幽默。现在撇开我国滑稽大雄于髡、东方朔等不谈,就以西元前五百多年的儒家祖师孔子,和西元前五十年左右的以列谏缉盗闻名之张敞来说吧:孔子不但有「割鸡焉用牛刀」的幽默之言,同时当他看到在匡邑遭遇

  • 文章中国人的「吃」和烧饼的由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于寯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中国人 吃的文化 烧饼由来

    一、吃吃、是动物天生的本能,不吃会饿死,所以要吃。人、比什么动物都吃得高明,尤其是咱们中国人比世界各国人会吃,所以在地球上每个国家的重要商埠,几乎都有中国人,也少不了中国餐馆。这是因为中国人吃的文化由生食到熟食,由熟食到调味,由调味到讲求色、香、味具全;由色、香、味具全更是五花八门的煮、烧、卤、烩、烘、烤、焙、炸、蒸、燻、熬、炖、煎、炒、熘、烫、炙、煲、汆、烙、托、拌、醉、焖。各种做法都不一样,吃的感觉口味也不同,世上人都爱吃中国菜,因而形成中国人的另一

  • 文章中国和中国人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期  作者:徐鍾珮  出版时间:1990-11-01
    关键字: 中国人 谦虚 容忍 敬长 中西文化对比

    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是一张扁扁的脸,眼稍微向上翘,脸上永远挂著微笑。微笑是国际语言,常带着微笑就是常带着亲切,而我们的微笑里,亲切中还透著谦处。亲切是西方人能了解的,谦虚就不太明白。而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尤其是和外人接触的生活里,就处处带着谦虚。在和外人谈话时,我们把自己的人和自己的东西尽量贬値。称自己的太太「拙荆」、「贱内」,称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自己更永远是「愚」,是「鄙」。似乎一家人毫无是处。别人称赞你的衣履什物,也必然要谦虚的反对一番

  • 文章上海話:赤佬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2、3期  作者:漢生 出版时间:1979-09-10
    关键字: 上海话 赤佬 骂人的名词 中国人 外国人

    并无多大意义。上海隐语中,用『老』字为助词者极多,例如:未老(人),和老(男人),寡老(女人),酥老(贼)鸣老(鸡),轧老(鸭),削老(师父),底老(徒弟),黑老(烟土),钻老(白虱),赤老亦诸色『老』等中之一老也。『赤老来哉』!我们在电车里常常会听见这句话,这个赤老专指査票人而言,几乎成了他们的专名。其实在中外杂处的洋行里,中国人都尊称外国人为『赤老』,因为外国人的别号是『洋鬼子』赤老即鬼子也。当初电车査票都用外国人,后来虽改了本国人,赤老的头衔也就世袭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