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其一华章捧读入其迷,选注「筠斋」动我思。白雪新声腾瑞气,阳春古韵发琼枝。放歌两岸情缘结,落笔双枝肝胆披。一卷诗书成大雅,名传海内识相知。其二久仰先生未识荆,文坛雅韵早闻名。挥毫饱蘸三江水,泼墨常怀四海情。选注诗章扬国粹,引寻典籍采风盈。犹如久旱逢春雨,滋润心田耳目新。
筠斋诗录》是先高祖振勃公诸多著作中,目前唯一完整留存于世的诗集,有关诗录的行世,选注者张树庄先生在选注前言中已详述。先大曾祖世裕公及三曾祖世祺公,在重刊《筠斋诗录》时,分别在〈后跋〉及〈后序〉中,均提示刊印诗录的主要目的:为保留先人一生心血不致散失,并期望后世子孙「摩挲手泽,追念遗徽!」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族人避难乡间,我家原在板浦空心街的故居,遭受破坏。此后家族散居各地,祖先遗物多已散失。《筠斋诗录》亦不知下落,事后追忆甚感遗憾!寿唐哥觉得先人遗著
年三月八日写了一首没有发出去的诗—《悼吴寿余先生》,聊表悼念之意。诗曰:「冬去春来冰雪融,惊闻宝岛逝吴公;手持一卷筠斋注,往事几多回忆中。」忆起阅读《筠斋诗录》时,卷首有许乔林写的《海州吴大先生传》一文,文指振勃公去世后,留下很多著作,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其诗集最富,诸孤(指振勃公的几个儿子)请余择存十卷,彫版行世,余则选入《朐海诗存二集》,以广其传,俾世之闻吴大先生名而未识面者,可于恬吟密咏中如见其人。」这里说的《朐海诗存二集》一直没有看到,我遍寻鄕里
筠斋诗录序今江淮南北间无不知海州有吴大先生者,先生长余五岁,论交近六十年,每相见必拱手称大先生;今诸孤捧行状来乞传,谨仿毛西河集中包二先生传例,题曰吴大先生传,非矜异也,世之重先生者几于不敢擧其名字而曰吴大先生,故仿毛氏之例以重先生也。先生讳振勃,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晚称丰南居士;祖居歙县丰溪之南,不忘本也。明末迁江宁又迁海州,吾鄕称积善者……([1])每夜露祷于天,愿以身代,乃霍然愈,愈后历十三年,人谓其诚孝所感云。先生之学以敦本崇实为主,不涉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54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