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生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千子弟到江南」讀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学校内迁 抗日战争 学生

    读山东文献十二卷四期,陈鄕长子雷先生大作:「八千子弟到江南」及十三卷三期:「南国血书——续八千子弟到江南」;始知陈鄕长乃是山东流亡学生的再造大恩人与恩师。笔者忝为山东流亡学生的一分子,谨在此致敬!提起抗战、戡乱期间的流亡学校师生那段艰苦岁月,实难令人忘怀。其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虽然艰苦,但由于师生均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老师对同学均关怀毕致。对同学来说:师生之间,自校长以下全体老师均系身兼严师与慈母的双重任务。故同学们在读书与精神方面,均是奋发向上,乐观奋鬪

  • 文章談范築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范筑先 流亡学生 抗战爱国

    附記:第二期文獻中,刋載「蔣故總統與山東」之照片、墨寶,甚具歷史意義。惟曾見及,北伐發生「五三慘案」時,蔣公駐節黨家莊(?)車站,亦曾撮影留念,如再能蒐求補入,則更完備矣!

  • 文章山东流亡学生奋斗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馬忠誠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山东 流亡台湾 学生 奋斗 复学

    在江南的山东流亡学校有济南一二三四联中,烟台联中,昌潍临中等。约有学生八千余人,大家争相南移,吾校虽处湘南,但因湖南政局不稳,也连夜由郴县北方的栖枫渡车站搭车,撤退至广州。这是中国南方最后一个大都市了。没想到,号称有三百万装备精良的国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被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所打垮。眞是不可思议。被迫参军,血流马公大院到广州后因兵荒马乱,住处难觅,我校不得已只有住在中山堂的走廊上,白天风吹日晒,遇到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事到如今

  • 文章流亡生活片段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流亡生活 片段回忆 山东流亡学生

    县长张伯麟先生闻讯,乃邀到该处,临时担任缮写公文及资料整理工作。至八月底因开学在即,拜别父亲,绕道鹿邑、柘城、搭颍川民船返阜阳。经鹿邑时有表叔察应忠在一小学任敎,留我小住,并筹现金送我零用,热情感人,至今难忘。返校后,突闻王主任笃修师卧病,乃与葛广王同学前去探视。昔日驰骋球场的篮球健将,月余不见,竟相当虚弱,老师犹强支病体,垂询菏泽近况及往返途中经过,备极关怀。开学后,因学校会计组缺少人手,每月学生领款淸册缮造不及,笃修师乃选许杰、成展初与我三人担任缮写工作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12-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教育深造 抗日战争

    前言山东靑年的爱国热情,不甘做敌伪的顺民,冒死犯难追随政府作抗战的后盾,这种坚毅的决心与志操,实非任何省份所能比拟。尤以负责领导的校长师长们对学生的爱护与屡迁选校及日谋粮米维生与心力交瘁的精神始终如一,甚至维护学生权益虽拚死而无悔之精神,实古罕其匹。来台学生历经苦难而幸获先后毕业,但续考大学又面临既无经济支援又无亲友投靠,即三餐均难解决的困境,又赖师长们牺牲自我代为设法克服种种几无法解决之难题,终获达成深造之理想,即出国留学者亦大有人在。这种浩荡的师恩

  • 文章刘安祺的家世与学生时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李近仁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刘安祺 人物传记 家世 学生时代 黄埔军校

    一块参加了考试,他以七十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活。⒊蒋介石挑选的代理连长民国十三年阴历十二月(一九二五年元月),刘安祺正式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入校之后先受三个月的入伍教育,而后分派他入了步兵科,才成为正式学生。黄埔第一期是六个月毕业,第三期是一年毕业。军事课就是战术、技术训练;政治课就是三民主义。当时学校中有「三大政策」之说,即「联俄、容共、扶助工农」。在此影响下学生分为两派:一派是军人联合会,势力比较小,暗中争取党员,不暴露身份;另一

  • 文章法官的一生(七)——山东流亡学生的辛酸与成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校园生活 时局动荡 齐鲁暑期补习学校 山东青年协会 南京基督教学生公社 感恩亲友 未来畅想

    第十四章 动荡不安的第三学年(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下旬至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第一节 三上成绩平平一、正式上课较迟一九四六年暑假期间,因学校迁回南京后,各项敎学设施未能及时完成,所以,同年十一月下旬才开学,十二月初始正式上课,我的敎室多在法学院大楼。校园内的大礼堂和图书馆,都是很雄伟的建筑物。学生宿舍在文昌桥,全是新建的楼房,学校环境较前完善,但同学们趋向时髦,女生喜欢烫发,男生爱穿西装洋服,大家贪图享受,害怕战争,虽然国际间美苏对立逐渐激烈,国内国共冲突十分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