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烟台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烟台开埠与海外交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宋玉娥 梁楊靈  出版时间:1997-12-20
    关键字: 烟台 商埠 海外交通 海外航运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开为商埠的:烟台其始不过一渔寮,渐而有帆船停泊。商业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淸代道光初年,「铺户仅有四、五家,屋数椽」。十五年后,则十数家,廿年后近百家,廿六年商船大至,铺户亦加多,这时经常遇到外国侵略者的海上骚扰,如「道光十五年有双桅夹板夷船一只驶入内洋,廿三日抵威海口,阅三日,抵崆峒岛。」[1]「道光廿年六月突有夷船卅余只北驶登莱洋面,遍窥诸岛,又停泊砣矶岛及烟台等处,购买薪米、牛只、沿海戒严。」[2]「一次鸦片战争」后,淸廷把「南京条约」当作

  • 文章烟台今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能宏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交通 食物 娱乐 京剧

    自从政府开放探亲以来,笔者因祖墓尙在,曾数度返乡扫墓,现就烟台近况,记述如后,以飨烟台乡亲。山东省全省共十一个地级(省辖)市,烟台市是其中之一,烟台市下辖二区:芝罘区(即烟台市区)、福山区(即原来之福山县)。三市: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六县:牟平县、海阳县、招远县、栖霞县、蓬莱县,长岛县(原蓬莱县所属长山八岛)。烟台市面积八百三十平方公里,人口七十六万(一九八六年统计)。烟台市区现在扩充的很大,西到珠玑村。西北区,原来的西沙旺现改为幸福村,现己扩充

  • 文章抗战前的烟台社会、宗教与教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曹立前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抗战前 烟台 社会 宗教 教育

    说明:本资料译自阿美德编撰并自行出版的《图说烟台通志》(A.G.Ahmed:Comp.,Ed.,and Pub.,Pictorial Chefoo)一书,系书中一个子目,原标题为「社会、宗教与教育」,因该书于一九三六年印行,所敍内容为抗日战争以前有关烟台社会、宗教与教育方面的情况,故译文冠以现标题。阿美德的国籍及其本人和家庭详细的历史无以确考,仅知其父德维石·阿美德(Dervesh Ahmed)在中国生活了六十年,一九二七年十月四日故于上海。据阿美德自己

  • 文章烟台仁德洋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宋玉娥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洋行 进出口 历史发展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中段。已拆。仁德洋行是英商在烟台创办的进出口企业。一八九三年英国北爱尔兰人詹姆士·马茂兰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詹姆士·马茂兰公司」,并根据中国社会对商业经营提倡「仁义道德」的传统,因而中文定名为「仁德洋行」。一八九五年马茂兰夫人在烟台创办「花边学校」,收容贫苦子女入学,半工半读,教授编织花边。花边工艺就是这样传到烟台的,数年后,烟台操此业者,数以千者。仁德洋行也因此而发迹,到廿世纪初业,资金积累达五、六万两之巨,居山东

  • 文章(人文选粹)眷恋——烟台是冰心灵魂的故乡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2期  作者:宋玉娥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烟台儿事 烟台师范附小 冰心作品 与冰心结友 舍命保照片 冰心纪念馆 踏寻先人足迹

    我向你讲述一个眞实的故事…美丽的烟台,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点儿,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去歌颂它。她的周围,东有岱山,又叫东山,矗立在突出的海湾上,郁郁葱葱的烟台山,又弯弯地横在西端,这环形的海岸拥抱着大海。向北眺望,能见到秦始皇三次光临的芝众岛和深闪闪发光、为航海人指路的崆峒岛灯塔。岱山傍的金钩寨,那是一个小得再不能小的村落,明代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实行近海防御,在沿海建立卫所、寨…这里原来是一个军寨。我从哇哇堕地、咿呀学语,就生长在这海滨小城,我的家就在东山

  • 文章山東革命黨史稿(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丁惟汾等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烟台革命 革命党史稿 蓬莱战事 档案资料

    卷七 收降烟台烟台革命坯胎始自东牟公学与渤海日报。谢鸿焘既建东牟公学,又以烟台为通商钜埠,富贾力能左右阛市,更创为图书仪器公司,使孙锡嘏经营之,以招揽商人,商人始寖有慕悦来附者矣!至宣统元年春,丁惟汾返国,将发谋山东,知栾星壑精悍任大事,闻其在辽东,召之。星壑计先下烟台,则济南左臂断,鲁东各县可以次定,返过天津有所要约,未行,遣党人萧廷枚先归,廷枚八月至,赁居旅店曰德生客栈,托为鬻报社,潜会其众,未几,星壑归来,移会吉升栈,犹以所居未密,数迁地为会。时

  • 文章烟台古代史概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徐升明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烟台古代史 发展过程 建制沿革 历史特点

    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靑铜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其中心即在黄水河流域,早期的城市也发端于此。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烟台市一带,在秦朝以前,属靑州莱夷之地,负山环海,土地斥卤,农业生产不甚发达,须以放牧业补其不足,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先民们以自身的勤劳才智及各种生产手段,终于在这块偏远之地顽强地生存繁衍下来。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尙书.禹贡》有「莱夷作牧,厥篚厣丝」的记载,说明这里很早就有蚕丝的生产,而且沿海捕捞和煮海为盐的生产活动也起源甚早,至晩在西周时期,盐和海产品

  • 文章敵僞時期的見歷(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曲拯民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敌伪时期 见闻经历 青岛 烟台 曲阜

    的自由。日本政府两次分化中国失败,心有未甘,于一九三一年发动沈阳事变,关东军先占奉天各地次及全东北。一九三二年,满州国傀儡政权成立,溥仪粉墨登台。同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侵略战同时侵入热河省,威胁平、津、一九三三年长城间有战事,山海关失守,战事进入滦东及绥远,塘沽协定成立,此后日本屡次干预华北的人事和政务,要中央军退出华北,又要华北五省特殊化,冀东出现伪组织等等,全在一九三三到三七年之间发生。一九三七年末,战事移至鲁南,南京,山东太原和河北保定。(二)积善之家烟台

  • 文章抗日战争前的烟台贸易与工业(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阿美德 曹立前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3-12-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前 烟台 贸易 工业 商会 洋行 银行

    说明:本资料译自阿美德编撰并自行出版的《图说烟台通志》(A.G.Ahmed,Comp.,Ed.,and Pub.,Pictorial Chefoo)一书,系书中的一个子目,原标题为「贸易与工业」,因该书于一九三六年印行,本目项下记述的是烟台开港至抗日战争前的贸易与工业发展槪况,故译文改用现标题。阿美德的国籍及其本人和家庭的详细情况无从确考,目前仅能从作者的献词中,得知其父德维石·阿美德(Dervesh Ahmed)在中国生活了六十年,一九二七年十月四日

  • 文章抗日战争前的烟台贸易与工业(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阿美德 曹立前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烟台 洋行 火柴制造业 酿酒业 手工业 抗日战争

    德茂洋行The Shantung Traders Co.,Ltd.卡尔·斯科梅茨(Carl Schmitz)是一名烟台居民,一八七九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他与烟台建立联系的历史很久。早在义和团叛乱期间,主要为了硏究野蚕茧生意来到中国,带着这一目的进行了广泛的旅行,尤其是满洲和朝鲜边界的鸭绿江上游地区。在充分掌握了野蚕茧生意的第一手资料后,便在烟台定居,成了一名普通丝绸出口商。后来,他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在烟台,外出调査在哈尔滨、上海、重庆等地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