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军校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鲁籍军校学生对山东作战的贡献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李漢文  出版时间:1989-03-20
    关键字: 抗战 军校生

    我們在八年抗戰期間,到敵後抗戰,這一段史實,如不記載,將使歷史磨滅,缺此一頁。故不揣冒昩,略記梗槪,據實記載。一、千里入魯廿八年春天,當時沈鴻烈先生,建議先總統 蔣公,實施敵後抗戰,已先率一部份幹部入魯。並向中央要人。正好我們剛畢業。魯籍同學都願意返鄕效力。二十八年春天由第三總隊,第五總隊,魯籍學生二百人,集中西安,準備計劃出發。我們在策劃入魯期間,也欣賞了陝西梅蘭芳之秦腔名旦王天民。並目睹日空軍轟炸。許多人肉都掛在電線桿上。幾乎每天躱警報。日軍每次派十...

  • 文章張萬傑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趙建修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张万杰 传记 保定军校

    高升,官至哈尔滨警察总监,政绩出众。民十左右张宗昌出任山东督办兼省长,诚邀文人状元潍县人王寿彭。武职昌乐人张万杰为总参议。本拟加其上将衔,却被婉拒。革命军完成北伐后,任洛阳军分校中校教官,非常关爱山东籍学生,惟时常叹曰:「山东人不吃香」之轻微牢骚话。抗战开始,任教西安军分校,胡宗南倒也非常尊重之。早期中央军高级将领,多乃保定军校出身。张万杰退役后,家住重庆,因擅书法,西安、重庆各大商号,多请其题名,欧柳颜赵以及苏黄米蔡,无不出神入化,况且有求必应。张有二子

  • 文章魯秦道上從軍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魏興家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从军行 人物回忆 军校 徂徕山

    一、到军校去民国二十八年五月。夕阳余晖,山色如黛。高岗上,耸立着巨幅靑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国旗下,罗列着一片片黄色草房。这是沦陷后的鲁南山区——山东省府所在地——沂水县东里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在此设立招生办事处,激起一片从军潮。齐鲁子弟,纷由四面八方,结队前来,投向革命烘炉——中央军校。唯一目的,就是要学一身杀敌的技术。考试结果,共录取七百余人。编为五个中队。队职官全是鲁籍靑年军官。队伍编成后,开宗明义第一课,敎唱黄埔军校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 文章悼念吾師王立哉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王叔銘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王立哉 军阀混战 黄埔军校 人物回忆 追思悼文

    文武官方之阻挠,被扣诬陷,乃背离家庭,于翌日向友人们以急用为名借了少许的钱,先到高密,再乘火车到了济南,当晚即会见立哉先生,与之详谈并表示决定投考军校。先生云:此事须保守机密,行期要快,明晚起程,另外还有由本社引介的李仙洲、项传远、李子玉、李延年、刀步云等。你与他们同行;到了上海,要住在法租界的名利客栈,并至法租界环龙路国民党办事处取联系,听其指示,并领三十六元粤币作路费去广州。当时我没有路费,只好向立哉先生吿贷,他含笑赠我十元大洋,我虔诚致谢。次日以七块多大

  • 文章劉安祺的家世與學生時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李近仁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刘安祺 人物传记 家世 学生时代 黄埔军校

    委会别动总队华北五〇支队第三梯队副司令。六子刘宜佩字玉华任峄县党部委员,还有刘秉武、刘秉圈等豪绅、名流,在韩庄诸姓中谁也比不上。然而人称「三泡尿」之一刘宜德,虽不属「大行」、「小行」,却培养出一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团长、旅长、少将,显赫当时,街谈巷议,令人向往,成了刘氏家族中的姣姣者,其余诸姓就无可称道了。「三泡尿」,实际是当时在韩庄可被世人称道者的三姓之首。当时韩庄街及四乡亲朋投奔刘安祺任事谋生的很多。特别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他驰骋在中国抗日的各大战场,由淞沪而

  • 文章八十憶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孟達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家世生平 军校生活 冤狱之灾 工作调动 寄居海外

    編者按:孟達先生已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享年九十一歲,稿由其婿劉巍先生提供,特致謝意,並對孟達先生致悼念之意。

  • 文章悼念有功黄埔军校的张静愚公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王叔銘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张静愚 黄埔军校 追思悼文 所作贡献 历史集萃

    在凤山参加庆祝黄埔建校六十周年返台北数日后,某晨,我正在阅我所写「黄埔生活难忘怀」一文的时候,惊闻有功「黄埔军校」的张静愚先生逝世噩耗,使我一怔!回忆六十年前的秋天,亦即是中华民国十三年的秋天,叔铭正在作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学习革命阵营中的军事学术;同时知道校长 蒋公身边有一位中英文造诣极深,常作英文英语翻译的张静愚先生,担任英文秘书工作。有一天夜里,校长要静愚先生会同大元帅府一位副官长,去截留一条从香港开往广州的挪威商船,命其开至黄埔码头附近停泊,听候

  • 文章另一批山東流亡學生的前塵往事憶述(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入伍教育 军校生活 坎坷往事

    班长,皆由区队长一人之好恶而另行派任。队长周亚龙乃军校出身,队附莫若愚,指导员仍为戴文达,皆系本校毕业而留校任职者。此时入伍敎育早已开始,故编队后,即随他队进度施训。㈡对校风之失望惟吾鲁曾参加抗战之同学,对学校作风及表现,却普遍有失望及不满之情緖发生。缘本校与军校敎育宗旨与一般学校性质不同;乃是敎育有志救国靑年变化气质,塑造成革命坚毅精神,团结一致之洪炉,如若违反此一原则,岂不有违设校之初衷?故自入校开始,即发现诸多弊端,不应有之歪风,触目皆是。所谓「圣贤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