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勋将军长城歼敌追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劉凌雲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劉元勳 長城殲敵 追憶

    能挽囘了。此后长城各口的抗战,其中充满东北军掩没于「不抵抗」下的血泪故事。长城抗敌第一战便展开在喜峰口,指挥此役的指挥官便是时任陆军一一六师六四六团团长刘勋上校(见沈克缪澂流致北平张学良万福麟东酉电)。麾下除本团外,尙有六四五团(团长江维仁)第一营,并配属骑兵一连,山砲兵一连,均为师的建制部队。三月五日在喜峰口外喇嘛洞,与日军前哨部队接战。刘公擅长遭遇战,根据情报获悉日军动态后,即令我军兼程急进,骑兵连先期占领长城以外几处制高点。刘公的指挥部即设于喇嘛洞

  • 文章天井关保衞战——刘勋将军歼敌纪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劉凌雲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天井關 保衞戰 劉元勳 朱懷冰 土肥原

    天井关在山西省晋城县南四十五里处,太行山上。和志:「天井故关,一名太行关,关南有天井泉三所,故名。」国策:「桀之居在天门之险。」即此。蔡邕曰:「关在天井泉之北,为天设之堑。」宋靖康年,改名雄定关。乃山西省与河南省交界之处。因为军事要地,历代屡为兵家所必争。关之南即羊肠坂道。汉书地理志:「壶关南曰羊肠,山路萦曲险峻。」远在春秋时代,秦、晋交兵,即有:「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的说法。出关南行就是河南省的博爱、沁阳(道淸铁路经此)。地当南北要冲,形势险峻

  • 文章從甲午戰爭日艦砲轟登州談起——史可信,但不可盡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張澤潭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日舰 登州 姚锡元 史料求证 甲午战争

    二十三日(一八九五、一、十八),日舰三艘砲轰登州。」德宗皇帝实录之卷三百五十七内记载着:「上谕,电寄李鸿章等,日舰在登州开砲一时之久,旋即离去。」此外,淸姚锡[1]所著的东方兵事记略中,才有详尽的描敍,内容是:「日舰先北击登州,以眩我目,以缀我师不及南顾。二十三日夕,有倭船三艘,吉野、速浪、秋津洲[2]突攻登州甚急。州濒海为城,面临大海,夜二更有开花砲弹一,击入城内,居民骇窜。二十四日登洋倭舰驶往成山海面,晚复来犯,逼近海岸。城上旧有前明防倭铜砲一,(注:前明戚继光铸

  • 文章光緖壬寅状王寿彭传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鄭恆萃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王寿彭 传略 光绪壬寅状元 仕宦生涯

    王壽彭(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次籛,濰縣人也,生於同治十二年癸酉,幼承祖訓,刻苦自勵,年十七入庠,光緖辛丑舉人,壬寅聯捷進士,以第一名入翰林院授修撰,旋奉派赴日本考察政治、著有「考察錄」行世。嗣調湖北提學使,創設兩湖優級師範學堂,育才甚眾,又兼署藩篆,首創預算制度,並釐定學款獨立章程,開風氣之先,爲全國各省之倡。工書法,時人以能得片紙隻字爲樂。民國成立,擔任北京政府總統府秘書,乙丑(十四)年改任山東省敎育廳長,以提倡經學爲己任,明年遂將山東省立農、工、礦...

  • 文章山東三大名將對抗日戰爭之影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李毓萬  出版时间:1977-06-20
    关键字: 山东抗战 张自忠 宋哲元 吴佩孚 七七事变

    盖忱)先生是也;继则及其长官宋哲(明轩)先生,并联想及于吴佩孚(子玉)先生。此三人者,生平历史虽各有不同,但均为鲁人,均为上将,对抗日圣战亦均具有影响力,又均曾一度被人目为汉奸,疑为问题人物,其命运似有相同之处。后因事实证明,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又皆为孟子之所谓大丈夫。我之所以首先忆及张自忠者,因其为战死沙场之最高将领,牺牲壮烈,可歌可泣,光照中外,人所共仰。至于宋哲、吴佩孚虽亦同具抗日爱国之精神,但事蹟不同,人不易晓,对之仍有微辞。实则宋

  • 文章從軍日記(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張象舜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从军日记 军旅生活 毛坦厂至安庆 庆祝元旦

    —人形河——三十五里——高河埠——十五里——集贤关——二十五里——安庆。十二月十五日 晴上午,先到达安庆的各队,集合于安庆北门外,列队迎接团长进城,归来途中,由团长前导,环绕安庆各重要街道游行一周,经过一处日俘集中营,见日本人虽然已成了俘虏,但其行动仍井然有序,十分有纪律,一点也没有散漫颓丧的样子,俗语说:「勿以成败论英雄」。日本军人,素以训练严格著称,我们应该学人家的长处。安庆的物价比毛坦厂贵得多了,身上只存几百,都是出卖家中带出来的衣物得来的,实在不忍心

  • 文章説流離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5期  作者:楊岳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永嘉之乱 安史之乱 靖康之乱 末之乱 民国三十八年大撤退

    到三国时代。东汉末(献帝初平年西一九〇年)董卓之乱,群雄并起,互为征伐,败者溃兵抢劫,胜者亦以人民的子女玉帛为战利品(历代战乱亦多如此)致中原地带,十室九空,善良百姓,为求活命,逃离家鄕,为必然现象。如建安十三年(西二〇八年),刘备为避曹兵追击,弃新野,过襄阳奔江陵,携难民十余万,日行十余里,卒为曹兵追及,致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这说明了三国时期,即有难民流离问题。(见三国演义四十一回及三国志蜀书。)最显著者当推西晋(怀帝永嘉五年西三一一年)永嘉之乱

  • 文章为党国劳瘁一生的耿占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王書川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耿占 家世生平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家庭生活 追思悼念

    前国民大会国民党党团委员会委员耿占先生,是一位耿介、直道、热心忠厚的坚贞之士。他自三十八年携眷随军来台后,在大会内即起了领导作用。除了团结同志外,并且奔走安置来台之逃难同鄕,以及济助来台失学的学生;他朝夕奔走,日无宁时,普遍受到同鄕的热烈赞扬。他生于国难频仍的时代,死于劳瘁不宁的家国,五十九年九月,因患消渴之疾,病情转剧,瞀绝终日而殁,享年六十五岁,鄕人及党政界咸表痛惜!先生原名殿魁,占其字也。抗战时期为避敌伪揖捕,易名为效忠,后遂以字行。先生

  • 文章先父忌辰懷往事——兼述先父服役的五十三軍忠勇事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劉凌雲 出版时间:1993-12-20
    关键字: 刘元勋 东北讲武堂 陆军第五十三军 忠勇事迹

    春节以前,故鄕(博兴)县文史会函索先父抗日史蹟资料,因中共政策一向摇摆不定,为免身在大陆之家人受害,已予婉拒。春节甫过,又接妹丈赵鹏来函云:县文史会已草成先父六百字之小传,寄我过目。我纯辛村故里房屋已片瓦无存,基地已挖成一个大坑(疑心地下埋藏金银珠宝),家中原有四十多口,于今并无一人留在村内,基地旁边新立一个木牌,上书:前国民党东北军刘勋将军故居。我如回故里,怀念当年盛况,徒增感伤。四月十二日,乃先父勋公忌辰,先父弃我而去已二十有一年了。缅怀庭训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