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习俗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城掖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侯統照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掖县 故乡 风景 风土习俗

    侯統照先生,筆名學古,掖縣人,世居掖縣東關,後隨乃父寄居烟台,玆根據童年的記憶撰成此文。侯先生現在省立台中一中任敎,熱愛文學,並富有創作發明的興趣,已獲有國家十年專利的發明品達六件之多——編者

  • 文章土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劉雲懷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济宁土山 社会风貌 风土习俗 思乡

    濟寧的土山是一座綜合性的大型遊樂場。魯西南十餘縣常往濟寧跑的人沒有不知道她的芳名而一親芳澤的。城廂附近的紈袴子弟固然每日必到,就是那四野的莊稼漢到了城裏也必往一遊,方不虛此行。可見她對人們的吸引力了。土山雖曰山,實際上並沒有山,她只是當年疏濬運河時挖出來的一部份土方,堆積得較高,像山的樣子而已。因濟寧縣城附近無山,遂把這堆土名之曰山,又因是用土堆成的,有別於自然形成的石頭山,故名土山。可見邑人對山的嚮往。而今人們早已看不見這堆土了,百千年來風吹雨洗,她逐...

  • 文章閒話故鄕的年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故乡 过年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亮明先生,字君年,山東黃縣人,現在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任敎。張先生喜愛書畫,尤以書法最爲擅場,經過四十年之不斷鑽硏,已自成一家。現積存書畫作品不下二、三百件,茲爲慶祝本刋創刋十週年,特寄下書法及國畫近作各兩件,謹此致謝!

  • 文章故鄕名產萊陽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戰慶輝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莱阳梨 故乡名产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一、序言來臺後已寫過兩篇有關萊陽梨的文章,第一次是來臺之初,每與新交寒喧,說到籍貫山東萊陽時,友人輒脫口而出;「萊陽梨,很有名啊」。那時初嚐國破家亡滋味,思鄕心切,感懷良多,因寫「故鄕風物話萊陽梨」,刋於民主憲政雜誌。第二次是六十六年九月,去南部考察;參觀省農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該所對各種水菓之試驗改良,頗爲成功,如水蜜桃、葡萄、大芒菓、廿世紀梨等,過去均爲高價進口貨,後均成價廉物美的普通水菓了,簡報後,所長說:『現正設法引進山東的「雅梨」,試種...

  • 文章端節百草與「蝦蟆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廣健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端午节 采摘百草 虾蟆墨 医疗功效 风土习俗

    稗官野史傳聞,白蛇傳編爲戲曲,又一折名盜仙草,膾炙人口,由來久矣。至今端節之日,家家門懸艾蒲,角落遍洒雄黃,成人飮雄黃酒,兒童則耳鼻部抹雄黃配香袋,蓋避蟲害也。吾邑習俗,每屆端節黎明,令男女童(十二至十五歲者,以其純潔具有靈性也),至郊外採摘百草,懸掛房簷廊下,使陰乾,如本省之草藥店,相傳能治百病,尤以堪入藥者,如艾草、扁楚、馬莧齒等,效果較平時採摘者爲優,兒時輒常爲之。蝦蟆墨—蟾蜍,俗稱「癩蛤蟆」,體較靑蛙稍大,色呈土黃或微綠(保護色),有毒,不可食用...

  • 文章山東濰縣的「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玉珍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潍县 中秋节 风土习俗 面点制作

    月是故鄕明,時屆中秋佳節倍思親,依稀記得兒時,每到中秋節時,母親就大忙幾天。我鄕特產大紅棗,中秋節在北方是水果豐收季節,這八月上旬,家家戶戶都發麵粉,做一種點心人名之爲「月」,中秋夜供奉月婆婆之用,供後小孩子們每人雙手捧着一個又白又甜,週圍嵌着亮晶晶紅棗兒的月,高聲唱着,念月啦!念月啦!一斗麥子一個啦!來來往往成羣結隊的玩着,耍着,那情景如今別來已卅年了。在寶島吃遍了南北方的月餅,何不買斤棗子來做做我鄕的麵點「月」,給孩子們換換口味。材料:高筋麵粉一斤用...

  • 文章惠民風光(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馮連選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惠民县 风土习俗 经济贸易 社会风貌

    我惠自來稱順民縣份,歷任縣官都願來長斯土,故上憲定名爲惠民縣。從無刁民、頑民之輩,惡霸、土豪更未之有也。㈠風俗:本縣向來風俗優良淳厚,人民生活勤儉樸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竊盜、奸淫、欺騙、鬪毆、殺人放火等等事件,雖不敢說絕對沒有,然而少之又少,幾乎未之有也。而古聖先賢所遺留下來的傳統美德,優良習俗,如敦親睦鄰,抑強扶弱,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互信互諒,互助合作,敬老尊賢,和平忍讓,勸善規過等等的優良行爲,都已相沿成風,且成了普遍而自然之家常便飯者也。偶...

  • 文章山東青州粑啦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漢廣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山东青州 煎饼分类 粑啦子做法 风土习俗

    故鄕山東靑州,通常以煎餅爲主食,而煎餅也有多種:純以小米黃豆攤的叫米煎餅;羼以高粱的叫「如紅煎餅」;全用高粱大豆做的叫紅煎餅;除非比較貧困人家食用外,多用來飼養家畜。此外還有棒槌子(玉米)煎餅、麵煎餅等。至於製做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用竹片刮的;有用木耙子攤的;臨朐縣更有如山東雜字上說的:「煎餅隨時攤」的酸煎餅,吃起來酸中帶甜,倒也另有一番風味。不過無論什麼煎餅,吃到末後,總免不了剩下些破碎。這些破碎,正就是我們用來做耙啦子的主要材料,做時首先用炊帚蘸水,在...

  • 文章山東的蠶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山东 蚕业 风土习俗 经济金融

    中國的養蠶業始於黃河流域,而山東則爲老蠶區。有桑蠶及柞蠶兩種。益都殷墓中出土殉品玉蠶,尙書禹貢篇說兗州「桑土旣蠶,厥貢漆絲」,秦宮中用的是東阿所產的阿縞,唐詩人杜甫說:「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安史亂後魯蠶業不振,元明時代爲棉業取代不少,宣統二年全省有桑三〇四四萬株,產繭四〇·五萬擔。時周村爲產銷中心。山東蠶業有三大區域:魯中南區:包括益都、淄川、臨朐、萊蕪、沂水、蒙陰等二十餘縣。此爲古老蠶區,農民習於糧桑間作。臨朐縣至今有健旺的明朝魯桑,淸代...

  • 文章黃縣的諺語憶黃縣之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朱良耕·朱田月英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黄县 谚语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人生经验

    農諺是祖先聚集幾千百年經驗之結晶,村中老人沒事,幾個人蹲在牆根下,細訴農諺,示敎子孫,凡耕耘收藏要定時,處事待人有度衡,世態炎凉,人情冷暖,無所不談;是故農諺關係國家民族之興衰富強,家庭社會之和諧樂利。故與拙荆就記憶所得,條陳同鄕座前,供作參考!內中不免有誤或遺漏之處,敬希不吝示敎爲禱!⑴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來年正月十五日一定下雪,那天戶戶向祖先及廟、墳送燈)。⑵秋分割豆子,寒露擄山楂,霜降刨地瓜。⑶立冬割蘿蔔,小雪刨菜(大白菜),大雪窖菜(...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