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习俗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喪禮習俗憶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故乡 丧礼婚俗 风土习俗

    山东文献三卷三期刋载赵书堂先生大作「故鄕的丧葬礼俗。」内有祭礼及点主礼仪式;笔者忆起故鄕丧礼中此种礼仪及有关习俗,谨就记忆所及卢述于后,敬请鄕贤先进敎正。壹、丧局在故鄕小康之家,于父母去世时,感念父母鞠育之恩德与治家之辛劳,对丧事不忍草草了事,乃在父母去世三朝先行闭丧停柩在堂;另行择期发丧,丧期二日,并讣吿亲友。这种丧事大多为大丧局,通称全丧,所谓大丧局在:一、气势上有:狮子[1]方相[2]喇叭[3]手,砲[4]手,鼓乐手(淸唱),管乐手(吹奏)等。二

  • 文章山東冷飮話涼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吳長波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凉粉 风土习俗 家乡美食 冷饮

    這幾天熱得過了火,我想起家鄕魯西北的凉粉來。它純粹是綠豆粉(俗稱粉團)作的,就是把綠豆粉拌成稠稠的糊,倒在一個柳條編的大篩籮裏,以滾燙的水沖,沖時一人倒滾水,一人拌那綠豆粉糊,看(覺)得那糊一熟,特製的長筷子有些拌不動了,就不要倒滾水了。涼後,你看別說吃,那形狀眞如一塊大大的白玉,哆哆嗦嗦的平舖在大篩籮裏。然後以井拔涼水一澆,那就像一大篩籮冰。把它再劃成十來公分見方的塊,涼水泡着它,向獨輪的推車上一放,上街、趕集、赴廟會,大聲吆喝着:「涼粉!涼粉!又酸、...

  • 文章閒話故鄕的年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故乡 过年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亮明先生,字君年,山東黃縣人,現在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任敎。張先生喜愛書畫,尤以書法最爲擅場,經過四十年之不斷鑽硏,已自成一家。現積存書畫作品不下二、三百件,茲爲慶祝本刋創刋十週年,特寄下書法及國畫近作各兩件,謹此致謝!

  • 文章談除夕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除夕夜 风土习俗 艺文选粹 乡音乡情

    一夜連雙歲 五更分二年。這是一付通俗的聯語,也是一付年除夕的寫景寫照。「除夕」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天夜晚,俗稱年尾夜,卽使小進月(二十九天)亦是如此稱呼,良以除夕日爲農業社會中彌足珍貴的日子,家人求食他鄕,不管路程多遠或任何理由都要兼程回家、和家人團聚,稱之曰「除夕團圓夜」。一過午夜十二時(子時),卽爲另一新年度的開始,故在除夕之夜,不論老少,皆通宵達旦而不眠,名曰:「守歲」,其意思是叫我們好好的守住珍惜它,不讓牠輕易的消逝而去。除夕的習俗,全國各地方雖有異...

  • 文章端節百草與「蝦蟆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廣健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端午节 采摘百草 虾蟆墨 医疗功效 风土习俗

    稗官野史傳聞,白蛇傳編爲戲曲,又一折名盜仙草,膾炙人口,由來久矣。至今端節之日,家家門懸艾蒲,角落遍洒雄黃,成人飮雄黃酒,兒童則耳鼻部抹雄黃配香袋,蓋避蟲害也。吾邑習俗,每屆端節黎明,令男女童(十二至十五歲者,以其純潔具有靈性也),至郊外採摘百草,懸掛房簷廊下,使陰乾,如本省之草藥店,相傳能治百病,尤以堪入藥者,如艾草、扁楚、馬莧齒等,效果較平時採摘者爲優,兒時輒常爲之。蝦蟆墨—蟾蜍,俗稱「癩蛤蟆」,體較靑蛙稍大,色呈土黃或微綠(保護色),有毒,不可食用...

  • 文章山東濰縣的「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玉珍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潍县 中秋节 风土习俗 面点制作

    月是故鄕明,時屆中秋佳節倍思親,依稀記得兒時,每到中秋節時,母親就大忙幾天。我鄕特產大紅棗,中秋節在北方是水果豐收季節,這八月上旬,家家戶戶都發麵粉,做一種點心人名之爲「月」,中秋夜供奉月婆婆之用,供後小孩子們每人雙手捧着一個又白又甜,週圍嵌着亮晶晶紅棗兒的月,高聲唱着,念月啦!念月啦!一斗麥子一個啦!來來往往成羣結隊的玩着,耍着,那情景如今別來已卅年了。在寶島吃遍了南北方的月餅,何不買斤棗子來做做我鄕的麵點「月」,給孩子們換換口味。材料:高筋麵粉一斤用...

  • 文章漫談「九九消寒圖」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王廣健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九九消寒图 风土习俗 周易八卦

    編者按:濰縣王廣健先生,兩年前曾作「九九消寒圖」之考證,發表於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新生報副刋徵答,並曾請敎年高德劭之鄕長們,均無所獲。王先生以事關齊魯文獻史實,不願就此湮沒,特再籲請本刋讀者爲之賡續,謹將原文重刋於後。

  • 文章山東青州粑啦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漢廣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山东青州 煎饼分类 粑啦子做法 风土习俗

    故鄕山東靑州,通常以煎餅爲主食,而煎餅也有多種:純以小米黃豆攤的叫米煎餅;羼以高粱的叫「如紅煎餅」;全用高粱大豆做的叫紅煎餅;除非比較貧困人家食用外,多用來飼養家畜。此外還有棒槌子(玉米)煎餅、麵煎餅等。至於製做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用竹片刮的;有用木耙子攤的;臨朐縣更有如山東雜字上說的:「煎餅隨時攤」的酸煎餅,吃起來酸中帶甜,倒也另有一番風味。不過無論什麼煎餅,吃到末後,總免不了剩下些破碎。這些破碎,正就是我們用來做耙啦子的主要材料,做時首先用炊帚蘸水,在...

  • 文章黃縣的諺語憶黃縣之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朱良耕·朱田月英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黄县 谚语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人生经验

    農諺是祖先聚集幾千百年經驗之結晶,村中老人沒事,幾個人蹲在牆根下,細訴農諺,示敎子孫,凡耕耘收藏要定時,處事待人有度衡,世態炎凉,人情冷暖,無所不談;是故農諺關係國家民族之興衰富強,家庭社會之和諧樂利。故與拙荆就記憶所得,條陳同鄕座前,供作參考!內中不免有誤或遺漏之處,敬希不吝示敎爲禱!⑴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來年正月十五日一定下雪,那天戶戶向祖先及廟、墳送燈)。⑵秋分割豆子,寒露擄山楂,霜降刨地瓜。⑶立冬割蘿蔔,小雪刨菜(大白菜),大雪窖菜(...

  • 文章故鄕的特產大花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牟文成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沾化 大花生 特产名物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春節過後,與幾位長久不見的鄕友,約邀於怡賓樓小酌,憶往事,話家常,暢敍鄕情。在飯前,老闆端來一盤大花生,花生本來是可下酒,可佐餐,可當糖菓吃,是老少咸宜,大眾最喜歡的食品,大家舉箸品嚐,花生粒確實大了,吃起來總是沒有家鄕香脆爽口,因之大家懷念起家鄕的大花生,吃一粒滿口生香,彷彿鼻尖傳來餘香。故鄕霑化,位於渤海之濱,黃河最下游,盛產花生,因花生喜生於鬆弛的白沙土壤中。黃河水災過後,游沙沉積,土壤改良,適於種植花生。吾鄕自泊頭鎭以南,東至富國鎭,多屬於此種土...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