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回忆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劉桂堂與何思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郭易堂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刘桂堂 何思源 人物回忆

    去年(八十一年)十月出版的傳記文學,曾刊載了何思源所撰「我與韓復榘共事八年的經歷」,拜讀之後,不勝唏噓!今年三月,山東文獻十八卷四期,刊載了何理路先生撰寫的「韓復榘統治山東的幾件事」一文,才知道何的原題目是「我與韓復榘共事八年的經歷與見聞」,何未將見聞寫進去,再由其公子加以補述,以竟全篇,並附何氏手稿影印件。巧得很,此一手稿影印件,正是筆者所撰「論丁惟汾讀後」所引用,載同期一二四頁。細加核對,發現手稿「主席知道,我在中央沒有根,(中有七、八字不淸楚)不是...

  • 文章海曲夢痕(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秦裕傑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无线电排 人物回忆

    台下将星云集,我在台上侃侃而谈,当时眞乃初生犊儿,一点也不紧张。九月,我的陆空通信第三连,拨给在凤山的第二军团。队伍出发之前,以GMC十轮大卡车,载ANGRC-2型无线电收发报话及打字机,车后拖曳PE-95发电机为首,后面是4/3型吉普车载C193型无线电收发报话机,共计四十八辆,二百三十官士兵,在和平东路师范学校前靠边一字排列,我立乘敞篷吉甫车来回校阅一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自觉有点宋苏轼文章中「一世之雄也!」的滋味,很多民众驻足观看,眞个是英雄气慨

  • 文章我所認識的靳鶴聲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杜寄塵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靳鹤声 人物回忆

    靳鶴聲先生,山東省菏澤人,生於民前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自幼喪母,由祖母撫育成長,家境小康,故能培養子弟出外讀書,夫人陳錦女士,山東省利津縣人,習護理學,賢淑溫良,治家有方。照顧鶴聲兄的生活起居無微不至,如食、衣、寒、暖與衛生清潔等等全靠陳錦嫂一人照顧周到,從未假他人之手。其有五男五女,二男一女留學美國,都入美籍也,一男二女居住大陸。二男二女居住台灣,都已結婚生兒育女,都是頭角崢嶸的立足社會,也是鶴老一生辛勞的寫照。兄現年壽高一世紀,耳聰目明,行動自若,現...

  • 文章桃李滿天下的隋芹先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兪紹緖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隋芹先 退休 人物回忆 在职事迹

    鄕友隋芹先先生,山東省卽墨縣人,在警界服務長達四十三年,於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一日在內政部警政署警監二階專門委員兼督察室副主任任內屆齡榮退了。先生一生爲警察奉獻及爲陶冶優秀警察幹部而努力,其可歌可頌的事蹟實在太多,茲就其犖犖大者臚陳如下:一、品學兼優、留校十三年先生於民國四十六年九月考取中央警官學校正科二十五期,在校受訓期間因品學兼優,具有領導合作的精神,與人際關係調和融洽,深得當時校長趙龍文先生的賞識,畢業後,卽報准留校服務,同儕們皆爲之羡慕。先生在校服務...

  • 文章憶山東諸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崔百城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山东友人

    逯國珍平生所結交友人中,最重信義最忠誠渾厚的,要算是逯國珍了。抗日戰爭期間,我從立煌流浪到阜陽,那時是三十一年春初,日寇攻陷立煌,我倉皇逃難至阜陽,衣物盡失,孑然一身,寄寓在阜陽縣黨部後院,每日遊蕩街頭,希望能覓得一噉飯處。逯國珍服務於淮上日報阜陽辦事處,和我素不相識。一日,相遇街頭,他看到我一個人躑躅於鼓樓口,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也許是基於同情心,知流落異鄕之苦,向前和我攀談。當他瞭解我的遭遇後,立卽伸出援手,問我願否到他的單位工作?在窮途潦倒之際,能...

  • 文章日照壞才李刻學的故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丁筮宜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李刻学 人物趣闻 人物回忆

    世間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大文豪、也有壞才博學出名的小人物,在遜淸時代,日照縣就有一人,名叫李刻學者,幼兒時就聰明過人,均以神童稱之,據邑中鄕愚之傳說,其人每晨上學時,經過一道小河,有一老者等候爲其背河,久之經問其故,老者云:「我是這方土地神,你是文魁星降生,將來有狀元之尊,我背你是奉上帝之命」李某回家後卽吿其母,而母正在燒火做飯,喜極而忘其形,竟用火叉搗向鍋門曰:「將來我兒子中了狀元、有仇的報仇有怨的報怨」不意竟將灶神的門牙搗掉數個,灶神啓奏天庭上帝大怒...

  • 文章時令鄉諺點點滴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任子魯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时令乡谚 人物回忆 乡音乡情 乡野趣闻

    卷首語:光陰荏苒,歲月如流,轉瞬間,我們同鄕來臺已經三十六七年了,在這漫長的日子裏,歲月蹉跎,長者漸次逝去,壯者已面臨衰老,幼年已成壯年,在此地降生的,也逐漸長大成人了,年輕一代與新生一代,對於家鄕的一切人、地、物、時、等印象,不只模糊不淸,幾乎毫無印象。在前期歷屆文獻中,不少鄕長都介紹過我魯省的風土人情山川河流物產名勝古跡,惟對時令鄕諺,很少有人去記述,筆者記憶不多,僅就所記憶的點點滴滴,分別列後,提供對家鄕陌生及年靑一代的同鄕,借增瞭解與認識,以期收...

  • 文章流亡生活的點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劉慶蘭  出版时间:1998-06-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生活 流亡学校

    頃讀王志信老師和陶英惠學長合編的「山東流亡學校史」。首先拜讀王老師的「澎湖子弟學校的淵源與創建」,一開始就欲罷不能,一口氣唸完。眞佩服老師的文筆流暢,記述詳實,猶如欣賞一部感人的紀錄片,緊湊而充實。苦中有樂,哭中有笑,感動極了。眞是一部有價値的流亡歷史。在山東流亡學校時代,我尙不夠資格當學生。但我一路跟著流亡學校逃命、成長,從流亡史的夾縫中卻不難找出我當年成長的影子。感謝老師的記述,啓發我的思源與尋根。當唸到王老師及學校一路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到廣州,以致...

  • 文章記與盧吉忱先生參加高考的一段快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高考 通史 学者讨论

    大約是民國三十九年吧?中央在臺北舉行全國性高等考試;一天接到通知,被邀參加典試委員會。我是不喜歡動作的人;正遲疑間,盧吉忱先生來了。久別相見,三句話不離本行,暢談如何硏究國史?如何這樣?如何那樣?他當時是考試院的考試委員。他的熱情誠摯,驅散了我的懶惰與恬淡,從此共同參加高考典試委員會;一年一度,共同評閱高考歷史試卷。我個人直到四十四年方得擺脫。我是喜歡硏究我國的通史的。在通史中選擇了遼宋金元(九〇七—一三六八)這一時期,自然也有一些理由。第一,我認爲:我...

  • 文章故鄕婚嫁禮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沾化 婚嫁习俗 道德功能 人物回忆

    征得门第相对,属相相合,这一桩媒才能说成。换柬换柬,是由媒人将男女的庚帖相互交换,相当六礼之纳吉、纳征。庚帖俗称八字,是把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由天干地支合成的四组字写在大约宽十公分,长十五公分的一段红纸上面;男方的庚帖在右上角写上「乾造」;女方的庚帖在同位置写上「坤造」,换柬的目的在合男女的八字,男家把男的庚帖和另具备的耳环、衣料等礼品一倂放在柬匣里交给媒人送到女方。如女家生活淸苦,可透过媒人向男家提出聘礼又称彩礼的请求,数额三十至五十吊[2]不等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