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澎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澎湖蒙难的囘顾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錢廷祿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澎湖

    本文作者钱廷禄先生,山东福山县尚古乡梅家村人,于民国三十八年随烟台联中二分校到达澎湖从军,旋被指为匪谍,被捕下狱,后经新生队,卒获平反。钱先生在蒙难三十六年后,抱着下列的心情来囘顾这段惨痛的史实:「了,就是了了;过去,就是过去了,一了百了矣。」——编者

  • 文章澎湖从军到台北升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莫珩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澎湖从军 考试 台北升学

    民国三十八年盛夏之际,国家面临全面崩溃。山东七个流亡中学,分别由江南各省到达广州,人数已大幅减少,仍有六千名左右。是时中央政府若干单位也在广州,经各校校长的奔走,政府最后决定,及龄的男生以「从军报国」的方式,接到澎湖从军。敎职员及女生和幼年的男生,由敎育部另设「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收容安置。于是在六月二十五日集体来到澎湖。各校男生分驻渔翁岛各村,敎职员、女生及幼小男生合计一千余人,在马公岛的马公小学内住下来。从军的学生约五千人,分编为若干大队、中队

  • 文章国立中学在澎湖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顧樹型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国立中学 澎湖 “以校为家”

    编者按:本文系民国三十九年六月在「中华日报」发表的,距今已整整三十九个年头。顾树型先生对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成立的经过,作了忠实而简明扼要的报导,并清楚地说明「以校为家」的特性和师生在极度艰困的条件下,仍旧弦歌不辍的情形。当年那五千三百多位山东流亡学生,如今都已是五十多或六十出头的人了,重读此文,当可勾起无穷的囘味!在三十八年大陆沦陷后,只有我们山东省有这么多的青年学生追随政府来到了台湾,政府也只有为我们山东的流亡学生在台湾设立了一所学校!这是我们

  • 文章澎湖寃案重要文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澎湖冤案 重要文件 致函 陈诚

    之便,就该案经过提出报告,当蒙批交查办。前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裴鸣宇先生,即根据有关各方所提出的证件,针对判决书所列犯罪事实,一一指出其重大错误,以期沉寃得申。本刊特选录有关寃案之重要文件及纪念文字若干篇,藉明原委,兼示悼念之意。谈明华先生之「上总裁报告」,本期第三十五页至第三十六页周绍贤先生「澎湖寃案始末」文中,已予引录,请参考。

  • 文章流離顛沛話前塵(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吳守仁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国共内战 退逃台湾 澎湖公务

    踏上这块士地,谁也无法预知了。船行至茫茫大海,一眼望去只看到水连天、天连水一片蓝色景象,偶尔看到鱼儿在水面跳跃,海鸥追逐著行船自由的飞翔。大家挤在甲板上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各怀心事,谁也没有出声,只听到乘风破浪船行冲击的水声,这时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往后的日子谁也无法预知。船不分昼夜的破浪前进,一日极目视去蒙眬望到陆地,那就是台湾基隆,台湾澎湖列岛于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战败割让日本,经八年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一九四五年台湾澎湖回归祖国。到达基隆因港内拥挤暂停

  • 文章澎湖子弟学校克难缔造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澎湖子弟学校 茅店决策 入台 缔造

    编者按:民国三十八年,山东八千子弟追随政府,历经种种困难,辗转播迁来台,其中大部分男生在澎湖从军,二千名幼年男生及女生则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当时任台大校长的傅斯年先生,在听到这段不寻常的经过后,激动地伸出姆指,大声说:「这是我们山东人的壮擧!」本文作者王志信先生,字笃修,山东诸城县人。当时以山东省教育厅督学身份,在南京协助办理流亡学生之收容及安置事宜,旋奉派兼任「山东遣湘学生总领队」,率领学生前往湖南设校,并任济南第三联合中学校长。共军渡江后

  • 文章澎湖子弟学校师生由穗来台经过补述——兼对刘泽民先生大作解释说明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澎湖子弟学校 来台经历 刘泽民 商榷

    一、师生来台经过拙作「澎湖子弟学校克难缔造记」,在本刋第十五卷第一期刋出后,因事关鲁籍大批知识靑年来台之史实,曾引起很多回响,有些学生以为所记如何决策来台,以及接洽进行的过程,稍嫌简略,希望能再加以较详尽的补充敍述。经检得当时简略日记——三十八年五月一日至十八日,节述接洽进行情形,作为补充说明,以飨关心的读者。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首都南京沦陷,湖南局势日益险恶,已不可久留。当时适与四联中弓校长同因公在长沙,乃共商学校应变办法。经两夜之分析硏商,决定以去

  • 文章泗水流亡学生在澎湖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6期  作者:杜敬民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澎湖 济南联中 国共内战 张敏之

    澎海深千尺,难洗万古冤,逃脱敌人手,竟遭同党陷。天道何所存,风雪六月寒,信有昭雪日,凄凉五十年。上面这首五言律诗,是济南三联中学生,桐山籍现代诗人姜远程,悲悼山东烟台联中校长张敏之等七人被杀五十年后平反的感怀之作,不但描绘眞切,且讽而不怨,的确是佳构。回想五十年前,山东流亡学生,在澎湖从军一幕,心头沥血,至今尤有余痛,事件始末笔者身临其境,愿把这段史实及泗水流亡学生在澎湖之状况,举要敍述,以补正史之不足,间或月旦当时人物,是非对错,只有望鄕贤及读者去体会

  • 文章張敏之校長哲嗣張彬等啓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烟台联合中学 流亡学生 澎湖惨案

    鄕长 先生 学长赐鉴:谨肃者:先父张公讳敏之府君,为反抗共党残暴,于民国三十八年协同山东各联中校长率领吾鲁青年学子八千余众来台。时値大陆剿共军事逆转,全部师生抵达澎湖。来台之先,经我鲁省主席秦德纯与在台军政首长及澎湖驻防司令官李振淸协商约定,年长同学(高中生)接受军事敎育,必要之时执戈御敌,献身衞国;平时军训之余继续进修普通课程,至高中毕业。女同学及幼年男生(初中生)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继续接受正规敎育。讵料驻军三十九师师长韩凤仪等竟不顾广州承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