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敏之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所认识的张敏之老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楊其銑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国立中学 大撤退

    张敏之先生逝世已经四十周年。回忆四十多年前往事,好像就在目前。怀念张老师,有深挚的情感,也有沉重的哀愁!抗战时期,因为情势特殊,政府为了增加靑年(特别是逃离沦陷区投奔大后方的学生)的就学机会,除了增设几所国立大学而外,同时自民国二十八年起陆续成立了二十三所国立中学。民国三十一年夏,我因不甘再接受陷区敎育,乃负笈他鄕,考入皖北阜阳私立成城中学高中部。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山东沦陷区。我还记得当时校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培养国家元气」,下联是「救济陷区靑年」。学校

  • 文章張故校長敏之二三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劉澤民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借粮 离穗入台 培养人才

    竭尽棉薄,特辟出教室一间,安定住下,心中稍安。后以教室不足,贺校长乃将所住官舍让出,请王培五老师迁入,眞是老教育家风范,感人殊深,令人仰止。敏之兄有子女六人,长磊、次彬、三焱、四彪、五鑫、六彤,均学有专精,造诣非凡,事母至孝,兄友弟恭,称为模范家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斯之谓欤?!敏之兄可含笑于地下矣!余素不善为文,且封笔已久,今应学生再三之请,复以至友张敏之兄逝世四十周年纪念,特草此文,藉表怀念。惟忠党爱国之赤忱不变,顾念大体之初

  • 文章泗水流亡学生在澎湖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6期  作者:杜敬民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澎湖 济南联中 国共内战 张敏之

    澎海深千尺,难洗万古冤,逃脱敌人手,竟遭同党陷。天道何所存,风雪六月寒,信有昭雪日,凄凉五十年。上面这首五言律诗,是济南三联中学生,桐山籍现代诗人姜远程,悲悼山东烟台联中校长张敏之等七人被杀五十年后平反的感怀之作,不但描绘眞切,且讽而不怨,的确是佳构。回想五十年前,山东流亡学生,在澎湖从军一幕,心头沥血,至今尤有余痛,事件始末笔者身临其境,愿把这段史实及泗水流亡学生在澎湖之状况,举要敍述,以补正史之不足,间或月旦当时人物,是非对错,只有望鄕贤及读者去体会

  • 文章张敏之校长哲嗣张彬等启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烟台联合中学 流亡学生 澎湖惨案

    鄕長 先生 學長賜鑒:謹肅者:先父張公諱敏之府君,爲反抗共黨殘暴,於民國三十八年協同山東各聯中校長率領吾魯青年學子八千餘眾來臺。時値大陸剿共軍事逆轉,全部師生抵達澎湖。來臺之先,經我魯省主席秦德純與在臺軍政首長及澎湖駐防司令官李振淸協商約定,年長同學(高中生)接受軍事敎育,必要之時執戈禦敵,獻身衞國;平時軍訓之餘繼續進修普通課程,至高中畢業。女同學及幼年男生(初中生)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學校,繼續接受正規敎育。詎料駐軍三十九師師長韓鳳儀等竟不顧廣州承諾,...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