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饮食文化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情繫奉化芋艿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8期  作者:毛海瑩 出版时间:1998-03-10
    关键字: 奉化 芋奶头 特产 饮食文化 思乡

    民間常有「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的說法,而這一說法恰好道出了奉化芋艿頭的「獨特風味」。地道的奉化芋艿頭以個大皮薄,肉粉無筋,濃香四溢,色佳味全而飮譽中外。它原產於我國南部及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地區,相傳明代嘉靖年間由福建一帶傳入奉化,於是從那時起芋艿頭就成為奉化嚮噹噹的一大特產。我與奉化芋艿頭的緣份可以從我的祖籍說起,我的祖籍是浙江奉化岩頭,儘管我出生在遠離青山綠水的喧囂的寧波城區,但每當與外人談起各自的家鄕,我總是自豪地宣稱我是半個奉化人,並...

  • 文章滬上食神江禮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4期  作者:童志強 出版时间:2016-03-10
    关键字: 江礼旸 饮食文化 简介 祝寿 食神

    經策劃,由上海、紹興等地名廚負責提供菜品並撰文字稿,滬上著名攝影家楊中儉先生負責攝影,出版了一套4本江南菜譜,計有上海菜、杭州菜、紹興菜、寧波菜,大16開銅版紙全彩印,約請江禮暘分別爲每本菜譜各寫一篇序文,論述該種菜系的傳承和特色。江先生的文筆既大氣又細膩,上下縱橫,追根溯源,侃侃而論,眞是字字珠璣,篇篇美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爲這套菜譜增色不少。江禮暘對飮食文化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爲,中國的飮食文化是「遇水而興,隨水流動」。黃河流域,造就了魯菜系。長江...

  • 文章吃在故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戴淦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故乡风貌 饮食文化 豆丹虫

    豆蟲當仙丹·道來話連篇灌雲人喜歡吃一種叫「豆丹」的蟲子,而這種蟲子,時下已成爲上等筵席中不可忽缺的一道佳餚。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蟲,專吃大豆葉子,故其正名叫豆蟲。豆丹狀似巨蠶,長達兩寸餘,係一種軟體爬蟲類的害蟲,對農作物傷害極大。然而,這種貌甚醜陋,見而令人生厭的蟲蟲,卻是現今灌雲人餐桌上的美食,眞可謂「豆蟲當仙丹,道來話連篇」。·神話篇·相傳有一天,灌雲龍王蕩突然來了一個身穿破棉襖頭,肩揹柳簸箕的老婆婆。她一不討飯,二不賣藝,每到一戶人家便向主人問道:「你家...

  • 文章中州肚包牛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國瑞祥 出版时间:1978-03-25
    关键字: 饮食文化 肚包牛肉 民间习俗 故乡回忆

    直魯豫平原自古俗稱中州,區域內少河流,魚蝦介蟹甚少出產,以小麥粉爲主食,尤喜食饅頭大餅、撈麵條、肉包、餃子、烙鍋奎、菜盒花捲、……吃食習慣迥異江浙南方人也。河南河北人士常說:鷄吃骨頭魚吃刺,蓋皆惡之。北方人之豪邁爽直,亦與生活習慣有關,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牛肉、驢肉、猪肉皆嗜食,馬肉味酸,北方人重情義絕對不吃人的朋友——狗肉的。我現在介紹一種中州鄕民常吃的「大塊肚包牛肉」。北方無水牛,黃牛又大又肥,宰殺後剝皮去骨,全隻牛肉剁碎混雜合在一起,加海鹽、五香粉,...

  • 文章菜根甜野花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民间习俗 怀念故乡 饮食文化 人物回忆

    我國北方現在正是桃紅梨白,百花怒放的時節,春風拂面,麥浪滾滾,花香鳥語,芳草處處,那種令人欲醉的情景,恍如猶在眼前,不禁心往神馳。尤其不能忘懷的,乃是故鄕在這個春去夏來,靑黃不接的當口,有一些樹葉野菜,却應運而生,不但可以佐餐,而且還可療飢,這眞是大自然的恩賜,値得介紹一下。先從楊樹説起楊樹就是白楊,屬於楊柳科,爲落葉喬木,高可數丈,筆直聳立,葉與花均可食。楊葉爲卵形,較手掌略小,端尖底圓,面綠背白,外滑裏絨,皮厚而肥。初生之嫩葉,可於煮熟後,放些葱花油...

  • 文章洛陽小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洛阳风俗 饮食文化 人物回忆

    洛陽爲我國五大古都之一,豫西軍事政治文化的重鎭。交通有橫貫東西的隴海鐵路、洛臨、洛南公路,四通八達,誠中原的名城,兵家必爭之要地也。惟獨小吃方面,堪稱一絕,遍走全國各大都市名地,均沒有這種色味俱全,物美價廉,食之可口,營養豐富的食品,茲列擧數種,以供鄕賢念思嚮往。一、菜市場的漿麵條洛陽的漿麪條,馳譽全國,無人不曉,作法簡單,食之鮮美,先將原汁豆漿盛入鍋內,用大火煑滾,再下入純綠豆麪條,待再滾起時,勾下麪糊,繼續再調放下綠毛豆、食鹽、辣椒油、葱花、香菜等佐...

  • 文章大同百花燒麥及金鳳臥雪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百花烧麦 金凤卧雪 饮食文化 慈禧

    大同久盛樓的燒麥,四牌樓的燻烤,年代久遠,盛名不衰,青年時與同學常往,雖經七十餘年,此種美食仍享譽三晉,受遊客稱讚。燒麥是一種很受中國人民喜愛的食品,相傳起源於大同,後來才流傳到全國各地。在古代,大同的燒麥就已享有盛名,而製作最好的首推鳳臨閣的「百花燒麥」。據說,庚子年間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徑大同時,品嚐了鳳臨閣的「百花燒麥」吃後囋不絕口。後來她回到了北京特命御膳房將鳳臨閣的燒麥製作方法學回,成爲慈禧每餐必備的食品。燒麥的製作方法非常的精細,大致要經過六道...

  • 文章廣來商行吳卓倫傳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吴卓伦 “广来商行” 历史发展 饮食文化

    近年許多全國性的知名連鎖店紛紛進駐花蓮,從早期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達美樂等速食店、披撒,一直到現在的家樂福大型量販超市到處林立的可立杯、七一一便利商品…等,讓花蓮的民眾也能享受和台北大都會同樣的便利和現代化。「花蓮人的私房菜」第一道上的菜就是廣來商行的「粤式牛肉乾」及「辣豆乾」。乍聽「廣來商行」這個店名。恐怕會有許多花蓮人搔著頭,面露疑惑的想個老半天:「有嗎?好像沒聽說過」,如果告訴你是「花崗山上的豆乾店」,一定有人會恍然大悟般,欣喜的跌入幾十年前...

  • 文章河南南陽的早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陳七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河南风俗 人物回忆 怀念故乡 南阳饮食文化

    故鄕南陽比較偏僻,早上喝牛奶吃麵包根本沒有,因爲沒有賣奶粉的商店也沒有做麵包的工廠,還有豆漿條也沒有人見過。最令人難忘的早點要算冬天的早晨了每年到交九後差不多較大的十字街口,黃酒館、牛肉鍋都相繼開市,喝黃酒配火燒,熟食肉(滷肉),喝牛肉湯就配油飼尖,這樣味道才夠鮮美。黃酒滋補、活血、驅寒,牛肉湯的營養價値更高,差不多人都愛喝淡的才夠香醇營養,在嚴冬的早上喝不怕寒風吹襲。黃酒是用小殼子紅穀酒米釀成,在頭一年暑天就是麥罷了,用新麥磨麥麩踩麯,第二年秋天酒米收...

  • 文章故鄕的小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朱志新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饮食文化 延津风俗 人物回忆 家乡小吃

    豫北各縣民間小吃,大致都差不多,惟獨家鄕延津縣的小吃,却風味獨具,令你初次吃,有欲罷不能之感,事後,再想起來,使你饞涎欲滴!這並非老王賣瓜,不信,你可以問問延津縣的同鄕,便知言之不虛也,僅提出十二種食品,俾供親愛的同鄕們囘憶一下:一、豌豆饀:是用豌豆粉摻上棗泥拌成糊狀,以水攪拌均匀,用文火煮熟,盛入盆內,使其冷却一夜,傾倒出來,卽成爲旣甜且香的塊狀,以刀切塊食之,甜香可口,一飽方休,食後口齒留香,津味無窮!二、粘麵棗糕:粘麵棗糕,是以黍子麵做表皮,以紅棗...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