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革命共返回116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革命前后的长沙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童梅岑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长沙 革命实录

    本文敍辛亥年間事,娓娓道來,令人忘倦。寫梅植根一段,尤為壯濶奇絶。

  • 文章晩鐘搖落讀書燈——悲小恨海話田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1期  作者:張過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田桐 辛亥革命

    一八月十五日,中秋。月明天上,秋气淸爽,湖水满盈。采菱角,吃月饼,赏秋月,在蕲春算得是贫贱生活中一个平淡的生活节拍,纵无欢乐,却能觅得片刻闲适。淸朝专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寻觅这点闲适,原非易事。一九〇五年十一月,在东瀛日本,淸廷因不满留日中国学生藉留学机会,在日本滥搞革命,频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日本文部省乃励行取缔中国留学生,强迫其归国,湖南新化陈天华,愤不可抑,作万言「绝命书」,投身入日本大森海湾自杀抗议,田桐偕其他留学生多人,毅然归国。秋瑾回到绍兴

  • 文章记初次参加革命行列之一段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期  作者:朱懷冰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朱怀冰 辛亥革命

    淸季已酉庚戍之交(公元一九一一——一二年间),我这时年刚十六、七岁,在汉阳凤山之农工专校肄业,与同学李诚(汉川籍)相友善,李年长于余。课业之余暇,辄以孙中山先生手创革命之理论相灌输。时余年稚,仅知埋首课本,对革命理论,固盲无所知。经李同学之多次启发,始了解政治改革之重要性,相与讨论,并参读新民丛报、中国魂、仁学等书,偷阅大江报言论(校方禁阅),革命思潮,于焉勃发。适向少蒨(汉川籍)先生至汉,李约余往见。向先生为四十余岁之长者,温文和善,首先即云:「得李诚

  • 文章辛亥首義之武昌兩日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期  作者:龔霞初  出版时间:1968-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三烈士已经是同样的成仁,而且是成名了。其中最令人崇拜而感念的,莫如刘尧澂。文学社与共进会之互相疑忌,居间调解的,是他。武昌首义,因黄克强之来信而缓期,主持积极进行,以排除众议的,也是他。他眞是和平而刚毅的革命者啊。在武昌首义决定以八月十五为期的时候,黄克强来了一封信,说各省没有打通,一省不可轻擧。必须迟至九月初旬与计划中之十一省同时擧行,方可无虞。尧澂对此,向蒋翊武征询意见。翊武沉吟了半向,才道,克强的心里,很有把握。凡事从谨愼一方面去做,自然是万无一失

  • 文章追随国父革命死难的几位鄕先烈小传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革命 先烈 传记

    臧在新字与咸年二十二入伍隶陆军第九鎭三十三标赵标统声部下及毕业江南讲武堂以排长隶林统带述庆麾下创立文社书报社灌输革命主义武昌义兵起光复鎭江江宁继以团长兼徐东剿匪司令民国二年南京独立任前敌总指挥既而东渡日本购枪械归遣心腹至淸江一带约旧部待衅起事民国四年冬冯国璋密令驻阜营长某诓之至阜送江宁明年二月九日授命雨花台年三十四伏龙字云程年十五入同盟会投身行伍旋肄业安徽武备学校投三十三标新军武昌义兵起在鎭江任营长民国二年任都督府参谋长既而退潜沪上又东渡扶桑云南讨袁军起

  • 文章半生戎馬記(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王青亭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革命 洗禮 抗戰

    四、革命熔炉受洗礼 吃苦受难为抗战吾等一行抵达宜昌之后,因沿途均为徒步,且背负着自己的行囊,连日下来也实在疲惫不堪。惟一的心愿,便是先找家客栈休息休息,及充实一下已经饿㿜了的肚皮。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尽管仍很疲劳,但还是先去找战干团的报名处,完成报名手续。因为我们来这裏的目的是为了报考学校,决不能因贪休息而躭误了期限。否则岂不前功尽弃?那个时候传播事业并不发达,即使有无线电台,我们也没有收音机。因此招生简章之类的文件,多半只是以手书写的吿示,派人各处张贴

  • 文章武昌革命真史(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曹亞伯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武昌革命 黄兴 长沙革命 黄吉亭

    曹亚伯遗著第一章:黄克强长沙革命失败之经过黄克强,名轸,字庆午。原在长沙胡元倓所办之「明德学堂」、「经正学堂」藉作敎授以为运动革命之大本营。虽出入于圣公会之日知会,仍别立一华兴会以号召会党,秘图起义。甲辰(按:为公元一九〇四年。以下公元年份均为编者所加,谨注。)秋,本为西太后六十生辰,于未擧行皇会(按:皇会即庆祝寿辰之集会)之前,长沙之军械有几何?兵士有几何?枪弹有几何?已一一调查淸晰,原拟于皇会之日,趁观会之机,俾各鄕之会党得以集合于长沙,义旗一擧

  • 文章于右任與劉守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7期  作者:符有堂  出版时间:1993-05-20
    关键字: 于右任 刘守中 民主革命 革命友谊

    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杰出的诗人、新闻记者、书法家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笔名有神州旧主、骚心、太平老人等等。于右任自靑年时代,从事反满革命活动。一九〇三年在东京经胡汉民、康心孚介绍加入同盟会。嗣后,一直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晚年孑然一身,跼处台湾,怀着对大陆深切的眷恋奋志而殁,终年八十六岁。另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于右任的同志和战友刘守中(一八八二—一九四一

  • 文章革命忆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陳鵬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

    武昌为推翻满淸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策源地,祇要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莫不以这个圣地的光荣历史,感到无比骄傲与兴奋。余祖父炳阳公,贡生出身,满怀大志,早年应考试关系,经常外出交游,深感满淸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之事,不断发生,于是结识不少道同志合之士,并以救亡图存为宗旨,遂遇上李书城,居正(觉生)先生等多人,由居先生二度引介 国父孙中山先生见面,洽谈至快,极为感奋,随后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踏上革命行列。居先生在长江上、下游一带,经常作革命活动,然每次由

  • 文章辛亥光復上海之經過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承槱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光复上海 革命党

    人心思汉,天与人归,辛亥之秋,余梦想不到上海在旬日之内,有各色各样人等,踊跃参加光复运动。直接愿受余指挥者达三千余人。初余抵上海,因北火车站一带甚为熟悉,故在一同鄕张姓裁缝店楼上租前房半间居住,月租三元,自进住此屋后,即认识楼下另一湖北黄陂同鄕,名田鑫山,做工为生,是上海在帮的弟兄,因他的介绍,我便认识了刘福标、孙绍武、王老九等,共约三千余人,都愿意同到武汉前线参加革命以御伪满军队,要我介绍或率领前去。余将此事转告于右任先生,于先生初尙不信,及余将详情

共1167条记录 1/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