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雕刻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雕刻名师范凌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范凌云 雕刻艺术 雕刻特点 传统工艺 创作作品

    范凌云(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五),大埔县大东鎭泮溪村人。他出身贫苦,十多岁就跟伯父到福建平和、漳州、龙海等地学习木雕工艺。他心灵手巧,刻苦学习,很快成为有名的雕刻师。他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年先后两次到台湾剑潭寺等地从事雕刻业,(「剑潭寺」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一次他游览此地因不愼,宝剑跌落水潭,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得名)。他到台湾后在工艺上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由于他工艺美术比较全面,擅长为大型建筑,名胜古迹,庵堂庙宇,房屋椽角门楣等装饰雕刻花卉、人像

  • 文章譽滿中外的樂淸黃楊木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朱子常 雕刻 黄杨 木雕 艺术作品

    黄杨木雕是我国民间著名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杨木作雕刻原料而得名。它源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州乐淸市,与靑田石雕、东阳木雕,并称为「浙江三大名雕」。黄杨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的一种珍贵树种,系黄杨科黄杨属,其学名Buxus Sinicd。黄杨生长缓慢,须经四十至五十年后,始能成材,供绿化、观赏,材质坚韧、细腻,适供雕刻使用,相当珍贵。又因黄杨体积较小,直径在十五厘米以上者,极不易得,故以雕刻小件作品为主,供案头陈设,以木质光洁、结构坚韧、纹理细腻、色泽黄亮

  • 文章忠黨愛國奮鬥成功的王東林鄉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本刊記者 出版时间:1975-01-30
    关键字: 龙游 王东林 手工 创业 雕刻

    古语云:「家贫出孝子,国乱出忠臣」古时的二十四孝和割股奉君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好国民在国家危难中不屈不挠,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尽忠,已经难得,尤其在危难环境中能挺身而起领导志同道合的羣众为每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而奋鬪者,更难能可贵。玆介绍一位意志坚强,忠党爱国人士艺术之家雕刻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林鄕长。王东林鄕长原籍浙江龙游,现年七十二岁,受过良好的家庭敎育,有独立奋鬪的坚强意志,少年背鄕离井,长途跋涉远赴上海经营雕刻手工艺业,稍有成就即遭日寇侵华

  • 文章大雅大俗曹家院——访摄影家葫芦雕刻家曹群鄕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徐恒足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曹群 摄影家 葫芦雕刻家

    過城北大橋,沿人民北路向北,約三公里就到了童家灣。這裏是農村,但卻集中了一些工廠企業。農民和在工廠服務的城鎮居民雜居在一起,結成「工農聯盟」,相互依存,和諧共處,是名副其實的城鄉結合部。在鹽城電化廠宿舍門前北側,有一座院落,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原鹽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曹群的居所。女主人在世時是位農民,房子就建在她的住宅基地上。三間主屋靠後面南。下坡是一塊五、六十米的小園子,它是當年村里分給女主人的一塊自留地,面積雖小卻長過小麥、水稻,還種過棉花,如今已被...

  • 文章父子竹刻家——徐素白·徐秉方徐秉方竹刻藝術展覽在港舉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1期  作者:吳玉良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徐素白 徐秉方 竹刻 展览 雕刻

    徐素白(一九〇八—一九七五),字根泉,号晓钟,武进鸣凰鄕港东村人。家境贫困,十五岁去上海学雕刻技艺,刻苦钻硏,掌握了多种刻法,尤精于『留青竹刻』。留青竹刻产生于唐代,是竹刻艺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即利用竹子表面的竹青雕刻出艺术形象,将空白处竹青铲去露出的肌层竹为画面底色。因雕出具体物象的竹青留着,故称留青。也称皮雕。他的作品继承明、清知名作刻家长处,而又不拘成法,敢于独创,具有特殊风格。所擅长的留青刻法,能表现出各种物态,形像既有立体感,又能体现中国画构图

  • 文章雕刻名家王东林乡长八秩祝嘏志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5期  作者:王在中 王忠純 出版时间:1981-05-06
    关键字: 王东林 雕刻名家 祝寿宴会

    七十年四月十九日,为雕刻名家王东林鄕长八秩祝嘏之辰。是日也,天朗气淸,风和日丽;初夏始度,虽在亚热带的宝岛地区,但气温仍只是二十多度,使人了无热的感受,淸风送爽,烈日未曾肆威,如是一个大好的天气,在一年之中,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日子。吉日良辰,益使王鄕长的福寿双全,更加被陪衬得完美无缺,想见天老爷,即使默尔无语,也在为王鄕长额手称庆,而才赐给极其难得的好天气吧!面对王鄕长的耆年大德,浙江同鄕会定在是日下午四时三十分,曾借来一辆交通车,满载鄕贤名流,从台北市

  • 文章民初在國際賽會獲獎的溫州人 民間雕塑大師——朱子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1期  作者:黃忠堯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温州 民间雕刻大师 黄杨木雕 朱子常

    情趣的艺术品。这其中,朱子常就是以其敏锐的审美观,捕捉形象,改进工具,开拓题材,创造出形神兼具的作品,为黄杨木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一位民间雕塑大师。朱子常(一八七六—一九三四),温州乐清人,原名正伦,人称伦仙。他自幼喜爱雕塑,聪颖好学。后从乐清磐石阿陆学艺,迁居温州城区开设雕佛店,遂定居温州。阿陆和潘雨亭都为叶承荣长子叶茂纪徒弟王阿旺艺徒,朱子常因此尽得叶家泥塑、木雕技艺,诸如泥塑、雕花、髹漆,龙档木雕和木偶头面雕刻无所不精,尤善塑罗汉、金刚和童子仙官。后

  • 文章张果喜崛起江西山沟的雕刻大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周野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张果喜 人物事略 木匠雕刻 乡土技艺 企业发展

    的交界处,除了出产樟木,还有两多,一是吸血虫多,二是鬼多。毛泽东在其「送瘟神」的诗里,写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写的就是吸血虫肆虐余家这个穷山沟。然而,张果喜这个小木匠,却不甘心在家陪鬼唱歌。他从十几岁就一心要走出山里,摆脱贫穷。同样做樟木箱,因在上海看到箱上雕刻图案价格可高上十倍,于是他吆喝几个鄕里人来到上海学艺,回鄕后做起高档樟木箱。接着发现雕人像更赚,立即转往人像。他回忆当时「赚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虽然路子逐渐拓宽,但却走得格外小心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