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板桥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私淑郑板桥的韦逸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6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1987-06-10
    关键字: 韦逸丞 郑板桥 书画

    韦逸丞先生近影韦逸丞先生,浙江东阳人,世代耕读,自幼即对书画有相当爱好,在校屡受美术老师的鼓励和嘉奖。来台后仍勤硏绘事自修不辍。民国四十九年忽对晚淸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的一代怪杰郑板桥氏的作品发生极大乐趣,乃开始蒐集郑氏遗作墨迹,日夜临摹,廿余年如一日。六十二年起,其作品曾多次获中外美术界之赞赏,曾在台北、基隆各地擧行个展,深受观众好评。除几可乱眞的仿板桥笔法书画外,牡丹花卉亦为其所长,数年前本会曾假国军文艺中心擧办浙江同鄕美展,韦鄕长即以牡丹参展,备受

  • 文章郑板桥请赈丢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0期  作者:王協甫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郑板桥 体察民情 请赈丢官

    郑板桥诗词中有可见其深察社会情况,且惜贫愤世之心。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深体农人劳苦,而有劝节约之意焉!如「四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洞鉴贫民牺牲辛苦所获得者之代价,不能避免剥削而无有拯救之者,社会之弊,从亦未有予以改革补救者。如「昨日入城巿,归来泪满襟,徧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全道出生产及消费者享受之不平均,潍县大饥,郑氏请赈,以言激忤大吏,竟予免官,此大吏者其能洞悉民瘼哉!然古今亦其众矣!

  • 文章郑板桥的"七歌"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陸家驥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郑板桥 七歌 郑虔三绝

    松軒隨筆談到:「板橋先生疎曠灑脫,然見地極高,天性極厚。其生平詞甚於詩,弔古擄懷,激昂慷慨,與集中家書數篇,皆世間不可磨滅文字。」板橋的詞勝於詩,雖早爲世人所公認,也許此一說法,由於板橋後刻詩序中之:「古人以文章經世,吾輩所爲,風月花酒而已,逐花景,慕顏色,嗟困竊,傷老大,雖刳形去皮,捜精抉髓,不過一騷壇詞客耳!何與社稷生民之計,三百篇之旨哉!屢欲燒去,平生吟弄,不忍棄之。」不但自貶身價,不肯以能詩沾沾自喜,甚至,他的友人東村先生,把平生所作詩篇萬首付之...

  • 文章半饑半餓的職業——塾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私塾 郑板桥 秦桧 塾师待遇 半饥半饿

    民國前,國內各地多無學校之設立,孩童讀書,除少數權貴富家子弟有能力請老師至家中設館施教外,絕大多數人家的子弟,只有進「私塾」受教一途,也就是所謂的「村塾」。村塾的設置地點,不一而足,有的設在祠堂,有的則設在私家宅第。至於束脩(學費),多無定額,視學生家境量力酌收,所以「塾師」的待遇極低,勉可餬口。清人鄭燮(板橋),是我們江蘇興化人,年輕時曾做塾師,他有一首自嘲詩:詩曰:「教館原來是下流,傍人門戶度春秋。半饑半餓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

  • 文章郑板桥改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杭秋霞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郑板桥 改诗故事 形象鲜明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才艺出众,其诗、书、画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据说,他写诗时,落笔非常严谨,逐句都要反复推敲,以求清新隽永,精致练达。民间曾流传一则郑板桥为某书生改诗的故事说:一日,某书生行经扬州城外的一座小桥时,发现桥下有具女尸,引来过往行人驻足围观。该书生有感而发,作诗一首曰: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诗写好后,随即送请郑板桥欣赏指教。郑看后略思片刻道:「你如何知道该女子二八芳龄?又如何知道她是被风吹落桥下致死?另魂魄系一

  • 文章我的求學態度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9期  作者:白偉武  出版时间:1988-01-20
    关键字: 郑板桥 无锡 台北 同乡会

    郑板桥(爕)一生赞扬农民的劳苦功高,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假使天下无农夫,举世之人皆饥死矣。而他最热切的希望是:「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讲到知识份子的士,他的看法是:「吾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以上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示,知识份子应本宗敎家之虔诚,抱经世济民之宏愿以所学贡献于国家社会才是。父亲经常

  • 文章郑板桥为潍县县令之轶事数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徐守玉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郑板桥 潍县县令 轶事

    (一)書畫受騙,有縣民某者,雅慕鄭氏之書畫,多方央人求之,鄭耳其人無行,不屑爲之執筆,此人乃極力設法,誘鄭入彀,冀得其墨寶,以增其身價。鄭以無備,果墜其術,鄭常於每下午公餘之後,出東關商區外之曠野中散步,獨自一人盤桓良久,直至昏黑始歸,事爲求書畫人所探知,乃於鄭氏每日所散步徘徊之附近搭建簡陋之茅屋三間,內部設置極爲幽雅,己則扮作隱士外貌,鄭一見大喜,乃緩步入室閒敘,此人乃命書僮烹茶,鄭飲茶後精神倍增,此人云,家居煩囂,不耐俗務之擾,不得已來此絕境以避,鄭...

  • 文章郑板桥一联千金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1期  作者:耿發奎  出版时间:1978-05-10
    关键字: 郑板桥 对联 一联千金

    郑板桥是淸乾隆时代的进士,做过山东省范县及■县的知县,他书画上常盖用一颗「七品官耳」的闲章,就是这个来历。在他辞官归鄕后,其晚年多半居于扬州,因为他的书画别具一格,其声名日隆。据说当时有江西籍的张眞人,固入京返囘途经扬州,地方人士多设法向他亲近,有一商人知道张眞人对书画颇爱好,欲求板桥先生写一对对联,献赠与张眞人。这名商人计划已定,当时特远道定制了一张长丈余,宽达六尺的大宣纸,运来扬州。同时透过友人向板桥先生求书,并请代拟联句,问需多少钱?郑板桥未加思索

  • 文章年老話揚州(上)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49期  作者:錢善夫 出版时间:1987-10-10
    关键字: 茶馆 春园 对联 菊花 跌博 郑板桥

    得花球、花表以赠丽人,名为卖花,实为赌博之一种,绿杨茶社自不少此种玩艺。该茶社曾竖有一长杆悬一白底红字,字为「绿杨村」之旗,状似「酒帘」,可称为「茶旌」,迎风飘荡。并曾悬奖菊花四盆请游客对「对子」,对子的下联是「白旗红字绿杨村」,请对上句。曾有人对以「靑石蓝书丹桂岭」,似为虚构之词,倘在今日此地桂子经常飘香之台湾,造成这一事实以对之,岂不妙哉?扬州有很多趣话,据说盐商欲求郑板桥之字画绝不可得,以其鄙视盐商故。但有一盐商忽于一日间在厅堂内悬出郑之字画不一而足

  • 文章艺术大师郑板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朱培昌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郑板桥 艺术大师 生平事迹

    江苏省苏北地区,出了三位文艺巨匠,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们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豪放艺术大师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一六九三—一七六五)生于苏北兴化县,四岁母亲去世,世代书香,其父一生以教书为生,收入微薄,负担沉重,家境极为贫困,连进城考秀才的盘川,都是向亲友借贷筹措。郑父知其子抱负远大,智慧高超,诗、书、画无不精通,将来必会出人头地,而板桥少时即立定「得志兼善天下」的抱负。于家庭非常困境中,甚至在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