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起源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情采風)功名之幸的孕育之地:慈城校士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57期  作者:羅勝雄 出版时间:2015-08-10
    关键字: 慈城 校士馆 试院 历史起源 捐建

    校士馆,也称试院,民间又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度童试之地,是最基层选拔人才的场所。慈城校士馆是宁波科举制度的第一道关,即「童生」合格考试的考场,校士馆的历史起源慈城自古山水清幽,人文秀美,学子怀铅提椠。考棚与古慈溪众多的名人隐士和古书院的人才培养相关。慈城从西周起就有「四皓隐士」之一的大理(官职)黄公闻名于天下(有黄墓渡世代流传),战国时最著名的人物为越国名将文种(列入慈城孔庙的乡贤祠先祖名人牌位),汉朝时有从事王修、孝子董黯等,三国时有吴都乡侯阚泽、隐士

  • 文章東北新鋭的燕國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8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9-01-05
    关键字: 历史 燕国 起源 疆域 乐毅

    编者按:此篇为张其昀先生著「中华五千年史」第六册「战国史」第六章。全文共十五节:一、燕国的起源;二、燕国的疆域;三、苏秦入燕、始倡合纵;四、齐伐燕;五、燕昭王求贤才;六、燕名将乐毅;七、乐毅破齐、下七十余城;八、乐毅报燕惠王书;九、邹衍为燕昭王师;十、海外探险与「钜燕」之建立;十一、易水高歌送别;十二、荆轲刺秦王;十三、咏荆轲诗;十四、燕之灭亡;十五、燕之风俗。

  • 文章拂拳酒席上消閒古走遺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拂拳 历史起源 酒令 宁波风俗

    特有的交际习俗,其形式有骰子令、抛打令、闪压令、牙牌令等多种。《红楼梦》中第四十回〈金鸳鸯宣牙牌令〉章节谈得十分详细生动。古代宴席,以至今日,聚餐中拂拳者甚多,通俗者一般猜拳,高雅者「拆字」、「联诗」,是一种娱乐性的民俗文化活动。研究拂拳的起源,说法颇多,实难考定,其中一说法是很正确的,因年代久远,依据不充分,不能草率定论。它是两人相对,同时各出拳伸右指喊数,喊中两人伸展指数之和者为胜,负者饮酒一小盅,为防输者饮酒过多醉人,间有以茶代酒或请旁人代喝。明代文学家李

  • 文章憶富陽話淸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王杭年 出版时间:1984-03-10
    关键字: 浙江富阳 清明习俗 孝道 历史起源

    憶自來臺作旅,倏忽已經三十餘年,人由壯歲轉而白首,每當春暖花開,淸明節屆,總不免想起江南三日,鶯飛草長的風光,以及在故鄕富陽過淸明節的情景,感時追遠,莫名惆悵。曾在本刊中拜讀兩位鄕長對淸明節憶舊之作,爰將富陽以前過節風俗予以記述,藉供談助,亦所以聊遣鄕愁耳。在淸明節那天,富陽人家家戶戶,都須折下楊柳枝條,插於大門上,使它近風搖曳,綠意盎然,感到沐浴在春的氣氛之中。這種風氣的出處,無從考據。幼時聽鄕先輩說:源自唐末黃巢之亂,殺人八百萬,某次有一婦人請求先將...

  • 文章炎帝神農氏與上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炎帝神农氏 神话故事 农耕起源

    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区,尤其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相交汇的晋、陕、豫间一带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时和地利,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原始农业和农耕文化,为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率先大踏步跨进文明的门槛,并对其他各文化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向心力作用,构成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上党地区正是位于中原黄河流域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始终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古老的土地,源流久远

  • 文章郭子儀與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盧桂峰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郭子仪 郭氏起源 历史记载 遗址遗物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许多古老的姓氏在这里诞生,郭氏也起源于这里,汾阳王郭子仪与山西密不可分,这里还有郭氏和郭子仪的许多遗址、遗迹。郭氏源于山西据考证,郭氏起源有两支:一支是以居住地城郭为姓。古时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的说法。居于城郭内则因以姓郭。如夏代郭支、商代郭嵩都属于这一支。另一支源于姬姓(黄帝后裔)。西周初,武王灭商纣封诸侯,全国共七十一个诸侯国。周文王的三弟姬仲受封于虢号称虢叔,是虢国的第一位国君。历史上的下阳(今山西

  • 文章除夕憶舊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4期  作者:楊岳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元宵节 朱元璋 欧阳修 春联起源 过年习俗

    每天都有重点项目,杀猪宰羊选一天,做豆腐一天,蒸包子馒头一天,准备年菜一二天,包水饺一天,由初一开始,一直吃到元宵节,可以不另制做,眞可说是丰足安泰。农村生活,就是这样,有吃能吃就是福,是否新鲜营养,大可不必细加讲求。说到贴春联,多在除夕前一二日进行,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年」也。在老家这可是过年重点项目,除非当年那家长辈归天,服丧期间,不得贴红色春联,而改贴其他颜色,逝者是男性用蓝色,逝者是女性用黄色。追溯春联起源,据欧阳修蜀世家说中记载,五代

  • 文章我受益最多的兩位國文老師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9期  作者:芮光懷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国文老师 前清举人 诗歌起源 贡生 研习书法

    每晨背诵四书及习字。下午桂老师讲解古文观止及作文。作文旋由桂师批改。并指示删改的原由。晚间则由佣人接囘晚餐。没有星期天,也没有假日。在桂师处初闻「唐宋八大家」一词及诗歌起源,耳目为之一新。记得桂师尝言,诗贵淸新,发乎自然。擧咏雪诗为例: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梅花都不见。阅之神往。至于诗分:古诗、绝句、律诗等,桂师亦略述其大概,并言俟他年年事渐长,辞汇渐多,不难着手。先生又言:四六句为骈文的基础,虽非必要,然不可不知。尝出

  • 文章也談——鄉社制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劉陽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乡社制度 里社起源 社庙与社神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鄕社,又称里社。它是以地缘为纽带而组成的不同家族、亲族集团的生活共同体。它类似部落却没有世袭的掌权者;类似家族聚居但没有统一的姓氏;它有一种共同的信仰,却没有明确规范的制度和章程。鄕社以崇拜信仰地方保护神——土地神为纽带联系社内居民,设立社学、社仓等公共事业,守夜打更、救火防盗等安全保卫措施,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户为单位的松散的社会联合体,成为一种民俗遗存。●起源和演变「里社」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周礼》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