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谜语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靑藤老人廋辭多妙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1期  作者:武林客 出版时间:1976-10-30
    关键字: 徐渭 科举 谜语

    流传些为绍兴地方野老村妇们都能乐道,亦谐亦谑的趣事趣文,眞可算得上是一位经历数百年以来,享名不衰的奇人了。廋辞,俗称之为「谜语」,虽有谓是「雕虫小技」者,这祗是外行皮相之见的说法而已。其实,此道所涵盖极为深广的内容,眞可谓「其中大有天地」,绝非等闲之所得明堂奥而通窽窍的。若论撰作,则更必须能灵思巧出,妙意深蕴,而且足以供雅俗所共赏,富廻味于无穷者,方可称为佳构也。靑藤老人以丰饶的才艺和深湛的体察,运用或雅或俗(每多轻松佻达的方言土语)的词语,作成有庄有谐

  • 文章谜语续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韜明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谜语 趣谈 罗戎庵 吴芳吉 谜面

    顷读本刋一二五期,有罗戎庵兄谜语趣谈一文,内载「春雨绵绵妻独宿」一谜,谜底为「一」字,谓系白屋诗人吴芳吉所制。考此谜载于梁绍壬之两般秋雨盦随笔,其来已久,幷不出于吴先生之手,戎庵所云,殆系传闻之误。先君喜制谜,常以「大端阳」为谜面,射一药名,谜底为「半夏」,自诩贴切;盖大端阳为五月十五日,适居夏日之半也。后闻人云:昔人成谜有与相同者,先君颇爽然自失。然此种短谜,偶与前人构想雷同,固无足异,若春雨连绵之语,当不至如此巧合也。先君又云,前淸时某大令宰吾邑,尝

  • 文章心向往斋谜语(卅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谜语 往事回忆 学者观点

    版權所有 不許轉載揚州孔慶鎔遺稿 受業杜召棠珍藏社中人有以一月爲社期,嫌其時間過長而不能久待者,於是加增消夏、消寒兩會,每九日爲一會期,此己未庚中爲極盛時期,如日方中,過此以往,則夕陽雖好,已近黃昏,然卽此常會,余因咯血而不能扶病以往,蓋缺課三次,甚矣人生行樂之難也。余行年五十,碌碌無聞,每逢攬揆之辰,則此廋辭自壽,而兼餉同社,歲以爲常。余生辛未三月十四日,其印章有「辛未生」,更取吾家翁歸之語。錄日:「季春之日,得玩垂楊」,刻作閒章,於社條中留雪泥鴻印焉...

  • 文章心向往斋谜语(卅三)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68-10-10
    关键字: 谜语 学者观点 往事回忆

    版權所有不許轉載揚州孔慶鎔遺稿受業杜召棠珍藏謎有極長之面,而射最短之底者,如以古文喜雨亭記中,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三句,而射詞牌,爲快活三,又有以金縷子引蔡邕言,忠臣,不用、用人不忠、善言不入、入言不善、罪人無刑,刑人無罪,六句,而亦射詞牌,爲字字雙,此等謎底,已覺數見不鮮,余因此類推,而得一長面,孫詩樵餘墨偶談,有贈別詩曰,東邊一株楊柳樹、西邊一株楊柳樹、南邊一株楊柳樹、北邊一株楊柳樹,射一字,爲楞字,似覺出人意外也。秋雨,...

  • 文章心向往斋谜语(五十)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1-12-10
    关键字: 孔庆镕 孔庆镕遗稿 杜负翁 谜语集锦 隐秀社

    版權所有 不許轉載 揚州孔慶鎔遺稿 受業杜召棠珍藏隱秀社第二十一會有「故氐種也」之謎面而射六才一句,余與郭君人欽均猜中爲「從來是紙半張」。同社湯君滸北云:「紙字偏旁從氏不從底」。余檢字典信然。比掲曉時,則依舊爲我等所猜之句,蓋從俗寫,緣街市中紙舖招牌,紙旁多書作紙字故也。嘗觀餘墨偶談載有一則云。都門爲人文薈萃之區,每有貽笑大方之事,如「鋪」作「舖」「舘」作「館」之類,難更僕數。一日,余於張左虔司馬處,見有人函錢帖數千,■門浼書招帖六字,張欣然應之。少頃,...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9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吕洞宾 谜语集锦 中元节 盂兰盆会

    座中若无别人,谈话间便会很自然地道出一两句鄕谚,可是敎各人去写出,一时竟会想不起来。目前中元和中秋节已相继而过,记得在旧历七月,中元节的前后,吾鄕各街、各巷,以及较大鄕鎭,多醵资擧行盂兰盆会,延请僧道,诵经烧纸,超度孤魂野鬼。同时在墙壁间挂有方形纸灯,上绘通俗的谜画,谜底多属谚语,一望而知。当时感觉十分粗鄙,但在异鄕想来倒也别有风趣。现在就记忆所及写出二十则,并加释注,使外鄕人可以了解。其中有许多利用同音而非同字,在谜语中算是「夹白格」。如有错解之处,还请

  • 文章幽默風趣的《十字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于通淇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十字令》 民俗文化 谜语 抗战时期 贫困教师 地主形象

    我国的民俗文化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逐渐演绎出一些妙趣横生的奇物景象。其中形式工整,读来顺口的「十字令」在广大群众中流传极广,特别经过一些文人们精心雕琢后,更把各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或社会现象反映得淋漓尽致。「十字令」一般是指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开头的十句话,结构严谨,内容和谐,且涵义通俗易懂,因而使其现实意义也能得到完美的表现。(一)有一则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字令」谜语: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认,七穷不通,八面威风,久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