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人共返回1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湾史乘上的浙江诗人(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9期  作者:張惠康 出版时间:1972-09-30
    关键字: 台湾 浙江 诗人 沈光文

    余按连雅堂先生所著台湾通史与台湾诗乘两书,自延平入台至甲午割台,数百年间,中土诗人之浮海来台而姓字可考者,得数十人,其中属于浙籍者,则得十余人焉,分述于后:㈠沈光文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江鄞人也。永历三年,浮海至台湾。时台为荷人所据,受一廛以居,极旅人之困,弗恤也。十五年,延平郡王克台湾,知斯庵在,大喜,以客礼见,而遗老亦多入台。王令麾下致饩,且以田宅瞻之。无何王薨,世子立,光文作赋有所讽,或谗之,几至不测。乃变服为僧,逃入北部,结茅罗汉门山中。或以言解

  • 文章女書畫家、詩人馬碧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5期  作者:傅春江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马碧篁 画家 诗人

    解放前,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上海和全国书展,人物仕女、花卉、山水作品,笔致秀润生动,墨气醇厚、细妍,曾受到艺术大师张大千、刘海粟的赞赏。一九六〇年,自上海回温州探亲,我因画家李伯中先生的介绍,被收为入室弟子,先师为人热情善良,气宇轩昂,她对友真诚宽厚,对学生温和慈祥,是一位品德很高尙的人。她一生经历坎坷,十三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中年居住在上海,直到四十三岁与长沙诗人、书法家黄吟舟先生结婚,伉俪甚笃,传为美谈。一九四一年,她曾参加上海大新画厅「永加五马氏书画展

  • 文章抑郁一生的诗人杜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杜甫 诗人 生平 诗词

    杜甫(西元七一二—七七〇),字子美,唐朝大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在他曾祖父依艺,任职河南巩县县令时,迁居河南巩县,故称河南巩县人。杜甫曾在长安附近的少陵住过,有时自称「少陵野老」,所以后人也称他杜少陵。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中宗朝的名诗人,官至修文馆学士,尙书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山东兖州司马,京兆府奉天县令。杜甫童年家境小康,生母早逝,继母将他寄养住在洛阳的二姑母处。杜甫小时候体弱多病,二姑母特别照顾他,有一次他与二姑母的儿子,他的表弟同时生病,当

  • 文章白屋嘉言(江津吳芳吉碧柳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9期  作者:江都任中敏錄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吴芳吉 白屋诗人 语录

    近以失望之餘,榮枯得失,益覺淡忘。嘗自謂憂患愈深,則能於學德愈進;苟有學德,恒賴憂患促之,憂患安能病我!(五年與吳雨僧)吾人所歷憂患,皆不足道。飢寒而外,猶有大憂患在;苛政惡俗,邪說誣行,皆世之魔障,吾人之大患也!吾人欲去彼大患,則一切小小憂患,不容不身受之;不身受諸種憂患,無以窺大患也。換言之:吾人欲求最大幸福者,則一切之小小幸福,不可不忘之;不忘之,無以載大福也!今之得失,要皆小幸小患。立身大節,猶在後日。犧牲今日,以立後日之基,是乃不可忽矣!(五年...

  • 文章傲骨诗人陶渊明(乡贤传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黃夢册 出版时间:1968-05-02
    关键字: 陶渊明 壮志 游宦 隐居 傲骨诗人

    有『海风吹不断,山月照还空』的香炉瀑布。到处溪声,像卖弄他的『广长舌』,无日无夜几千年在那里说法。丹的,黄的,紫的,绿的,……杂花,四时不断,好像各各抖擞精神,替山容打扮。淸脆美丽的小鸟儿,这里一羣,那里一队,成天价合奏音乐却看不见他们的歌舞剧场在何处。呵,呵!这便是一千多年来诗人讴歌的天国——江西省的庐山了。山麓的西南角,离录宗寺约摸二十多里,一路上都是三里五里一个小村庄,那庄家人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早出晚归做他的工作,像十分感觉人生的甜美。中间一道温泉

  • 文章宁波诗人姚燮与他的前辈诗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2期  作者:趙杏根 出版时间:2005-03-10
    关键字: 宁波 诗人 姚燮 前辈 《今乐考证》

    诗中之神。」(《复庄诗问》卷首)虽然是溢美之辞,但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姚燮诗风格之多样和成熟,且为人推崇之甚。姚燮能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然而,其前辈诗人对他的启迪,自不待言。除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七《姚梅伯传》言姚燮:「周岁未能言,而识字二百余。坐大父膝头,手指无谬者。有客过其父,梅伯方五岁,索佩囊,不与而啼。客笑曰:能作《灯花诗》,当与汝。琅琅赋五言二韵。客大惊,解佩囊而去。」周岁识字,五岁赋诗,姚燮先天禀赋之异与后天所受

  • 文章(懷念鄕賢)懷念詩詞大師曾焜先生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7期  作者:葉繼業 出版时间:2018-01-20
    关键字: 曾焜 诗人 书法家

    雄兵身似铁,只愁红粉话如绵。」虽说放浪疯癫,但显示有担当有气魄,是首好诗,可媲美杜甫「望岳」气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圣登泰山便想到孔子登山小鲁小天下的领悟。「一览众山小」与「参透人间事」有同样大气魄境界。诗人特色,把风景、情感、思想结合在一起,想像力最丰富,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诗人的耳目一接触,就变得有声有色,变得既高尚又雅致,充满著美感而享受其中。故诗人的心灵生活,始终在欢乐的美境中,不知老之将至。诗的境界是无限的,苏东坡在庐山题西陵壁诗

  • 文章蜀風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期  作者:文守仁選輯  出版时间:1962-09-01
    关键字: 诗词 邹容 诗人 革命

    小引西蜀为词赋之鄕,诗人滋育之地,其所由来者久矣。自前汉文翁守蜀,兴学敎士,于是司马相如,王褒、严遵、杨雄等踵武相接,以词赋显于世。西京之际,焕乎其盛。班史所谓巴蜀文章冠天下,岂溢美哉。自词赋递嬗为五言,下开近体。东汉以后,洎于唐初,绮丽难珍,穷流不返。射洪陈氏,始变六朝,一归雅正。首重意境,遂开唐宗。论者谓文章启八代之衰者为退之,而诗之振八代之萎靡者,不得不归功于伯玉。太白继之,才调逸迈,兴会属词,輙诣神境。标擧盛唐,李杜方轨。太白之诗有曰:大雅久不作

  • 文章两位被誉为『五言长城』的浙江诗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9期  作者:趙壽珍 出版时间:1982-09-06
    关键字: “五言长城” 浙江诗人 来台诗人 姚琮 伍俶

    浙江来台诗人,曾被高越天,黄立懋两位鄕长在文章中提起,或其他鄕长在口头上说到的,当然不少,而遗漏的可能更多。在各位诗人所冩的各体诗里,可以知道:有人长于古诗,有人长于律诗,有人长于绝句,或有人兼长二体,甚至各体都长,都不一定。但同被誉为「五言长城』的诗人,该是浙江瑞安姚琮与伍俶。这两位诗人,虽同被誉为「五言长城』,却各不相同:姚长五律,伍长五古。姚伍两位生平所著诗文,想必分量可观,然而为我所读过的却并不多。我曾读过姚著的:味笋斋诗文钞,和胡钝俞所写

  • 文章民族女诗人倪瑞璿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0期  作者:蔡石如 出版时间:1980-04-20
    关键字: 民族女诗人 倪瑞璇 《箧存诗稿》 女诗人

    宜兴和宿迁,虽然同属江苏省,可是南北相距百余里,中有长江,诚如王仲宣所谓:「路逶迤而修回兮,山既漾而济深」。但在三百年前,宿迁的女诗人倪瑞璿与宜兴的学者徐启泰,结为连理,成为当时的韵事,用现在的习语:宿迁与宜兴,是「枕头老鄕」。女诗人的家世远在满淸初年,并没有女子敎育,我们女诗人,也没有就学读书,如何能成为女诗人?又是热爱国家民族的女学者,实在不是一件平凡的事。根据同治宿迁县志的记载:倪瑞璿大槪生在淸康熙三十一年,她的父亲,名绍瓒,是本县的秀才,可是

共137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