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6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三叔李濟博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6期  作者:黃英烈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李济 乡贤 考古学 治学

    他说:「我们考古的人,不能家藏古物据为私有因为古物是属于国家的。」

  • 文章考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这不是一个公定的节日,只是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同仁们为了纪念民国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破土开掘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在每年的这一天定期聚会,我们私自称它为「考古节」。安阳殷虚的发掘在学术界是一次壮擧。这遗址的开掘也为中国考古学史揭开了新的一幕。这一日子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它深远的背景。这话要分以下的几方面来说。就广义的考古学来说,在中国本有一段传统的历史。它的萌芽可推溯到汉代,而眞正成为一学门的开始,至少可以推早到宋代。如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一书,其所

  • 文章李濟之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李济 人物生平 考古

    数十年以还,凡论及中国人种者,多征引其说。是先生年未三十,已腾誉学林,声华晔然矣。既都讲上庠,旋受美国复利尔艺术陈列馆之聘,就我国从事田野考古。先是地质学家丁文江氏深器先生之闳通,由地质调查所资助前往河南新郑搜集新发现古墓遗物,此为先生实地进行田野考古之始。美方既拟遣专家毕夏普来华发掘古艺术品,函邀参与,先生复之云:外人来中国考古,当与我学术团体从事合作,所得古物,亦须留存于我国。毕氏比欣然函告曰:吾人决不令一爱国之人,为违愿之事。遂以淸华硏究院名义与美方以

  • 文章永嘉汪氏兩代三進士 一門二尚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4期  作者:谷尚寶 出版时间:1997-08-01
    关键字: 永嘉 文物考古 汪应辰 汪应龙

    日前我县文物部门同志到屿北考古,从墓志铭、祠匾和谱牒中查实,与北汪氏始祖汪应辰、汪应龙及二世祖汪逵(应辰子)三人皆荣登进士第。汪应辰于南宋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便中状元,当时他才十八岁,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年状元郎。汪应辰、汪逵父子二人皆官拜吏部尙书,汪氏大宗高高悬挂特授『世尙书』巨匾。汪应龙仕至奉议大夫。时值金兵入侵,宋室南渡,秦桧擅权,力主和议。应辰、应龙兄弟二人,秉性刚正,冒险上疏,反对和议,得罪秦桧,遭贬,『引疾辞归,黄冠野服,变姓名,避居永嘉菰

  • 文章纸上考古汉东瓯王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程灝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汉东瓯王 考古 殁亡时间

    十岁前后,就读城内周宅祠巷保禄教会学校两年。十七至二十一岁间,先后在郭溪区署、瑞安县政府、永嘉县政府、永强区署、枫林区署、永嘉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工作。兴起东瓯王墓祠纸上考古之念!先将有关史事摘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吴王子子驹亡

  • 文章太湖文化包孕吳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11期  作者:方南波 出版时间:2001-11-10
    关键字: 太湖 泊湖 吴越 考古 经济

    的中原文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越地与吴相比,则显得偏僻,《汉书地理志》云:「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其保护国楚,亦自称蛮夷,不与中国同。因此,在文化发展的序列上,吴明显要先进于越,甚至有文野之别。首先从考古发掘来看,太湖至宁鎭的苏南地区之吴人与太湖至杭州湾地区之越人的炊器演变。分作三个时期来考察:西周时期、春秋早期、春秋晚期左右。在吴地,第一期多见鬲、鼎,无釜,且多数的鼎带有角状的把手或钩状的装饰。到了第二、三期,釜取代了鬲,而且连鼎也釜形化了

  • 文章吴城考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6期  作者:許智範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吴城商代遗址 考古记录 史料考古 山川文物

    本文所说的吴城,并非是指明清时期位列「江西四大名镇」的永修县吴城,而是指樟树巿(原江西省清江县)吴城,这里发现的吴城商代遗址令世人瞩目,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影响巨大,获「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殊荣。笔者于一九七三年夏天专业归队,被安排到江西省历史博物馆考古队(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工作,正好赶上吴城遗址发现,于是吴城便成为我在江西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第一站,并全程参加了该遗址第二、三、四次考古发掘。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但与吴城有关的往事仍然

  • 文章楊希盛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史实纠谬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偶在朋友處翻閱山東文獻第八卷第二期,忽見有劉曉武先生的大作「我所敬佩的一位抗戰**鬪士張里元先生」,不由眼前一亮。張先生是山東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專署設在臨沂。因此對張先生的一切,更引起我的興趣,迨抗戰軍興,我們的團體,又歸他指揮,對他的一切,自格外注意。於是把劉先生的這篇文章,從頭至尾地看下去。及至看到下邊這一段:「民國二十九年秋,**集結近萬人。並裹脅民眾七八千人之多,圍攻住在古城的張司令所轄第三支隊王洪九部,……駐防之地,有一丈多厚,二丈多高之城墻……...

  • 文章李自成的生死之謎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集靈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李自成 史料考古 历史 人物研究

    由於前人的傳說紛紜,有關明末流寇李自成的死因,出現了:被鄕民殺害、逃禪老死、染病身亡等等不同的說法。連死亡的地點,也有湖北、湖南、山西、江西、貴州等傳說。因爲李自成是造成明室覆亡、滿淸入關的關鍵人物,所以歷史學家對於他的死因非常有興趣,考證的文章雖然不斷發展,却始終沒有得到一個肯定的結論,以致各家之間爭論不休。有人根據相關的史料,考證李自成是在逃亡到湖北九宮山時,被當地鄕民程九伯所殺,時間大約在順治二年(一六四五)五月上旬。支持此說的人很多,程氏的後人還...

  • 文章避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1期  作者:胡光祖  出版时间:2011-12-25
    关键字: 张冲 避战 抗日战争 滇军 史料考古

    有这样的纪录:“在1938年10月开始的武汉会议中,六十军由阳新调崇洋防敌之南侵。当时五十八军由滇开抵崇阳,与六十军名编为三十集团军,旋改为第一军团,由卢汉任总司令。卢就医于长沙。职务由总部参谋长赵锦雯及副参谋长马瑛代行。此时武汉之敌,正图进攻崇阳。10月2日,五十八军及新三军,遵奉总部命令进入崇阳东北郊阵地。五十八军在左,新三军在右,以五十八军的新十一师与十一集团军的第九师,连接占领蛇山、孙家山、赵家冲等阵地,新十师刘正富部连接占领白杨岭,冲天鹤一线阵地

共64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