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节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屈原·楚辞·端午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李玉屛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屈原 楚辞 端午节

    忠,为悼念其灵魂永存而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历史上的伤痕,但对中国人今天来说,则是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敎训。屈原在世六十三年,他创作了二十五篇新诗,给中国人留下了瑰丽不朽的如宝一般的诗篇,为楚人所喜爱,他们把他的诗篇编成歌曲来唱,那种如怨如艾,如泣如诉,他(她)们的哀恸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其悲剧性的一生,并纷纷驾着小舟在汨罗江上寻找他的尸体,投入粽子(又名角黍)于江水中,以献祭屈大夫之灵。四、端午节系纪念屈原冥诞后来楚人这种民间献祭屈原

  • 文章端午話喫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6期  作者:余麗芬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屈原 端午节 粽子 小吃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意初,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端午原作端五,指每月初五日,后特指五月初五,到唐代因避唐玄宗(八月初五生)讳,端五正式改称「端午」。每年的这一天,民间除了竞渡龙舟、悬蒲插艾、洒雄黄酒外,还要吃糭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唐人文秀这首诗道出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约公元前三四〇——公元前二七八),战国时期历任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可是当政的楚怀王听信令尹子椒

  • 文章說鍾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8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钟馗 端午节 《辞海》

    每到端陽節,人家都懸掛鍾馗像或張貼鍾馗符以驅除邪魔。鍾馗是何許人?或有無其人?且看下面考辭海中一段記截。宋沈括補筆談略云:『禁中舊有吳道子畫鍾馗,其卷首有唐人題曰:「明皇開元,講武驪山,還宮痁作,將逾月,忽一夕夢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絳犢鼻,履一走,跣一足,竊太眞紫香囊及上玉笛,遶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二臂,鞟雙足。捉其小者,刳目而啖之。上問大鬼曰:『爾何人?』奏云:『臣鍾馗氏,卽武擧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夢覺,痁苦頓瘳而體益...

  • 文章廟會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4期  作者:曹墨石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庙会 端午节 枫泾镇 海慧寺

    今年端午节的电视,各家电视台都有特别节目,分别报导台北、台南、高雄等地的龙舟竞赛,另外还报导鹿港庙会的盛况,令人深深地忆念家鄕的庙会,倍增思鄕之情。笔者出生于枫泾近郊新滨鄕,当地有一所小庙宇,庙外面髹成红色,庙里面供著一尊大老爷神像,白面长须,穿着大红袍,边间另供一座木彫的小老爷神像,看庙的香伙是一位孤老头儿,相貌虽很丑,但人却很老好,当地和隣近鄕村的居民常来庙里烧香许愿,有的还愿是以说书谢神,我童年时曾去庙里听过那种说书,相当有趣。每年的春天还有一次

  • 文章想起儿时端午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3期  作者:穆福樑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端午节 节日习俗 儿时回忆

    是『上午给我好好听课!』此言一出,课堂里禁不住轰地一声,几十张小脸一齐生动活泼兴奋起来。可宝贵的半日!吃粽子,吃炒蚕豆,玩香袋……;最让人激动的,是看救火会试龙,看两龙对阵。头二节课还能守得住魂,到最后一课,心早飞回家了,先得把那只一头凿个小孔,塞入二三条米米小蜒福螺的煮鸡蛋吃了,姆妈说蜒福螺解百毒。那些香袋,姐姐早些天就在精工细作了,有鸡心香袋,老虎香袋,粽子香袋,闻著喷香,那是端午节特有的香。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等等,中午姆妈总设法多做几个菜,烤肉,黄鳝糊辣丝

  • 文章又是一年粽飄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王燦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艾叶 香布袋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掛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家鄉民謠

  • 文章(社論)端午雜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27期  作者:虞舜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社论 赛龙舟 端午节 钟馗 屈原

    时序入夏,过了梅雨季,就到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了。端午又称端阳,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为我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另二为中秋和春节),各地风俗,均将于是日赛龙舟,裹粽子,悬艾蒲,飮雄黄酒,全国大同小异。阿拉家鄕,还流行男孩子画端午老虎,女孩子做五彩香包,作为应景乐事,囘想起来,童年梦影,印象犹新。近年政府为因应民俗,已把端午节列为国定假日,尤其对商界来说,格外重要。过去大陆习俗,民间商业往来,平时很少使用现钱交易,各凭信用记帐,一年结算三次,端午即为第一次结帐之

  • 文章做香包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6期  作者:趙夢蘭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端午节 香包 制作方法

    仅管今年农历有个闰四月,也阻不了五月「端午节」的脚步,悄悄的到来,每到这一节日,我就忆起小时候在大陆家鄕(西北)过节时做香包的乐趣来。我们女孩儿家,对于那些应节的食物,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对于那红红绿绿的小香包儿却特别有偏爱。香包的式样很多,也可随意创新,但家鄕最普遍的式样是做十二生肖,这也是家鄕一项特有的传统风俗,是按照人的年龄属肖做的。例如去年是农历辛酉,属鸡年,那么今年两岁的小孩儿便要戴一只小公鸡形的香包儿,让人一望便知是几岁了。这十二生肖鼠、牛、虎

  • 文章童年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30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84-08-10
    关键字: 端午节 驱虫 祛毒 赏午 童年

    端午端午节,又叫「端阳」,又称天中节。儿时便简称「五月节」,中秋唤做八月节。现在实行阳历,阴历元旦改称春节,依此类推,端午便可称为夏节,中秋称为秋节了。旧历五月,天气渐热,毒虫出现,蚊蝇乱飞,食物易腐,人易生病,儿童尤易发生胃肠的毛病。因此称这个月为「毒月」,民间停止结婚,不谈嫁娶。甚至在这个月生下的孩子多不美好,男孩长大可能作恶,惹事生非。五月虽称是毒月,但也有美艳的花,榴开似火,所以又称为「榴月」。还有一种花叫「蜀葵」,俗称「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

  • 文章風齋隨筆家郷的粽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馅料 艾草菖浦 习俗

    家鄕過端陽的習俗:與別處大同小異,無非是門口插艾草菖浦,飮雄黃酒(以雄黃泡燒酒),並以指沾雄黃酒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以驅邪避毒。重要的主角當然是粽子了。像過年做糰子一樣,端陽裹粽子也是一年中的一個重要節目。鄕下人說「裹粽子」,而不說「包粽子」,這「裹」字還很文的。而且用法也有講究,譬如做有餡的糰子就說「包糰子」,而不說「裹糰子」,這差別是頗堪尋味的。端陽前幾天就開始裹粽子了,鄕下粽子的式樣、材料很簡單,全是尖腳式,只有白粽與赤豆粽二種。特色是裹的時候把...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