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特产共返回8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北平甑兒糕兒説到甑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甑儿糕 盆儿糕 北平 特产

    (注:史前仰韶文化陶器——陶甑與陶鬲。)以前住在北平的時候,每當秋涼,有兩種小吃,至今令人懷念不已,一種是甑兒糕,另一種是盆兒糕。北平賣甑兒糕的,推着車子,車上有爐灶和做甑兒糕的一切原料,現做現賣,趁熱吃。做甑兒糕的主要道具是圓形的木甑,外表看起來像個大號茶杯,中間挖空無底,木甑上大下小,卡入一個帶有很多漏洞的圓片箄,然後裝入用米磨成的細紛,再加上豆沙、山渣之類的餡,木甑移至蒸鍋上去蒸,大約兩三分鐘蒸好,把木甑拿起來,從底下一捅,甑底的圓箄和甑兒糕一起脫...

  • 文章忆菏泽县的特产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楚同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菏泽特产 牡丹 木瓜 罡榴 柿饼

    菏泽为曹州府首县,民国废府留县,是鲁西南的文化中心。敎育发达,人才辈出,县域广濶,农产富裕。其中四大特产—牡丹、木瓜、耿饼、罡榴,更是远近驰名。牡丹花田,在城北赵家楼一带,每年谷雨节前后,为花朶盛开之期,远近前往赏花的老幼士女,络绎不绝,极目远眺,硕大肥艶的各色壮丽花朶,不见边际,蔚成大观。绿牡丹、黑牡丹,在别处无不视为珍品,在此地则俯摭皆是,只要在调色板上所能调成的颜色,无不应有尽有。所谓绿牡丹,颜色几乎与叶子相同,并显示不出它的光彩;至于黑牡丹,是指

  • 文章龙门滩特产——水泡胀

    来源期刊:《江津》 第22期  作者:何貴華 出版时间:1978-09-09
    关键字: 龙门滩 江津特产 水泡胀

    我在聚奎中学读书时(约民24、25间),有一天和龙门滩场上的几位同学一起摆「龙门阵」,谈到史地老师陈光鲁先生谈江津特产时曾说:「江津豆腐油溪耙,要吃烧酒上白沙」的时候,我就说:「江津,油溪,白沙都有特产,惟有我们龙门滩甚么特产都没有」,同学刘光宗马上就纠正我说:「怎么没有?你不知道我们龙门滩特产是水泡胀吗?当时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大家都不很相信,刘光宗跟着补充说明:『你们「格」不相信?眞的,你们想想看,水泡胀除了我们龙门滩那里看见过』?那时我们年纪小,跑

  • 文章閒話浙江「錦荔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陳文超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故乡特产 锦荔枝 乡土情怀

    我們剛到台灣之初,在菜市場看到有賣那些「滿是疙瘩靑而發白」的瓜菓仔,弄不清它到底是」啥物事」?要怎麽個吃法?好奇地問詢之後,才曉得原來是「苦瓜」。旣然它是個「苦」的「瓜」,那一定是做藥用的!後來在本省籍的朋友家裏吃飯,或台灣式的飮食店裏「打尖」,都曾嚐到了苦瓜做的菜。雖然還略帶點兒苦味道,却決不是像先前所猜想的那種苦勁兒。據說它還是一道清涼袪暑的家常菜蔬呢。吃過了幾次,不論是煎、炒、燉湯,都覺得它價廉物美,蠻經濟實惠的。因而苦瓜從成便成為我們餐桌上的常品...

  • 文章河南孟津的柿與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9期  作者:趙正朝 出版时间:1980-09-25
    关键字: 河南孟津 柿子 特产

    提起河南孟津的特产水菓,县民都能以西鄕柿子东鄕梨相告:「柿林点翠」且为孟津八景之一,柿子之多,可见一斑。孟津西鄕柿子品种甚多,其中佳品有三:一曰「雁过红」,中秋前大雁北来时成熟,每个五两上下,皮色红,故有「雁过红」之称。柿子采下洗净置之缸中,注入淸水(以能覆蓋柿子为度),以米糠、麦糠、锯沫之类于晚饭后置于缸之周围燃之,天明五鼓即可取食或应市,皮薄水多,脆甜无比,放烘软吃,亦佳。削去外皮制成柿饼,内部软红,外表现白霜,香甜可口,佐以香茗宴客,更为无上

  • 文章白沙燒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1、42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6-01-01
    关键字: 白沙镇 烧酒 特产 高粱 产量

    酒为江津县主要特产之一,著名产区为白沙鎭。白沙鎭在江津上游九十里,滨大江南岸,水运一日可达重庆,民国初年,商务之繁盛,远过于江津县城,考其原因,即系产酒之故。缘该鎭有小溪名驴溪,经科学化验,认为系软水,所含矿质极微,最宜酿造。凡驴溪水所酿之酒,以同容量之缶盛之,其比重恒轻于长江水所酿者,且淸可见底。长江水则虽经沙滤,亦不能见底,此为白沙产酒地理上之优点。其次该处农产物除谷米外,高粱为农人所极重视之农产物,每年出产,白沙鎭约在二万石以上。因水运之便,上自朱

  • 文章江油的附子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0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附子 特产 药物 收购 种植

    彰明縣所產藥物用之附子,歷由農民自動種植,因土質肥沃,氣候適宜,較他地產者,特別碩大而質佳。農家以有利可圖,相沿種植,成為本縣農村副業出口大宗之一。以抗戰前幣値計,價最低時,年値三十餘萬元,最高時可售一百餘萬元。每年農曆九十月間,為附子下種之期。將預先擇定灌漑便利土質肥沃之田畝土塊,挖成約兩尺寬或兩尺以上之壕,壕與壕間,挖一深寬約數寸之小溝,全幅各溝相通,以便工作人員行走工作,天旱時又便放水灌漑。每壕種兩行,近溝邊,每窩相距約五寸至七寸。選定之種放入後,...

  • 文章故鄉江南之旅隨筆(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48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7-02-20
    关键字: 江南之旅 秦淮小吃 太湖特产 旅途随笔

    當地地陪小張表示,南京以前有人稱之「石頭城」,其實造就了全中國最多也最優秀的石雕工匠,許多北京「紫京城」的雕刻絕大多數都是出自南京石雕老師傅的手藝,最近的無錫陵山大佛就是南京石雕工匠的佳作。南京的天氣—冬、夏均長(正好一冷一熱),颱風、地震極少。南京有五多:山多、水多、樹多(法國梧桐樹)、城多、石頭多!市區計程車人民幣九元起跳,一般稱司機都叫「師傅」!中午,一行十四人(含領隊、南京地陪、全程全陪)至南京「晚晴樓」秦淮小吃。「晚晴樓」是一座專營晚晴「八絕」...

  • 文章思河北、憶江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5期  作者:傅康安 出版时间:1999-02-05
    关键字: 怀念故土 京东八县 江南 特产

    集思鄕、懷舊與旅遊的「三合一」之理念,自兩岸開放探親、觀光以還,差不多每年或隔年總是赴大陸去看一看。倒不一定非探親或去觀光不可,但每年總是對我故鄕有份夢想爲牢不可破的懷念,總有份「回去看看!」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其實,老親均已作古,曾隨人大喊「移孝作忠」的自嘲或無奈,「不孝與不肖」倒是自己給自己定了罪名。剩下的平輩戚友,稍長的、因故去世的亦已老去,然則對「老家」還有什麼不捨?可能仍舊是:「美不美、鄕中水;親不親、故鄕人」吧。大槪就是人和土的關係,即使兩岸...

  • 文章惠山土產金剛肚臍 辣燒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期  作者:一冰  出版时间:1971-05-20
    关键字: 金刚肚脐 辣烧屁 惠山特产

    惠山鎭的特产除了坭人以外,还有两种土产吃的东西,名叫「金刚肚脐」和「辣烧屁」;金刚肚脐是一种小麻饼,和现在通用的一元硬币那么大,好像一粒象棋子,又像惠山寺头山门口的四大金刚的肚脐眼一样,用面粉所做,油酥特别重,椒盐味道,松酥可口,吃进嘴里,不用咀嚼,立刻溶化,所以老年人最喜欢吃它。辣烧屁也是一种用面粉做的小饼,好像吐司差不多,椭圆形,有两只金刚肚脐那么大,外面撒上几粒芝麻,味道略甜,惟不若金刚肚脐那么酥松;这两种食品,都是惠山鎭的特产,也只有惠山鎭上有买

共87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