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沭阳共返回4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詩三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陳儒超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诗词选集 咏虞姬 沭阳诗协成立十五周年 沭阳花木节

    一、咏虞姬天生丽质绝人寰,征战随夫跨玉鞍;兴楚平秦侠胆热,摧刘御信铁衣寒。大王气尽留遗恨,贱妾歌悲誓不还;千古英风思烈女,梓桑凭吊泪盈衫!二、贺沭阳诗协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前形势优,骚人耆老结同俦;弘扬国粹成诗社,火继薪传作渡舟。双百二为方向准,十年七辑美名留;与时倶进逢龙马,三位联盟创巨收!三、中国沭阳首届花木节观感全城到处展奇葩,溢彩流光景色佳;举办金秋花木节,招来中外客商家。珠喉婉转歌如海,礼炮飞空灿若霞;十万嘉宾情切切,人人争把沭阳夸!

  • 文章沭阳年俗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沭阳县 过年习俗 祭灶 竖立天灯 祭祀祖先

    故鄕沐陽位於江蘇省北部平原,工商業落後,交通又不甚便利,可以說是純農業社會,然而土地肥沃,却也說得上民豐物阜,在北伐成功國府定都南京以後,抗戰軍興縣城淪陷以前,正是太平景衆,故鄕人很保守,儘管陽曆新年爲國定開國紀念日,但對於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傳統風俗,農曆新年,仍然深入人心,依戀不捨,總覺祇有在這種繁文縟節古老風光之下,才有「年味兒」,況且一年忙碌辛勞藉此大大地歡樂一番。「秋收冬藏」之後,「春耕夏耘」之前,人們不但有充分的閒暇時間,也有較充裕的財力和物力,...

  • 文章读《沭阳程氏宗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葛紹田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沭阳程氏宗谱》 历史资料 程家发迹 宅地建设

    去年春天,老友程懋华先生,将他的家藏—《程氏宗谱》借我阅读,心里很是高兴。沭阳程氏称得上是「几百年旧家」。在沭阳以及沭阳周边县市,谈到「程震泰」,几乎尽人皆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程震泰」简直就是发财的代名词。如今我能读到程氏宗谱,了解程家的家族历史,怎能不高兴呢?《程氏宗谱》,精装本,将近七百页,谱名四个烫金隶体字,在紫红色的封面上显得庄重古雅。我边读边查阅《沭阳县志》(民国版)、《嘉庆海州志》和《辞海》、《辞源》等书。对沭阳程氏家族的历史概况有了初步

  • 文章讀「昭德曉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張欣伯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昭德寺 沭阳风景 上寺庙 故乡趣事

    程肖彭鄕长的「昭德晓钟」(见四卷四期),刊出时,未尝寓目;今夏,翻阅旧杂志消遣,这才看到。此文撩人鄕思,勾起了我的不少回忆。程文开端云:「昭德晓钟是沭阳八景之一,钟在昭德寺内,俗名上寺庙。」这「昭德寺」又在「昭德鄕」内,窃疑「昭德鄕」之所以名为「昭德」,或即是从「昭德寺」的「昭德」而来。据幕后传来消息,昭德鄕现已改为「南关鄕」矣。「德」且不存,「昭」又何必?倒不如把「昭德寺」也改为「南关寺」,心里眼里,落得干净,何如?「上寺」乃是地名,故通称此庙为

  • 文章鼂汪的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蔣寶夫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沭阳鼋汪 地方庙会 乡野趣事

    其深莫测,也无人敢下水试探,传说有老鼋居住,见张仲伍先生著「沭阳鄕土志略」。有清徐子蓉一首七言绝句:「河水新挑占一隅,穴深人说老鼋居。年年梅子黄时雨,网得天然半寸鱼」。穴深处即指桃渊,古人着笔,想是有所根据。至于半寸鱼,笔者稍作介绍,生产这半寸鱼就在桃渊,河南岸村庄呌周圈。三面环水,一面陆地,形似太师椅。该村人民,整年以捕鱼及种植花圃为生。半寸鱼又名十二道杠,鱼身有十二道黑线。(如斑马)每年在梅子黄的时候,十五天内,出产这种鱼。十五天后,一条也见不到。周圈

  • 文章迴響篇 呂祖乞討遷沭之說依譜考證顯難成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呂文述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沭阳诗源探考》 学者观点 吕氏族谱

    海州文献》第九十五期刊载吕述谡先生《沭阳诗源探考》大作,文中第三单元第二段,曾提及吕氏迁沭始祖之事,文曰:「吕氏祖籍安徽广德,至吕又祥祖父一代,因穷困难以度日,举家讨饭搬迁至沭阳,后分为沭城与韩山两支。至吕又祥一代,家境有所好转……」。对于吕述谡先生的这段历史铺叙,身为吕氏一员,深感其「眞实性」値得重新加以考证,以还原历史眞相。根据沭阳吕氏族谱「叙世篇」记载:迁沭始祖为安徽旌德(非广德)仲翼公第三子,名谦伯,字六吉,迁沭时为康熙十年,距其生年顺治癸己

  • 文章送舊迎新兩代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沭阳风貌 市政建设 区域文化

    沭阳近年来城市建设文化交通都在飞快地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一些旧风习俗,也在逐步地改变。我们这一代,是处在新旧交替的路口。出生在旧社会,而又在新社会成长。目睹著旧的陈规戒律,为新东西所代替,我们是送旧迎新的两代人。有必要写下来让后人看看,知道前人是怎样生活的。一、家庭结构在由大变小,「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变化。我们是出生在大家庭的结构中,那时每个家庭都是几代同堂,人口愈多表示愈有福气。因此在那时有钱的人家,出现了「大宅门」。旧沭阳有东秦西鲍,南钱北赵八大

  • 文章夜合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張奉先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沭阳风貌 民间习俗 神话传说

    沭阳县城东南六十里,有个塘沟鎭。东门外崔家滩,村后有个大土墩。方圆有二百公尺、高三十公尺。左近另有一个小土墩,比前者小得多。传说,这两个土墩,每到夜里就合到一起来,故称夜合墩。夜合墩里,古时原来住着两个秃丫头,每到夜里,她们就要到一起玩耍。她们很善良,四周百姓每遇红白事,只要在头天晚上到夜合墩前烧炷香祷吿一番,说明要多少碗呀,碟呀之类的东西,第二天早晨到那里,准能如数拿到。用过再如数送回。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后来,有一个贪心的人,竟把借来的东西据为己有

  • 文章袁枚在沭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袁枚 人物生平 沭阳支教

    一七四五年)任沭阳知县。时値沭阳水、旱、蝗、瘟疫四害肆虐,民不聊生。袁枚下车伊始,目不忍睹沭邑之惨状,愼怒斥责暴政害民:「苛政猛于虎,蠹吏虐于蝗」,不经上报州府,遂毅然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以舒民困。乾隆八年,为消除沭阳水患,组织民众修筑六塘河子堰,疏浚前沭河,并加筑子堰,缓解洪水之危害。袁氏为政严明,理案敏捷,使奸吏悚息,豪民歛迹。袁枚在沭阳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使沭阳文风丕变。他独具慧眼,认为小吏吕又祥是有用之才,亲自指点文书案牍。由于袁氏赏识与推荐,又祥

  • 文章主政沭阳的两位好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沭阳好官 仇和 邓翔海 人物事迹

    这里我说的好官,是因他心怀人民,为人民办实事,也为人民办了好事,用一件件具体的事实,赢得人民发自内心的敬佩,诚然是为官一任而流芳百世!这两位好官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主政沭阳的邓翔海县长,另一位则是九十年末期的仇和书记。邓翔海县长是在一九三四年——一九三六年主政沭阳的。那时我才八、九岁,对他的政绩是没有条件来评述的,不过我是沭城人,由于他常在街上巡视,也确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他的形象,他身穿长衫,外套马褂,手握一根拐杖的长者。我现在要陈述的只有县志中的记载

共43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