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艺术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技藝蓋乾坤·品德教後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葉潤周先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6期  作者:楊秉正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叶润周 工艺美术 黄杨木雕 民间艺术

    現年七十八歲的葉潤周先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唯一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溫州市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晶瑩神工藝,錯落鬼斧鐫』,葉大師誠當之無愧也。人生在世,能獲一次殊榮,已非易易。而葉潤周一生之中竟獲五次殊榮,則是罕有的。從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八八年,他連續三次出席了全國第一、二、三次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均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合影留念。一九八八年四月,葉潤周攜帶獲全國精品獎的黃楊木雕《群仙歡舞慶人間》參加全國第三次藝代會,被評...

  • 文章憶往事——耍龍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程禹三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土习俗 耍灯笼 民间艺术

    多属家鄕民间艺术,仅就记忆所及,留下一些雪泥鸿爪,作抛砖引玉之报导,敬祈各位鄕长先进,不吝赐敎,藉供靑年鄕友之参考。

  • 文章海州「二刻」名傾中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岩画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古郡海州的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和錦屛山將軍崖岩畫,合稱「海州二刻」,名垂環宇,久賦勝名,至今不衰。到過海州的人,無不爲二刻所傾倒。筆者靑年時期就讀于海州,曾多次登山遊覽,進入人生晚年,故地重遊,倍感興味。現就其中主要景點的記述,獻給讀者朋友,旨在了解家鄕豐厚的文化底蘊,幷奮力爲之發揚光大。一、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這一勝跡位于孔望山南麓,是東漢時佛敎初渡中國時的產物,距今已有一八〇〇多年的歷史,它先于敦煌石窟二百餘年,被史學界稱爲「九州第一窟」。現已被列爲全...

  • 文章劇作家江述凡——評書家江少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戴獨行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江述凡 剧作家 评书 民间艺术

    评书家江少武,二月十六日起在空军电台新辟评书节目,开讲「武圣关公」。评书属于说书的一种,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全国各地,不论通都大邑和穷鄕僻壤,说书这门「娱乐」,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一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蜕变,处于今日繁忙的世界,能有这份闲情逸致泡在茶馆里以听说书来消磨大好光阴的人,毕竟已经不多,因此,说书这一行也就愈趋式微了。在目前的台湾,各娱乐场所中已找不到说书的节目,有之,仅只在若干本省籍同胞聚居之处,尙能发现有一些

  • 文章給竹根第二次生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0期  作者:徐華鐺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张德和 竹雕 竹根 民间艺术 人物事迹

    一九九七年仲春,九十高龄的国家级艺术权威、中国美学硏究会会长王朝闻先生来浙江调查硏究民间艺术。当他听说浙东象山的仿古竹根雕奇峰突起,一枝独放,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竹根雕之鄕」时,特地来到象山「德和堂」根艺坊参观。迎接王老先生的是「德和堂」主人、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象山竹根雕领头人张德和。张德和四十多岁年纪,个子不高,显得干练而有精神,透过他那棱角分明的长方脸庞,富有雕塑感的浓墨头发,上唇的短髭和那双睿智明亮的双眼,王老先生似乎解读出眼前

  • 文章山歌能手黄雪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4期  作者:蘇毅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山歌 民间艺术 歌手 黄雪原 创作事迹

    以白茆山歌闻名于全国的白茆鎭近日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鄕』。五月十七日白茆鎭假康博集团公司工人俱乐部举行接牌仪式;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管理司司长陈琪林、江苏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戴万林以及苏州市委宣传部、常熟市等领导出席了命名仪式曁观看了白茆山歌汇报演唱会,参观了白茆山歌馆。我以一个老山歌迷的身份,赶去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山歌,特别是一曲传统的『三邀三惯』博得全场一千多人热烈的掌声:『白茆人民爱山歌

  • 文章中國花邊宗師劉梅卿劉壽山一家勤儉積財慷慨捐獻爲國爲民爲革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刘梅卿 刘寿山 花边宗师 民间艺术 手工艺品

    东家常带她到天津、关东、营口、江南、上海、温州、日本及东京(安南之东京)等地游览,并参与营业,遂成为东家得力的助手,她虽劳碌病痛亦所不辞。刘寿山每逢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必至洋东家看望刘母,并教之读《耶稣问答》(宣传圣经的通俗读物),刘母均能背忆且知大意,不久母子便先后受洗入长老会。一八八〇年,刘寿山十七岁,便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同年升入登州文会馆大学深造。刘永锡字恩九,莱阳县(今莱西市)西朱毛村人,幼年丧父,其母是绣花、剪纸等民间艺术能手,她给花房出的新鲜

  • 文章記同鄉畫家席德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1期  作者:王聯奎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席德进 同乡画家 台湾画坛 台湾民间艺术 张大千

    前更为成熟和丰富。席德进虽然深受西洋绘画艺术的薰陶,但他仍然十分重视国画的民族传统。他常说:「我们的艺术不在外国人眼中,我有为所有中国人绘画的义务和责任。」民国五十五年,他从巴黎返回台湾之后,经常深入到台湾中南部鄕鎭,遍访当地古蹟、庙宇、古厝,一面研究,一面拍照,一面写生。他对中国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有狂热的感情,凡是古老的民间服装、用具、民间建筑样式、佛像塑雕、布袋戏木偶像等等,都在他收集之列,进而表现在画中。他的绘画无论是人物或风景,都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

  • 文章海州文化簡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李建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白宝山 京剧 传统剧目 抗日宣传 民众教育馆

    一、民初海州文藝的興起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初期,古城海州只有幾所學校,幾乎沒有官辦文化事業,清宣統末年,白寶山以宣武軍統領進駐海州。一九一五年升任海州鎭守史,相繼任獨立師師長,在海州達二十餘年,他吃飯時皆要奏軍樂。白寶山和海州有錢士紳,地主楊少如、楊采臣、謝希余等交往甚密,他們特別愛好文藝,在白寶山的支持下,刺激海州京劇業和民間文藝有所發展,每天城隍廟京劇戲台皆有演出,有時在天后宮戲台演出,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楊家將」、「西廂記」、「打漁殺...

  • 文章徐復沛和他的花雕酒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6期  作者:徐華鐺 出版时间:2001-06-10
    关键字: 徐复沛 花雕酒坛 绍兴 民间艺术 花雕状元

    的风景。这门多彩的民间艺术,迷住了自幼爱好书画的徐复沛,然而,他却无绿接近这门艺术。徐复沛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人家,外祖母蔡孑英是中国近代敎育界泰斗蔡元培的妹妹,母亲徐宣文是绍兴女子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在那「阶级斗争——抓就灵」的年代里,书香门第是和剥削阶级划上等号的,小复沛没有读完初中便失学了。幼年受到社会歧视的徐复沛一边躬身于农田的耕作,一边苦苦探索着他钟情的书画。艰难的生活折磨人,但也磨砺出人的意志和毅力。徐复沛每天闻鸡而起,进行书画练习。纸是五分钱一垒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