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8期  作者:孫貫江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普济 鹊桥 奈何桥 思考

    是路的连接,也是对水的征服。「一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了,即使「天堑」也不在话下。「蒹蒹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了,两岸的恋人,再用不着望水兴叹!的用处,实在是美妙无比。儿时在章旦,住处濒临小溪,出家门数步,便有一座小,她有一个好听名字,叫「普济」。用三块花岗石铺成,古拙而坚实。的一端有着二株蜡树,枝叶葳蕤,四季常绿,覆蓋在的上空,和相依相伴,亲切而和谐。从小时开始,我每天都在上往来,可以说我的人生之旅,就是

  • 文章万古名出越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1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2006-11-10
    关键字: 万古名 广宁 灵汜 纤道

    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出越州。」我国著名梁专家陈从周一语道破了越州(绍兴的旧称)多名的史实。据《绍兴市交通志》记载,至西元一九九三年,绍兴有各式古今梁一万零十一座。其中,尚存的古石就有六百零四座。因此,从的数量和密度都高于义大利水城威尼斯和德国市汉堡。古人造无非是为涉水和行船之便,当匠人们用一块块青石板堆砌小之时,谁曾料想到此举竟会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独特的文化史。句践领功之灵汜为绍兴古籍记载中最早之梁。据《吴越春秋》载:「句践领功

  • 文章故鄕憶舊之七(一)八十年前故鄉城南述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便民 小南海 致和 南市

    前几年赴大陆探亲,总角交朱龙湛先生曾塡词一阕记其事,其中有句云:「人换世。谷为陵。」到无锡一看,确实是「谷为陵」了。八十年前民初城南的景象,已全都不见了,可是在我记忆中,却仍然是印象鲜明。将此点点滴滴写出来,也许可供后人凭吊并有益于考古之用。一、便民与小南海无锡水道有弓河、絃河、箭河之称,都是以水道形势而命名。絃河是直河,从北门一路直通南门,出南水关接大运河。弓河是弯曲形,沿城脚转向,便民却跨在弓絃河之间,在弓弰之处,也是二下塘和三下塘交汇点。此

  • 文章松江城区的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7期  作者:思錦樓主 出版时间:1980-04-01
    关键字: 松江桥梁 普照寺 观音桥 华阳

    有人常常欢喜在夸张自己经验或倚老卖老时说:「我过的比你走的路还要多!」过的多少,我想应该和年龄的增长有关系,同时与行踪的远近也有关系,如果活得很老,而始终离不开三家村的家园,那像井底之蛙,他所过的也多不了那里去,所以年龄的累积加上了浪迹天涯,才能过得多。笔者对于国内外几座著名的大如一九三六年完工的世界的美国金门大,国内最大的钱塘江大,刻有几百只小狮子有七百余年历史的河北永定河上抗战名——卢沟等固然响往,然都缘悭一面,迄无机会领略风貌

  • 文章寻访张墓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0期  作者:潘正言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张墓 常熟 参观 笔者

    1990版《常熟市志》军事篇中记载:“1937(民国二十六)年11月13日起,常熟保卫战鏖战一周,我军西撤后20日,自城区退至西门外的国军广西部队,在湖、张墓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相持一昼夜撤离。”但是战斗过程与参战部队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五月二十三日下午,笔者特地去尚湖西部实地去寻访了一下张墓。按地图上的标示,张墓座落于虞山鎭与冶塘镇的交界处张姆(墓)塘上,南北走向。驾车沿着三环路到了湖边,现在的湖已是一座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下车去农家打听

  • 文章沈星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横林家鄕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作者:方小龍·錢太康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翠华 三兄弟 捐资 修桥 公益

    武进市横林鎭江村村的一座已有八十年历史的石——翠华,日前由台胞沈星耀、沈中耀和武进市台谊会副会长沈德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江村地处泸宁铁路北旁,设有横林火车站。景华联圩、芙蓉圩区的崔、横山、芙蓉及无锡玉祁等地的村民都要到横林火车站乘车往上海、上南京。但到火车站有一条西自横林水塔,东至玉祁连通大运河的荷花塘河阻隔。要过河只能靠小船和采菱盆或划水渡过,来往极为不便。一九二〇年,一位名叫翠华的女人,一生未嫁,捐出所有积蓄,在荷花塘河上建造了一座三孔条石

  • 文章走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期  作者:遜如  出版时间:1973-09-20
    关键字: 中秋节 走三桥 大市 凤光 三凤

    故鄕旧俗,每遇中秋佳节,晚饭后,一轮皓月当空,人们就邀集数位知己,一同去作「走三」之举。一路上谈笑风生,口中还嚼着新上市的良鄕栗子,以及白果,菱、藕之类,享尽夜游的乐趣。「走三」的典故为何?因笔者那时在家,尙系儿童时期,不明究竟,待略懂人事时,即行离鄕背井,外出流浪,迄今三十余年,未回家鄕,但忆起昔日情景,犹历历如在目前。笔者幼时,家居无锡城中西大街,每届中秋节傍晚时,见家家门口烧香斗,供菓品,拜月亮,眞是五花八门,争奇鬪胜。待晚饭后,即跟随大人

  • 文章南門二下塘憶舊(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2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8-04-20
    关键字: 无锡 台北 锡匠 便民

    自民国二十八年政府撤退来台以后,故鄕无锡已变化甚多,城墙拆除,弓河、箭河,一槪塡平,自南向北的二下塘已拓宽改称中山路,从三凤到此门拓宽为六线道,三凤以南为四线道,仍保留原有二下塘和上塘之间的一部份房屋,名虽亡而实存,直到今年(一九八八年)春天,三凤到南门一律改为六线道,所有旧屋,全部拆除,于是二下塘的名称,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原来无足为奇,可是在我们生于此地,长于此地人,不能无怀旧的感情,囘想七十年前的旧事,历历在目,白头宫女

  • 文章高手·飮誉国际·八闽之光 林同棪奋鬪的故事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3期  作者:李美婷 出版时间:1990-11-01
    关键字: 林同棪 造桥大师 预力混凝土 弧形弯 关渡大桥

    横跨淡水河的关渡大造形轻巧而流线,是林同棪最喜欢的作品,左上角为林氏留影民国六十一年,国际造大师林同棪以其在梁工程上的卓越贡献,被选为我国第九届中央硏究院院士;自此以后他经常自美回国,是少数与国内关系密切的元老级院士之一。今年八月,他又回国参加中央硏究院院士会议,停留了十余天。与民国同年生的林同棪祖籍福州,但从小随任职法官的父亲在北平长大,可能对故鄕没有太多印象,但他仍以福建人为荣。四书启蒙·神童驰名林同棪懂事的时候起,就意识到了父亲对他严格的约束

  • 文章江南水乡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9期  作者:王保漢  出版时间:2006-09-10
    关键字: 江南水乡 三官塘 沈家 圆通

    江南水乡嘉善,水多多是出了名的。往年,出门见,舟泊边是常有的事,无数诗篇因而生,流传至今。众多的古让人们解摸到时光的痕迹,喜闻到岁月的气息。一座座古,演绎看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传说著一只只动人的故事。据史载统计,全县最多时期的数量竟达一五五一座之多,其中半数是石,也不乏竹、木。随着水的文化因运而生的的文化,成为嘉善县传统文化的一大景观。以前县城魏塘镇上有二十多座石,有人把其中最有名的十四座桥桥名中第一个字连接起来,成为两句令人

共420条记录 1/4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