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8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在黔北高歌的日子——记遵义浙大外文系戏剧班活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2期  作者:陳霖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戏剧 演出 班友

    戏剧班(Drama Club)是贵州遵义浙江大学外文系戏剧文学研究班的简称。它是当年老浙大外文系一批有戏剧兴趣的同学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戏剧实践的群众团体。它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七日在遵义浙大召开成立大会,文学院院长、外文系主任梅光迪教授亲临会场讲话,鼓励我们深入钻研戏剧艺术,特别要联系实际,多多演出。戏剧班发起人是薄学文(四七届)、汪积功(四五届)、陈建耕(助教)、潘维白(四六届)四人。戏剧教授张君川亲临指导并参加活动。我们认为通过戏剧实践才能获得戏剧

  • 文章藝也知名 德也知名 閩劇藝人林秀英(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8期  作者:林光耀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林秀英 演员 戏剧

    不管觀衆多還是觀衆少,每次演出,她那同樣認真,一招一式,一腔一板,從不馬虎。如今,她已逾知命之年,還堅持練功,常常練得一身汗。有的青年演員問她:『這些戲天天演,為什麽還要這樣練呢?』她説:『這些戲雖然天天演,對我們都不是第一次,但觀衆都是第一次來看的,我們要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衆。』名角當配角,藝高德更高。林秀英常説:『演員應當是美的創造者,藝術要美,做人也要高潔。』她是這樣講,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去長樂演出《佛門得子》,可是到傍晚了,飾演寡婦的青年女演...

  • 文章浙江新秀,菊壇奇葩王中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8期  作者:聽菊館主 出版时间:1979-08-06
    关键字: 王中黎 戏剧家 演出 剧目

    六次之多。曾被四海金鼎公司特约为童星,只以不愿辍学,乃放弃上银幕机会。复数度参加台湾电视公司儿童歌舞节目表演,均获得主持人及若干观众之赞誉。当民国五十七年,国立复兴剧校招生时,中黎以兴趣所在,毅然报名投考,以最高成绩录取,编为第三期,依科名改为王中黎(原名王黎丽,复兴剧校系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期别,现已招至第八期),先接受严格基本训练二年,打下武工基础,后编入靑衣组,即系正式分科敎育,迄今已有十余年之久,学会戏剧甚多,除靑衣戏外,更演花旦、刀马,戏目

  • 文章民初致力革命的影劇界奇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武林客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顾无为 电影 戏剧 话剧

    顧無爲先生,浙江紹興人,生於淸光緖壬辰歲(民國紀元前十九年),隨親寄寓南京,年少倜儻,激越有膽識,具豪俠氣慨,爲人所欽仰。彼時當滿淸末造,政治日隳,抗禦外侮屢遭敗衄,國內杌隍民不聊生,因而志士蠭起,革命反淸之氣勢日熾。由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同志,到處鼔吹革命,活動於京滬一帶者頗衆。顧先生得受革命思想的薰陶,毅然加入同盟會,表面以從事新興的影劇工作爲職業,實際參加積極的革命活動。其初,爲趨應時尙,而提倡「文明新劇」——卽現行的時裝話劇,又稱文明戱,杭州...

  • 文章宋代「楊家將」五世史事之硏究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84-10-03
    关键字: 杨家将 世系 杨业 赵匡胤 戏剧

    一、引言北宋一百六十七年的歷史中,執戈衞國的「楊家將」,先後有其祖孫五世,時間上經歷太宗、眞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為了硏究他們五世的史事,不得不先行探討第一世楊業的事蹟與其遭遇的時代背景。乾德元年(西元九六〇)宋朝立國,定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在宋未立國之前,北方契丹於九一六年立國,定都臨潢(今熱河林西),游牧南侵,常擾中原。其後由於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天福元年(九三六)投降契丹,獻給契丹燕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省北部、北平、大同地區均在其中),使得...

  • 文章《民初景色》父親的見解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5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4-05-20
    关键字: 《民初景色》 戏剧 父亲 教导

    筆者幼年是無錫城市中產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是父慈母嚴,十歲以前因母親小脚,管敎時筆者一逃了事成爲野老小,稍長,赴上海讀書,父子之間,十分融洽,觀賞小達子蝴蝶夢後,向父親說:十年前在無錫草台班演大劈棺,窺見扮二百五之武生在背上有扎扮,是否是和無錫三月十八「出會」四人抬的戲文一樣,如童子拜觀音,這個童子站在觀音手掌中,是以扁鐵條撐綁附立?父親回答說,你很聰敏,但卻欠公道,我們化了高票價,買的就是認爲看到了眞功夫,如果預先知道是假的,何必化一銀元去做『壽頭』?我...

  • 文章懷念「天香院主」——王天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陳紹軒 陳紹淳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王天民 人物纪念 口述 戏剧

    陳紹軒口述陳紹淳音譯一九三〇年王天民榮獲「天香院主」稱號;二次赴京,榮獲「西京梅蘭芳」稱號。西安市人,生於一九一四年。(乳名天貴,藝名天民)富於才風,家貧,十六歲入易俗社,受藝於名老藝人陳雨農、趙傑民等。一九二六年嶄露頭角,一鳴驚人。唐李正風咏牡丹花云:「天香夜染衣,國色招酣酒」。白居易咏山石榴花十二韻詩云:「此時逢國色,何處憫天香」。天民天生的楊貴妃式的美、亭亭玉立、脈脈含情,面如滿月,胸現雙峯,有如貴妃出浴的雕像美。其甩袖、抖袖、舞袖、疊袖、水袖始終...

  • 文章劇人趙琦彬先生的創作事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赵琦彬 三民剧社 戏剧

    趙琦彬先生,山東省蓬萊縣人,民國十八年三月十四日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二十日病逝臺北。

  • 文章維護國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3期  作者:陳芳芳  出版时间:2012-06-01
    关键字: 京剧 李宝春 京剧传承 传统戏剧

    类型,这就叫「行当」「生、旦、净、末、丑」,生有老生、小生;旦有老旦、青衣、花衫、武旦、花旦、刀马旦;净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文花脸、小花脸等,生为女性的我,自然学的是青衣,我没有进过戏剧学校,也没有跟某某知名人物学过,更没有请名琴师指导,我的学缘来自录音带,我常把录音机随身携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开来听,多看多听,自然就能生巧,如能懂得人物剧情,使其音与量,韵与味融入其中,唱来得心应手,更加一筹。本会刊有篇记载「台北新剧团」名角李宝春先生,这位

  • 文章(劇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8-02-01
    关键字: 宁波 京戏班 戏剧 周信芳 麒麟童

    戏剧艺人,企须跑码头,了现代的说法,叫做「巡廻演出」。若是牢据在固定地区连续上演,会使观众看「腻」的。近代日本影剧界,对于配择角色,认为应该注意「新鲜度」。这个名词,定得很恰当,我们不妨借用。京戏班为着「新鲜度」的理由,经常换码头,宁波是五口通商之一,海舶便利,开风气之先,所以名角莅止,盛大演出,轰动六邑。慈、鎭各县顾曲家,专程来南观赏,颇不乏人。我祗是占职业上的便利,受戏院主的优待,在正厅第一排,正对上场门之前,所设「记者席」,经常入座,可谓「每役必从

共88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