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习经历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越天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2期  作者:蕭山鄉親 出版时间:1992-02-10
    关键字: 高越天 学习经历 追悼 政绩

    高越天先生,字一厂,又名伯震,浙江蕭山人。書香門第,祖父德先公,練習武功,應擧入營,官至都司。父親雲程公,是邑庠生(秀才),文學書法,冠於一鄕,先生生於民國前七年農曆九月十八日,六歲時已讀到敎課書第五册,能背能寫。七歲,讀了大學、中庸、孟子,抄寫了千家詩和唐詩,已能閱讀三國志、岳傳、水滸等小說,嗣後,續唸私塾,讀完古書、經書、子書、名人小札、唐人詩選等。由於記憶力强,再加勤奮努力,國學基礎深厚,尤擅詩詞。民國十三年,參加國民黨,翌年考入上海中山學院,十五...

  • 文章留俄書簡(三)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粟耀儀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留学书信 学习经历 国外见闻 思乡

    編者按:本會粟明德理事長的次女粟耀儀,十八歲從臺北一女中畢業後,先以高分考上政治大學國貿系,入學前到俄國莫斯科大學就讀兩年。留學莫大時給父母、弟弟的來信,很有意思,可供參考。我們特摘要發表一部分。

  • 文章師恩·窗誼·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纪念老师 回忆同学 学习经历

    算是前言我很久想將敎誨過我的老師們,寫下一點紀念性的文字,聊作個人一番懷念的心意。也很想將過去共同遊憩的同學們,寫下點生活情趣的回憶,作爲個人求學歷程中的紀念。總是因爲時間隔的久了,有些事就記憶迷失,有些模糊,正如袁子才說的「如影歷歷,逼取便逝」的情景,想了許久,再想也不夠完整,而且有些地方,想找一個當時在場的人,加以印證,也很難找到了。心想這樣延擱下去,可能將來就有無法執筆的一天。所以趁着這時還能拿起筆來,能記憶起什麼就寫什麼吧!不過我所要寫的老師們以...

  • 文章周同芳同鄕馳譽樂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周同芳 学习经历 声乐演唱会

    沭陽周同芳女士,任敎於國立藝專及省立師範學院,近因配合國立藝專建校紀念活動,於本年五月廿二日下午七時假台北市中正音樂廳擧行中法歌曲演唱會,表現優異,佳評如潮。聞已應美國音樂界禮聘,將在暑假期間作多場演唱云。周女士係周君軫鄕長之長女,在樂壇成就非凡,馳譽國內外。玆節錄其學經歷如次:國立藝專音樂科肄業,曾先後師事申學庸、吳漪曼、翁綠萍諸敎授。一九六八年考入義大利國立羅馬音樂院,習聲樂、舞台表演藝術及習鋼琴,一九七二年先後均以優異成績,獲得該院聲樂及鋼琴兩項主...

  • 文章懷念先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6期  作者:熊悛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熊恢 百岁冥诞 学习经历 兄弟之情

    先兄熊公諱恢,字琢如,晩號竹如。幼時在家稱天琛,學名違獻。生於民前十八年(甲午年,西曆一八九四年)陰曆正月廿一日,歿於民國六十三年陽曆十一月十七日,葬於台北市陽明山第一公墓。今當先兄百歲冥壽,江西劍聲中學旅台校友編印紀念刊物,特此竭誠共襄盛舉,並代表家屬對列位校友深致謝忱。本文僅學當年留學日本期間片段瑣事,聊申懷念。至於先兄生平德業,必另有鴻文記述,茲不贅及。先兄民國三年赴日本,翌年考取官費留學。再翌年,先父母相繼逝世,於是隔海兩地奔波,兼顧學業與家庭。...

  • 文章獎學金的激勵功能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1期  作者:俞敏曾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奖学金 学习经历 家境 同乡资助 评奖标准

    記得我在故鄕鎭海讀初中的時候,那時旣無同鄕會,也無獎學金。文値抗日戰爭最艱難時期,在日軍佔領下,物資缺乏,民不聊生。不同於目前在臺灣繁榮富裕,生活過得很困苦,迄今想來還不寒而慄。我很少對他人提起貧窮的過去,甚至連自己都刻意把那悲痛的歷史忘記。囘憶當時寫作文要用小楷毛筆,舊筆已用了很久,毛脫光了,寫出的字難以入目,活像一把利刀挿在我那顆失落的心。一直計畫想買,奈何因家境淸寒不敢妄想。路過文具店,玻璃橱窗內陳列着亟具誘感力的各種各樣文具,例如:筆、墨、紙、硯...

  • 文章中華民國名人錄丁迪敎授資料原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8期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丁迪 学习经历 学术成果 著作

    (注:丁迪先生)丁迪,號由之,江西雩都縣人,民國七年四月廿九日生,江西政治學院畢業,幹校政治作戰硏究班畢業。曾任三軍大學將官班敎官,三軍大學政治硏究所硏究委員,國父遺敎硏究會理事、中國五權憲法學會常務理事,現任三軍大學編制敎授。丁氏爲政治學名敎授,曾以靜思一得、國父思想研究、三民主義道貫三本巨者獲得勛獎。「靜思一得」於民國四十六年榮獲特種敎育「學術著作獎」,社會各界咸認本書是勵志敦品,治學益智,修身養性之「座右銘」。可稱「字字珠璣,句句金言。」是暮鼓晨,...

  • 文章絕技濟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3期  作者:穆福樑 出版时间:2000-04-10
    关键字: 黄土根 针灸技术 针灸实例 学习经历 进修诊疗

    寧波有個『神針』黃土根,已爲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從寧波到杭州、上海、北京、臺灣,直至日本等國,許多病家不遠千里慕名而來。黃土根執針二十五年,就憑他手中一枚細細的銀針,每天接治二百餘病人,這些患者中,有體力勞動者,也有工程技術人員、教師、記者、方誌工作者、企業家等等。由於『寧波日報』、『寧波電視臺』、『浙江日報』、『中國日報·英文海外版』等媒體的報導,以及被治癒者的口碑相傳,如今『神針』黃土根的診療室,不論數九嚴寒或是盛夏酷暑,幾乎天天人滿爲患。請看幾則實...

  • 文章记王裕凯博士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0期  作者:王錚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学习经历 发展教育 往事追述

    王裕凱先生,現年七十五歲,江蘇省塩城縣人。自小卓瑩超群,在國內完成大學敎育後,卽負笈美國深造,在美專攻敎育,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學成歸國,乃獻身敎育。囘國的最初幾年,王裕凱先生曾與部份熱心敎育人士,在上海合辦光夏小學、光夏中學及光夏商業專科學校。其後,在牯嶺及貴陽先後創辦了復旦、大夏第一、二聯合大學;東吳、滬江、之江聯合大學於重慶、聖約翰、東吳、之江聯合大學於上海。爾後,神州沉淪,他又獨力將光夏學院復校於香港,獻身敎育五十年如一日。民國五十一年,王裕...

  • 文章熱心公益的魏雲杰先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魏劍鳴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学习经历 魏云杰 建设乡里 返乡寻根

    前言在二百多年前滿清乾隆年間,先後自廣東省五華縣〔舊稱長樂〕,他們舉家遷徙,冒著風浪吞噬之險,乘著搖搖幌幌古老帆船,靠著勇氣、天佑,航海來到台灣新竹〔舊稱竹塹〕開墾落居。當初踏上荒蕪海島之地,中間嘗到多少苦楚,遇到多少辛酸。但他們執著五華人生性剛勇,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儉自持的精神。承先啓後,夙夜匪懈,終能以敢幹、硬幹、苦幹、肯幹的能耐,摒除了許多艱難險阻。移墾鄉親先民的艱辛,更加強了他們世代子孫奮鬥的信念。踏著先民奮鬥的足跡,繼續不斷地努力奮鬥下去。至於...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