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唐朝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姓眭的在丹陽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6期  作者:眭雲章 出版时间:1971-06-15
    关键字: 眭姓 丹阳 赵州 唐朝 眭昭符

    「眭」字讀音,字典上註爲息爲切,即雖字音;但我邑丹陽人則讀成與「許」字音相同。蓋是丹陽人的鄕音。姓氏中之有眭,源出於周朝戰國時代的趙國。趙大夫食采眭邑,因以眭爲姓。時在西元紀元前四百年間,故字典上有記爲眭氏出趙州。趙州在今河北西部正定縣石家莊之東南。北魏置趙郡,隋置欒州,唐改曰趙州,宋升爲慶源府。金代復曰趙州,元仍曰趙州。淸代爲直隸省的直隸州。民國改爲趙縣。民國十七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仍爲趙縣。所以河北省趙縣,是我姓眭世祖最古的發源地。漢朝時代,我姓眭的...

  • 文章海南文化源流考(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何定之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海南文化 苏轼 谪宦之区 唐朝 五代 宋朝

    引言海南在昔爲荒服之地,迄秦爲象郡之外徼,漢始編入中原版圖,魏晉後,五胡亂華,衣冠之族,紛紛移居江南,至唐及五代,海南之文化,始爲中華文化所薰陶,成了海南文化之淵源,其實質與特質,都仰承着中華文化之傳統。自宋以來,更能發揚光大,日新而月不同,根據史籍之記載,探討其以往之歷程,可以分爲丕基,發靱與勃興三大時期,玆謹分別略述之如左:丕基時期海南文化之丕基時期,當自唐代名宦之流謫、與五代先民之移住開其端:㈠、唐代名宦之流謫嶺南自昔爲謫宦之區,漢以後,更著爲律例...

  • 文章唐代朔州狀元苑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李堯 符新基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苑论 唐朝科举制 柳宗元 良好品格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创立,到唐朝逐步趋于成熟。在唐朝统绐的二百九十年间,共举行进士科考试二百六十一次,录取进士六千四百六十人。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状元一百五十五人。唐德宗贞元九年(七九三)癸酉科省试中,有三十二人进士及第,其中有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刘禹锡等。跃上榜首成为状元的是马邑人苑论。这是实施科举取士以来,山西省继唐开元十九年辛未科王维之后产生的第二位状元。记载甚多 语焉不详苑论(七六三?——八二三?),字言扬,马邑(今朔州市朔城区东)人,后迁居荆州

  • 文章唐朝宦官茂名 高力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3-07-31
    关键字: 高力士 唐朝宦官 人物生平

    高力士,是唐初左騎大將軍馮盎之曾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以閹兒送進宮,武后敕為內給事,因不適任而逐出,後蒙宦官高延福收養為子,因此為高姓,奉武三思拔擢,得再入禁中。力士身體魁梧,身高六尺五,個性緊密,喜傳詔令,深得玄宗信任,為官闈丞。因誅蕭岑有功,為右監衛將軍,知內傳省事。玄宗立,寵眷極尊,四方奉請,皆先省後進。小事則專決。於是權臣豪將,競相結納,得其援引,皆如所欲。當時宇文融、李林甫、蓋嘉運、韋堅、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仰芝等,雖以才寵進,皆厚結...

  • 文章唐代名臣狄仁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藍鼎 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狄仁杰 生平政绩 武则天 唐朝名臣

    狄仁傑,字懷英,籍居太原。唐高宗時,曾任大理丞,旋被擢爲侍御史。至武則天稱制,改任寧州刺史。時値監察御史郭翰巡察隴右,所至州郡,多被彈劾;惟至寧州境,父老皆絡繹道途,稱頌狄刺史美德。郭翰乃薦之朝廷,武后用爲冬官侍郎。垂拱四年(公元六八八年)六月,兼任江南道巡撫大使。見吳楚等地,遍是淫祠,乃奏准焚燬淫祠一千七百餘所。獨留夏禹、伍員等祠,爲百姓供奉。旋即升任文昌台(原稱尙書省)左丞。同年九月,越王李貞叛於豫州。武后命張光輔爲諸軍節度使討平之。由是嚴辦越王貞黨...

  • 文章唐代名將——劉仁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景唐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刘仁轨 唐朝 白江口 人物事略

    唐朝初年,朝鲜分裂成三国局面,计为:高丽、百济、新罗。内中新罗归顺中国,百济与高丽依附日本,不时作乱;新罗每受欺凌时,即向我国求救。高宗时,百济再叛,我国为保护新罗,遂出兵远征朝鲜。出兵复与日本军发生一次正面冲突,这场战事,就是有名的「白江口之役」,是一场规模极大的海战,中国打败日本大获全胜,主持这次战争的是唐代名将刘仁轨;他不但是位名将,也是扬威异域的中华民族英雄。力学不倦刘仁轨字正则,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西元六〇二年),是汴州(河南开封)尉氏县人

  • 文章曲溝鄕和東夏寒槪況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7期  作者:李士温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曲沟乡 夏寒村 唐朝古墓 名称由来

    水,绕道不行干戈沟。」群众以圣人之不悦,议论更名,因此地临丘陵,沟壑交错纵横,故以曲沟命名。又据北曲沟一九七八年在西南地掘土平沟时,挖出唐朝古墓,碑文中有「……合葬于邺城西三十里曲沟村北一里平原纪野,东瞻邺郡,西望龙山,南覩喜岗,北看洹水?……」确证曲沟故名,沿用已久。夏寒村名来历,听我祖父说:「从前(朝代不详)有『夏寒王』弟兄二人葬于此处,因祭祀需要,常年驻有护墓人及家属,并耕地以自给,人也逐渐增多,墓东曰东夏寒,墓西曰西夏寒。」附注:作者曾在西安王曲

  • 文章話說武則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馬世弘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武则天 人物事略 历史记载 称帝政绩 唐朝历史

    ,其中以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最受武氏的宠幸。长安四年(七〇四年),武氏患病,不临朝者数月,宰相张柬之、崔玄韦和朝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乘机拥护中宗复位,神龙元年(七〇五年),中宗视事,结束了武则天「周」的天下,唐朝的国号,才正式恢复。退位后的武则天被尊称为「则天大圣皇帝」,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武则天因病一命呜呼,享寿八十二岁。这位旷世的奇女子,总计她一生中掌握政权前后凡四十六年,其中以皇后干政为时二十四年,太后称制为时七年,登基称帝为时十五年。武则天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