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吃法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憶舊之十——野菜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8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野菜 无锡 吃法

    而有三角。」此菜既然在冬至后生苗,则开春时丛生嫩叶。已可采食。在新春时,为了讨口采,往往多吃荠菜炒年糕,俗称曰,可以聚财。其炒法是将采囘来的荠菜去根,洗净后,加一些,加入切片的年糕,白色的糕,绿色的菜末既好看,也带有荠菜特具的香味。另外荠菜也有几种吃法。一是将荠菜切碎了不必斩细,用来炒肉丝。其次是做荠菜豆腐羮。由笋片,豆腐、猪血、肉丝等煑羮,加入切碎的荠菜,再加太白粉加稠,吃时略洒胡椒末,其味非常可口,江南一带小吃店里,往往有此一味菜。马兰头,本草云:「马兰

  • 文章深秋採駝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2期  作者:高志林 出版时间:2008-12-10
    关键字: 驼菱 采摘 乡俗 菱哨 价值 吃法

    出的声音有点近似。不要光看玩童的手脚笨扭,可嘴却灵巧得很。一个菱壳两个孔,竟能吹出五花八门的声音来,有似曲声的,有似鸟叫的,也有用作打「暗」号的粗声,用作通知的尖音,更有大湖长河边上于朦胧月光下吹响尖声怪音的,这是在通知「误入菱花荡,魂摄不得归」的采菱姑娘们快点归来呢。绍兴的驼菱有许多种吃法。最常食的就是煮熟去壳囫囵吃,可以吃出一种「栗粉」味来,既粉又甘,既干又糯;其次是煮菱粥吃。菱粥比藕粥佳。藕片入粥,会使粥变成紫褐色,给人一种不干净的感觉。而菱粥却没有

  • 文章黃魚七兄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5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05-06-10
    关键字: 黄鱼 七兄弟 黄姑鱼 话题 销售 吃法

    我愛魚,愛吃、愛看各種魚類。雖然生在山區,但家鄕浙江寧海地瀕東海。有一七〇多公里海岸線,一九八〇至一九九〇年代從事過十多年專職新聞工作,經常去沿海漁村采訪,而我又喜歡刨根問底,除采訪新聞素材外,還非常關注山林、海洋等各種百科知識。一次,一位老漁民談起魚名時告訴我,黃魚有七兄弟,除了梅童、小黃魚、大黃魚、鮸魚、黃姑魚五種常見的外,還有非常珍貴的黃唇魚和毛鱨魚。以後碰到一些漁船「老軌」(老大),我都會向他們請教,可惜沒有碰到第二位能說出「黃魚七兄弟」的漁民。...

  • 文章峰山包羅餅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7期  作者:孫貫江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峰山 包罗饼 包穀 制作 吃法

    包羅又叫包穀或玉米。五穀中稱黍,僅次於稻,居第額位。包羅餅就是用包羅磨粉製作而成。在青田農村有種植包羅的地方,大都有包羅餅。但以峰山的包羅餅最具特色,非同一般,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包羅餅不能與其相比的。有人說,吃了峰山包羅餅真有些「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慨。也有的說,「此餅應是峰山有,走遍青田無額家。」言雖有誇,但卻是實清。峰山是青田的「北極」,山高路遠。隆冬時節,常常是,我們這一帶還是細雨濛濛,在峰山已是銀妝素裹,千里封凍了。特殊的天氣條件加上地多田少。一年三...

  • 文章海溪粉乾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1期  作者:李佐良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乡情 海溪 粉干 作法 吃法

    的亦可自己来。米粉团捣透后放进一个小木桶内,木桶底部是一个浅盆形有许多小孔称为粉干善的铁器。木桶上面有一根长硬木,利用杠杆原理压迫木桶里的米粉团,挤过小孔成为粉干丝。粉干丝再放在蒸龙炊,炊的火候大有讲究,太熟了粉干丝会粘在一起,太生了粉干丝会断,煮米粉的汤水混浊不清,会糊。每作(批)制作时间约须四小时,全是男人担任。蒸好的粉干丝由四个妇女切成卅公分长的一段段,再一撮撮晒在粉干笠[2]上,每撮粉干丝两头向中间翻过来一点,称为摊粉干。一撮为一版,二版相对

  • 文章也谈臭豆腐干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有林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臭豆腐干 正确制法 臭卤 臭豆腐干吃法

    待有臭味时即可泡制,泡时大约在晚饭后收拾厨房完毕,将要泡的豆腐干洗净擦干后投入,扎紧坛盖,并且不要忘记在明晨九时以前去试夹一次(用淸洁干燥的筷子绝不能用手)过硬过热均不理想,过热时即夹不起来了。又家鄕老太太们过了六十岁以后有吃长斋的风气,所以家中有吃长斋的老太太时,臭卤坛要备荤素各一个,即素的没有倒入虾壳汤的。二、臭豆腐干的吃法经常所见的大槪只有下列三种:①蒸:把臭豆腐干夹起冲洗干净后平铺在碗内,不要重叠,也不必捣烂,不要加水,仅在中间加一点酱、辣椒、浇

  • 文章麻籽兒豆腐、沫子和一本萬利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8期  作者:劉漢久 出版时间:1979-01-05
    关键字: 麻籽儿豆腐 沫子 经济价值 吃法 作法

    煮熟,就可以盛在碗里,浇上卤汁而吃了,卤汁当然更是可繁可简各自随便。可想而知,它那里是什么豆腐?这或者是由于我鄕喜欢「吃豆腐」而赏它这个美名吧!前述浇汁的吃法,算是较为高级的文雅的;一般吃法,是把葱段、姜条、芥粉、蒜头、咸塩等等酌料,同时放进煮到八九分熟的「豆腐」锅里,再用文火咕嘟三两分钟就大功告成了。它在锅里刚一滚沸,其淸烈芳香就冲过锅盖边隙而出,人在距离三五公尺之处,吃过的人足可断言美味在锅,没经验的人,必惊异于「此味祇应天上有」了!掀起锅盖一看,只见

  • 文章談古論今話麵條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章景松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面条 汤饼 煮饼 制作 吃法 小麦

    新名字所取代—不托(亦写「钚托」「馎托」)。《新五代史·四十》就有皇帝内宫「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的记载。北宋后期「不托」的形状逐渐固定成细长条。「面条」的名字便应运而生。沿用至今。元代时,已有将面条加工成「挂面」出售了,《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介绍和尚裴如海馈赠潘公的礼品中,就有「些少挂面,几包京枣」。明清以来,特别是现代,面条的制作和吃法都有明显的改进和发展,种类繁多,风味各殊。什么捞面、卤面、焖面、烩面、炒面、拌面、冷面、汤面、煨面,多达四五百种,特别

  • 文章滿人生活的習俗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王盛濤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满人生活 习俗来历 不吃狗肉 不打乌鸦 祭祀肉吃法

    没有的一种特殊吃法;被请的客人,祇是和主人来个见面礼,即上炕入席,没有烧酒招待,只是吃肉与饭;大多数是坐在炕上,使用炕桌,也有的使用地桌,每桌四人,桌子上面放着一块宽约一尺半长约二尺半的木作方盘;方盘里先放几碟酌料……醤油、菲菜花、虾油、豆腐乳等几样配着沾肉吃的东西。然后先上白肠白肚,随后上「白片肉」及「血肠」,(注:将猪血放进五香粉及醤油灌在猪肠子里煑熟后切片吃。)最后上排骨肉或瘦猪肉,必使每位来的客人吃饱吃够为止。饭是多半采用高梁米红豆干饭,很少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