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厦门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給一枝釣魚竿勝給魚吃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3期  作者:丁連淑華 出版时间:2016-02-01
    关键字: 探亲 工作 厦门

    先夫是湖北省枣阳县乡下的贫穷人家,少时为了求学,离乡背井负笈省城。适逢乱世,艰困当中仍刻苦向学。抗日军兴,先夫投笔从戎,加入青年军。胜利后,原本再回学校读书,却遇内战烽火,神州鼎沸,因而辗转迁台。与亲人从此天涯分隔几十年,到他离世之前,未曾再踏上故土。自蒋故总统开放探亲之后,先夫就不断的寄钱回乡给弟妹。1990年我代夫回乡省亲,发现当时的大陆真是一穷二白,姪儿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才几十元人民币。回台后,就想替姪儿们在厦门找工作,起初先夫反对,他认为湖北到

  • 文章厦门的郑成功读书处

    来源期刊:《同安》 第78期  作者:彭一萬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厦门 郑成功 遗址

    解放前,厦门诗人苏寿乔「游太平岩口占」诗曰:石倘能言自能笑,当年高读有出声。横流沧海骑鲸去,世不太平心太平。大凡奇人硕彦,总是发愤读出的。郑成功是一位儒将,他曾在太平岩住过,在戎马倥偬之际,常率子郑经在这里攻读,故有读书处遗址。郑成功纪念馆前馆长、诗人张宗洽撰联曰:石不能言,何开笑口?王虽尙武,亦喜读书。前厦门市图书馆馆长、诗人李禧的「读书处(即太平岩)」诗曰:青衫焚毁更陈词,孺子宁惭王者师。受绶漫来黄石笑,文章曾服绛云奇。木棉照字红熔蜡,书带摊经绿入帏。输与

  • 文章古同安 今厦门

    来源期刊:《同安》 第96期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同安 厦门 陈化成 《泉州府志》 厦门志》

    欲了解厦门的历史,必先树立一个「古同安今厦门」的概念,不然,很多历史上人和事都很难谈清楚。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才有「古同安今厦门」之说。历史上的厦门,准确地说在南明郑成功政权之前,厦门都是隶属同安的。同安划归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则是中共政权成立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后的事情。同安开发比较早,西汉许滢将军持「铜符虎节,首开草昧,永鎭斯土」。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首次设县,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自五代至明末,同安县隶属泉州

  • 文章記喉科神醫吳寶森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3期  作者:百齡老人陳仲修 出版时间:2011-03-01
    关键字: 吴宝森 喉科 医生 厦门

    吴宝森,喉科专家,精通脉理,他于前清晚期在厦门禾山文灶村自宅开设诊所,以其祖传祕方为人诊治喉疾,凡有咽喉病痛患者,经他诊治,之后无不药到病除,人称「华佗再世」,「喉科神医」,笔者当时年少,只知叫他「丈公」,却不知他与我家究系什么渊源,如今父挚长辈,多已先后弃世,无从查考为憾,谨将其医术精湛之事、略举片段如下。民国初年,国父中山先生在广州寓所突患咽喉疼痛,虽经中西名医诊治,不但无效,而且更加严重,经过一周,已至不能进食,病情万分危急,群医朿手,时有来自

  • 文章抗戰後期活躍在灌口區的台灣義勇隊

    来源期刊:《同安》 第61期  作者:李海燕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义勇队 厦门 福建龙岩 李友邦

    印象深刻。在前线,义勇队队员向日军喊话,用台湾话呼吁台湾籍日本官兵投靠祖国,应声而来者,也有立即参加义勇队。在灌口区集美、英村、后溪一带,当地居民并不觉察有义勇队之存在,因为他们在这里展开另一种工作:秘密过水潜入厦门沦陷区搜集情报,包括厦门及台湾之军事调动,社会动态,转报上面,作为战略上运用之参考。不挂招牌,不穿军装,所以外界无从获悉。此项工作在灌口区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杨定国,他是台湾省彰化县人,祖籍同安县莲花,小学毕业后由其父送回同安,在集美高商唸书

  • 文章廈門市近貌

    来源期刊:《同安》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厦门简介 特区建设 风光优美

    厦门市在宋朝时称为嘉禾屿,又称嘉禾里亦名为鹭岛。原属泉州府同安县。嘉禾之名,因产有一茎数穗嘉禾得名。民国元年设县治为思明县,二十一年福建省政府通过设立厦门市,二十二年将市区及鼓浪屿合设厦门市,禾山划为思明县,旋又废县归市,合倂为厦门市。厦门在福建省同安县东南,四面环海,与台湾省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十六世纪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华南贸易要港,海内外侨胞进出国门与侨居地的跳板。据回鄕采亲的同鄕吿称:厦门市现总面积为一五一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六万

  • 文章循小三通路線去、回返鄉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3期  作者:裘懌淵 出版时间:2009-03-10
    关键字: 杭州 小三通 厦门 鼓浪屿

    去年八月间,拟返乡渡假;请教了曾经有从金门至厦门返杭州经验的钱乡长,蒙其不弃将那次返乡的经过,钜细靡遗倾囊告知。有了足够的资讯,决定循小三通路线走,可以到从未去过的厦门观光。在旅行社加签了台胞证新台币六百元,买到飞金门的老人票新台币一一一〇元。九十七年九月十八日上午七时十五分自松山机场起飞;八时五分降落在金门机场;八时二十分提取行李后搭计程车到渡轮码头,车资新台币三百元;八时三十二分到达码头旅客中心,购船票—老人优待票新台币四二五元。九时三十分开船;十时

  • 文章钟同德敎授

    来源期刊:《鄉音》 第14期  作者:鍾國梁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钟同德 厦门大学 教授 工作成就

    钟同德敎授,1928年9月,出生于武平县平川鎭兴南村。1943年7月,毕业于武平县立初级中学,同年9月入省立长汀中学高中部,于1946年毕业。同年10月,考进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54年7月,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硏究所,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敎授学习多元复分析。1960年9月,回厦大任敎,担任基本数学函数论敎硏室主任。1960年起,兼任该校数学系副主任。1985年,兼任该校出版社副总编辑。钟同德敎授还担任厦门市数学协会副理事长;厦门市科协常委

  • 文章金門「八二三砲戰」紀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8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8-08-25
    关键字: 金门 “八二三炮战” 厦门 “小三通” 胡伯玉

    民国四十七年发生的金门「八二二砲战」已届五十周年,台北、金门两地都有所纪念。说明它的历史意义。现在金门和厦门已开放所称「小三通」,已是两门一家亲,金门成了观光区,「擎天厅」已开放观光,已是天下大变,八二三砲战它是五十年来的内战纪事。谢泌鄕长因「金门八二三砲战」而晋升少将,但他并未参与「砲战」,而是鼓舞士气建立的「战争功勋」。笔者告其曾有幸参加著名的金门八二三砲战,乃撰此小文奉陈泌公,以为记念。当时金门防卫司令官是胡伯玉(琏)上将,金西守备区指挥官

  • 文章陳辭公決定駐守金馬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8期  作者:黃震白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陈辞公 海军 金门 马祖 厦门

    政府为何决定驻守金马?此事鲜有人知,亦从未有人提及。三十八年七月,东南长官公署陈长官辞公有厦门之行,命海空军派员随行,海军总部派我前往。抵厦后即随辞公巡视各处工事及部队。晚宿鼓浪屿宾馆,海军总司令桂率公应美军第七舰队巡洋战队司令某少将之邀,在厦门相会,次晨乘舰抵厦,与该司令见面后,由其转吿美国政府对中国战局之看法,只要保住台湾、海南两岛,时局仍然有为。率公将此情转报辞公时,辞公即交代,厦门岛西北距大陆仅一海里,低潮可以徒涉,不易防守;而九龙江闽江两口正在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