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邦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刘邦与田横之恩怨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劉永光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刘邦 田横 汉朝

    汗马功劳或拥有实力的英雄豪杰们得不到立足之地,心中更加愤恨不平;因而又酿成纷争的局面。齐国田荣挟有一支颇为骠悍的武力,首先与东归彭城的楚霸王极不相容,终于兵戎相见,这给当时的汉王刘邦制造了一个大好机会,得以任用韩信,从容的回定三秦。由于项羽当时兵势仍强,对付田荣的军队,自然绰有余裕,未几田荣兵败被杀,他的弟弟田横不但代他支撑了残局,并且登高一呼,旧部迅速集合,地方豪杰们亦纷纷前来投效,不久居然转败为胜,把齐国故土全部收复;而且功成不居,把兄长田荣的儿子田广扶立为

  • 文章漫談漢文帝的母親與皇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王文明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刘邦 薄姬 窦皇后

    」魏王听了,料知自己不过为王,如果将来儿子做了皇帝,岂不比自己为帝更好,所以非常欢喜。当即厚赠许负,从此格外宠爱薄姬,几乎与正室一样。汉王二年(公元前二零四年),汉王刘邦率军攻入彭城,后被项羽杀得大败,退守荥阳。经过数月的休养整顿,又要进攻项羽,诸将都踊跃从命;只有魏王向汉王请假,回魏国探望母亲的疾病。汉王见他始终相从,未曾擅离,总认为他忠贞不贰。既然他母亲有病,就槪然允准。原来魏王尙深念着许负的话呢!他想:若要生子当皇帝,必须自己先立基业,方可造成帝系。如果

  • 文章與我豐縣最有密切關係的外鄉人物——司馬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善之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司马迁 刘邦 史记

    到彭城(徐州)他为什么急于到这一带来呢?因为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曾在这裏逐鹿天下,是决定胜负的大战场—想当年叱咤风云力拔山岳、武勇盖世的项羽,沙场百战,所向披靡。神威控四海,豪气振山河,自许不可一世。讵料韩信施奇计,九里山十面埋伏,一擧击溃楚军,又挥雄师,追亡逐北,围项羽于垓下,江东子弟全军瓦解,只落得英雄泪洒战袍,乌江绝命,这些事情,早已引起司马迁的兴趣,他认为在这一带采访一下,将来对于写历史,必有很大的助益。果然不出所料,被他发掘到了很多事迹。司马迁

  • 文章也谈刘邦的故乡情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程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邦 故乡情结 丰沛情

    近期《沛县汉文化研究》(沛县文化研究会编,非正式出版)一书收录了李鸿民生生「刘邦的故乡情结」文稿(以下称李「文」),此文竟把丰沛县人民对汉高祖刘邦的感情割裂而论。这在千百年来汉史研究领域极为少见。亦令一向团结忠厚、纯朴可嘉,自誉「丰沛一家」「丰沛不分」的丰沛人民读后大惑不解和伤感动情。世人皆知「丰沛」指的是江苏省徐州市丰、沛两县,其实「丰沛」还是一专用名词被历代人民尊为「帝王之乡」。对于「丰沛」作为「帝王之乡」代名词的来历,《辞海》、《辞源》等记载甚祥

  • 文章帝婿張敖與貫高的一段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明哲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刘邦 贯高 张敖 史事

    吕后只生下一个儿子和一位女儿,儿子盈由高帝册立为太子,即是后来继位的惠帝,女儿被封为鲁元公主,嫁与张敖为妻。鲁元公主最受宠于吕后,一直养尊处优,爱如拱璧。可是事情忽然发生了变化,高帝自征伐匈奴受挫而回,鉴于匈奴拥有擅长弓箭的骑兵数十万,厉害无比。自问自己军中骑兵甚少,机动性远不及匈奴。即使再予征伐,也无胜利把握,而匈奴却屡犯边境,到处骚扰,民不聊生,刘邦为此整日闷闷不乐。功臣刘敬,目覩此一情势,乃献和亲的计策,劝高帝将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冒顿,两国结亲

  • 文章漫谈刘邦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王聞鳴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刘邦 出身 芒砀山起义 函谷关

    一、出身刘邦于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元前二五六年、民前二一六七年)九月出生在江苏省丰县中阳里,长颈高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其父料非凡儿,所以取名邦,因是第三子,就以季为字。父亲名执嘉,为人忠厚,颇受里人尊重,年将及老,人皆称他为太公。母亲王氏名含始,与太公同年,因被称为刘媪。世代务农,颇有田产。先有伯及仲两个儿子,都随父务农。刘邦渐渐长大,不喜耕田,专好游荡,太公屡戒不改。伯及仲娶妻以后,伯妻素性悭吝,见刘邦身高力壮,依然好吃懒做,坐耗家产,心内既生厌

  • 文章劉公邦文老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陽世子女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刘邦 丰县褚庄寨 茄萣国民小学

    先嚴劉公諱邦文府君,江蘇省豐縣人。民國十一年農曆正月初十日出生於祖居豐縣褚莊寨,家中兄弟姊妹共九人。民國廿七年日寇攻佔其所就讀之初級中學,父親遂加入游擊隊抗日,卅一年擢昇連長,卅八年隨同部隊遷台之前,曾任江蘇淮陰縣警察局督察、水警隊長以及保警分隊長。父親於民國四十四年自部隊退伍後即赴花蓮師範特師科進修,畢業後獲分發任職於茄萣國民小學。服務其間再赴台南師專研習結業,其後轉任教於喜樹國民小學迄於退休爲止。父親教學認眞負責,以身作則,對學生的人格品行尤其注重,...

  • 文章鳳鳴塔今昔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凤鸣塔 刘邦 朱陈村 汉高祖庙 压气台

    之有城莫究其始,至秦始皇筑台,以压王气,相传尽去甃[2]城之砖,谓之剥皮,凿四隅为大池,谓之刖足。各深丈余,则丰已非完城矣,……」还有丰县志卷一封域类十一页「秦沟,县东南三十里,华山之北。史记秦始皇东游厌天子气,凿驼岚二山,复濬其沟,以断王脉,即此。今淤。」尽管秦始皇极力破坏王脉,厌制天子气,然仍无发生作用。据丰县志卷十五古蹟类三页记载:「龙雾桥县东北九里,太公治田,高祖母媪馈食,偶遇大雨,雷电晦冥,母媪避于桥下,太公往视之,见二龙交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 文章刘邦的故乡情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鴻民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邦 丰县 故乡情结 历史表现

    纵观古今,怀乡之情人皆有之,而且,愈是到了人生暮年,或者离别家乡愈远、愈久,思乡之情则愈深、愈切,虽帝王将相亦不例外。然而,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对家乡盛情一往情深者,在中国皇帝群体中并不多见。刘邦的故乡情结固然强烈表现在征讨黥布,途经故乡,置酒高会,留下千口绝唱《大风歌》的那一段动人故事上,其实,渊源有自,考其一生经历,亦从未淡化过对乡土、乡亲的悠悠情思。从家乡走出,再回到家乡,汉高祖刘邦完成了他故乡情结的放大与升华。芒砀起义之前,刘邦是沛县泗水亭长,为秦王

  • 文章刘邦兴农策略与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孫啟善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邦 兴农政策 传统农业 技术体系 形成发展

    提要:刘邦初起丰沛后,出师秋毫无犯,灭秦约法三章,实行轻徭减役,使他深得民心,消灭了暴秦、战胜了强楚、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西汉立国以后高祖和文、景诸帝又出台了一系列兴农政策,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国力。两汉始终把「重农贵粟」作为重要国策,采取了九条措施,使农业得以科学的发展。两汉继承了原始农业和列国先秦农业的精华,集大成为传统农业技术体系。使汉代农业在工具改革、耕作制度、水利工程、栽培技术、畜牧兽医、果菜生产等整个大农业都比先秦时期有了突破性进展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