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季洪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劉故資政季洪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刘季洪 家世 履历 性情 家人

    刘季洪先生民前八年农历三月三日生于江苏丰县,祖父溪山公,父峻川公,均补廪秀才,耕读为业,先生兄弟四人,先生居季,本名钟,字季洪,后以字行。两岁失怙,赖母李氏含辛茹苦,抚字劬劳,以至成立。六岁入私塾,旋进县立高小,因家庭经济困窘,毕业后乃就读公费之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民十考入北京高师(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后出国留学,亦研究敎育,专精于斯有年,故先生毕生从事敎育工作。为人师表,首重身敎,先生生活极有规律,毫无不良嗜好,且淡泊名利,劳谦自牧,故深获学生景仰

  • 文章劉院長季洪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刘季洪 教育统计学 社会教育 西北大学 考试院

    东北大学于二十五年冬因中日战争自北平校开封,借读河大,承季洪校长照拂,猥承培育,嗣改国立,始校西安。其生平列入东北文献,用示追念。(大任)刘季洪先生民前八年农历三月三日生于江苏丰县,祖父溪山公,父峻川公,均补廪秀才,耕读为业,先生兄弟四人,先生居季,本名钟,字季洪,后以字行。两岁失怙,赖母李氏含辛茹苦,抚字劬劳,以至成立。六岁入私塾,旋进县立高小,因家庭经济困窘,毕业后乃就读公费之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民十考入北京高师(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后出国留学,亦

  • 文章国立东大的恩师刘季洪先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張書文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刘季洪 东北大学 迁校 河南大学 教育工作

    理天津市长,后任东大法学院长臧启芳先生为校长,并兼文学院长,白世昌为法学院长,另有曹树钧、苍宝忠等仅十数人襄助校务,办理浩浩荡荡五百余人的迁校工作,于廿五年夏分批迁到河南。幸好北平与开封相距不算太远,教育部长王世杰先生与陈果夫先生帮同商定,暂借河南大学为临时校址,当时河南大学校长为刘季洪先生,渠对东大学生特别照顾,腾出大礼堂的全部,暂充学生宿舍,又将河大教室让出数十间,并请河大一流教授兼任课程,在流亡期间得以弦歌不辍者,实利赖焉。刘校长不但维持大众吃、住及教学

  • 文章早年就讀師範學校回憶記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刘季洪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刘季洪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教育

    我在幼年是先讀私塾,以後又進縣立高等小學。民國四年高小畢業後,發生升學問題。當時高小是縣中最高學府,距我家一百六十華里的徐州城也只有一所省立第七師範。如果要進中學,就必須前往省城南京,但相距千里,費用又高。我因年幼尙難自顧,家中亦無此經濟能力,所以高小畢業後,就在家暫時自修。在這期間,由於沒有升學目標,很感無聊,每天大半時間都是看三國演義、水滸傳一類的舊小說。等到民國五年暑期,還是徬徨無路,適巧遇到鄰村隋寨的隋俊儒君,他年逾二十,曾二次報考第七師範未取,...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