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公益共返回2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侯故長長傳勛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侯传勋 悼念 书法 校长 公益

    、「篆书选介」「诠释章太炎说文部首均语」、「侯传勋先生书法集」、「黄河流域文化城」等书,曾获政府颁奖,为士林所乐道。先生热心公益,关怀桑梓,数十年来担任河南同鄕会理事、河南大学校友会总干事、中原文献社社长,并被礼聘为行政院、中国农民银行等机关书法社敎授,经常膺选为公私立团体及个人书法展览评审委员,默默耕耘,不求闻达。先生身心素称康健,然以治学治事百务丛集,损耗颇多,近年患心脏病,月前曾住荣民总医院诊治,遵医嘱返家服药静养。本月初病势突然转剧,经送三军总医院急救

  • 文章夏效禹先生逝世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夏效禹 性格 公益

    夏效禹先生,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人,中央军校曁宪兵学校毕业,精明强干,忠诚勇敢,累建功勋,曾任宪兵第七团团长,追随先总统 蒋公三十余年,备承信任。大陆沦陷,偕眷来台,退休后息影林泉,关怀国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幸于本年四月份因病逝世,享寿六十余岁。(事略待补)

  • 文章賀達喬先生年晋花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文元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陈达乔 花甲 寿辰 公益 理财

    不易,今太平县志能够续修完成公诸于世,为温岭地方留一文献,嘉惠桑梓,确属一大贡献。次关于宗谱,斯乃我中华民族的特色,更是我国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美德,桥下旅台陈氏宗亲,能在此时此地崇尙孝道,尊敬历代祖宗,使年靑一代知道世系谱牒,进而辨别忠奸,恪守纲纪伦常,更是一件光荣的事,値得一志。二、热心公益奖助淸寒:陈先生天性克勤克俭,一生理财有道,且有贤内助笑娇姊从旁鼔励,育二男二女膝下承欢,兰桂齐芳,因此非但家和万事足,而且经营各种事业,每多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前途眞

  • 文章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7期  作者:馮宗韜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父亲 秀才 禁赌 相维公益

    相维公益」四个字,我觉得尙是名实相副。父亲禀性纯笃,不尙虚荣,但对人家有所求,均不忍固辞。故鄕风俗,有些富户望族,老祖亡故,要擧行「开丧大祭,特别隆重的一种典礼叫「点主」,敦请德崇望重的人做点主官。有一年虹桥倪鎭南先生府上,特亲来礼聘父亲担任点主官。母亲很反对,当然是她依迷信的立说,但父亲认为人家诚敬礼聘,是推重我,在这个县里或附近地区可能打不出其他较有德望的人,我怎可辜负人家的一片诚意,乃决定应聘。去来都是派轿子接送,过一日囘来时轿后架上还绑着羊和猪腿。这种

  • 文章留芳百世的曹仲植先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9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2002-11-15
    关键字: 曹仲植 捐赠 轮椅 赈灾 公益

    籍隶江苏省常州市的曹仲植先生,民国纪元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农历十一月初四出生,幼因家贫,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亦未得任何祖上荫泽,其之有今日的辉煌业绩和丰富学养,完全是他自己后来的努力奋斗,诚信经营,倡言「服务使人满意,就是自己的成功」与孜孜不倦、虚心学习所获致的成果。似此情形的人,无论是过去或现在,本国或外邦都不乏其例。而难能可贵的,在于先生致富后能一本「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正确理念,从事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参与创办「生命线」协会(原名自杀防治

  • 文章常州市領導會見余紀忠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8期  出版时间:1999-06-15
    关键字: 余纪忠 公益 教育

    常州市领导孟金元、曹锦成、赵显贵、杨大、张晓霞、万溢涛、王如青等亲切会见了台湾中国时报系董事长余纪忠先生、夫人余蔡玉辉等一行九人。市长孟金元向余老先生一行介绍了常州市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特别指出华英文教基金会的设立带动常武地区的人才培养、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余老先生表示,自己很愿意做一些对社会公益的事情,觉得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师资则在中国教育中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他还关切地询问了常州市少年科学艺术等培养基地的情况。

  • 文章心靈之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2期  作者:朱小波  出版时间:1998-12-15
    关键字: 汤锦文 公益 捐赠

    一位八十五歲的老人在台灣艱苦度日,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然而,他卻捧出了六〇〇萬新台幣,資助武進兩所中學,實踐了他與愛妻的……

  • 文章嵊縣宋子雲先生家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5卷 第7期  作者:張謇撰 出版时间:1973-07-30
    关键字: 宋景祁 嵊县 公益 赈灾 慈善

    君宋氏,名景祁,字子云,浙嵊县人,少孤贫,未能竟读。业茧丝,往来苏沪间。积勤自励,家乃日裕,顾君以亲不逮养,时感于无父之痛,尝置莹田供祭祀。且推爱于族党,家人从之,一门以内,雍雍如也。君商有所赢,斥供地方公益事,不少吝,桥梁堤路,经君修缮者,完整逾旧。淸光緖丁未,县西湖头庄火,一村皆烬,己亥、庚戌、壬子,又频患水,田庐漂没,君先后筹赈,全活无算。癸卯,集同人建因利局,贷金济贫乏,使自为生,经营廿年,无倦色,人以为难。年六十,朋好欲寿君,君止焉,输觞资于局

  • 文章热心地方公益之江梦生先生传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3期  作者:陳載道 出版时间:1974-03-30
    关键字: 地方 公益 江梦生

    公讳花,谱名若干,字梦生,晚号晦伯,祖腾蛟公由温岭盘马山迁居黄巖,年廿三与胞兄梅渡、堂兄素峰先后擧于鄕,兄弟登科,鄕里羡之,公捷贤书后出,署福建屛南县知县,有德政,升龙岩直隶州知州,光緖卅年,因胞兄梅渡逝于贵州贵东道(恐属笔误)任所,更鉴于淸政日非,遂挂冠归里,衡门课子姪,并致力于地方公益,如修葺文庙,发扬中华文化,建设澄江利涉桥,以利行旅,创办䘏嫠会,长生会,以敬老抚孤,曾获层峯颁赠「有功名敎」与「急公好义」匾额以彰功勚;当国民革命军入浙,道经黄巖时

  • 文章(人文风情)旧时宁鄕的公益事业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5-01-20
    关键字: 民间公益 公益设施 救火会 慈善堂 警报台

    旧时的宁乡县城,尽管地盘不大,人口不多,又处在封建时代,但并非一切都是腐朽糟粕之处,然而,慈善堂、储备义仓、救火会等诸多民间公益设施,足能表现出在宁乡人与人之间以关爱为本、慈善为怀的社会和谐氛围,使得人们遇难有搭救,遭灾有赈济,猝死有人理,孤寡有怜惜,成为不可或缺的民间公益事业。人的一生谁都祈求平安吉祥,但难免有旦夕灾祸,唯火灾最难抵御。然而,宁乡县城四街各有一个民间组织救火会,备有手动救火车(又名「水龙」)和多种救火器具,并拥有一支由年轻壮汉组成的纯

共236条记录 1/2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