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宵节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如诗如画的平遥元宵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家乡习俗 童年回忆

    我少小离家,客居山西省城太原已近半个世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里的元宵节红火也很好看,但我总希望能老大还鄕,回家鄕古城平遥鄕下,再过一回充满儿时甜蜜回忆的如诗如画的元宵佳节。彩报报春来我们村叫侯郭,在平遥城北八里;那一带,元宵节一闹就是三天。正月十四,家家街门上方要贴「报纸」。「报纸」由四张正方形的彩纸组成,下面是「穗子」,如四个横排并列的「只」字。上面写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风调雨顺」等等,内容大抵同于春联的横批,都是喜庆吉祥的词语。只这一贴

  • 文章(鄉情小憶)梓里年景:童年樂事總難忘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风俗习惯 蔬菜 王审知 元宵节

    的半老徐娘,肩担着蔬菜或水果,在福州市上穿街过巷的叫卖。据说,福州在战国时是属于乌诸国,至唐朝王审知始予归化,这些妇女装束乃系乌诸遗风;是否史实,有待史家考证。惟此一地区的元宵节活动,确与各地不同,且极其有趣,兹介述如下飨读者。

  • 文章舊年談舊俗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春节 故乡风俗 元宵节 除夕 丰县

    中断。蒸馍的日子,习惯上都要选个双数日子。大部分人家是选在腊月廿四日这天。因为在廿三这天,要将皇历头—灶君上面的月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送灶君时留下来的。—烧去,表示送灶,家鄕似乎没有送灶的俗礼,只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形式而己。所以蒸馍前,凑着廿三日这天淸扫一下锅屋—厨房。廿四就可以淸淸焚爽的蒸馍了。廿四如果来不及,就在廿六或是提早在二十、廿二日,也无不可。选个双日子,无非在讨个吉利。如果再延后到廿八日,就有些太紧凑,做其他的事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蒸馍也有一种习惯上

  • 文章元宵佳節——朱門瑣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詹國祥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元宵节 往事回忆 乡野趣事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朱门总有些新鲜玩意儿与好戏看。那年的正月十五,适逢外祖母六秩华诞,张灯结彩,喜庆华堂,因此比往年更热闹,更好玩。嫣红姹紫,燕语莺歌,二十四座彩船,全由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划著,烟波翠黛,粉面桃腮,随着舟舫摆动。一到城门口,少爷、小姐、娘们、丫头,由朱门跑出来看热闹。有搭毛、有辫子、有挽簪的、有扭卷的,也有的清汤挂面,额前飘着浏海。四乡的人都放下活儿,有的前来酬神许愿,有的赶来做生意,也有的跑来看戏摆赌,所以人山人海,如似蜜蜂涌聚,蜻蜓

  • 文章如诗如画的平遥元宵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平遥乡俗 刘恒 游黄河 高跷

    道备」。三个村「鸡犬之声相闻」,许多人家还沾亲带故,像我的五婶,娘家就是「道备」,因此,元宵节各村闹红火的队伍便年年互相走动。「游驾」出名的是高跷,在正月十四至十六间必择一日来我们村。队伍的前导是以敲钹为主的鼓乐,后面跟着三四十架踩着的高跷,踩高跷者都著戏装,有扮像俊俏的小媳妇,也有像猪八戒一样的丑八怪。随着「叮铛、叮铛」的钹声,高跷队沿街有节奏地夸张著行进表演,那扭揑作态常使人忍俊不禁。一条长木凳挡住了队伍,高跷队高高兴兴折向街旁好客的大户人家的「庄儿

  • 文章漫谈元宵节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元宵节 元宵 民间传统 节日成因

    农历元月十五日是吾国传统的「元宵节」,全国各地都非常热闹庆祝,查此节日的形成,已有漫长的岁月和其原因,当以民间需要,宗敎影响及官府提倡三点分述:㈠民间需要:吾国戏剧起源很早,往昔民间农忙,所以各种康乐活动大多在冬春季节演出机会较多,因一般传统习惯到年终新春时段,各行各业都会暂时停止休息,囘家去过「团圆年」,既是阖家圑聚,当然要欢乐,惟春节年初前几天,人们要相互「拜年」,探亲访友,迎宾送客,还要「接财神」、「送家堂」等等。若把人、神、鬼这三方面事情都办

  • 文章故鄕人應知故鄕事(九)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劉毅夫 出版时间:1989-05-01
    关键字: 正月 拜年 花灯 元宵节 年俗

    要吃饺子,还要吃粘饽饽。到了初六,就开始吃家常饭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再吃饺子,同时于十三开始,每天晚上要「散灯」,家里到处都要点灯,灯笼也要拉到灯笼竿去。过了十六,才算过完元宵节,实际上也过完了年,嫁出去的姑娘,于初六到十四这几天都已回娘家来过来了,所以一过十六,年也过完了,人们早已脱去新衣、新鞋,又穿上了乌鞡,开始准备春耕的工作了。开粪堆的长镐坏了,就要到鎭上去买新的,犁头旧了,也要换新,所有春耕农具,也都要检査,还有骡马的蹄铁,磨了一年,也该换新的了。在过

  • 文章憶長白燈籠店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7期  作者:錢世昌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长白 灯笼店 定海 元宵节

    指路,只得用灯笼来代替,碰上大风天,往往被风吹灭,找风小地方用火柴引燃后再赶路。购买灯笼者是捕鱼渔民、船工走运输、农户人家生活较好者,最多的是城关有钱有势的人家,开商店、开行、开银楼、布店、米店等老板家庭。渔、船民夜间驶船行走,在桅杆上挂一盏灯笼,能安全捕鱼或航行。店主销售灯笼旺盛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五—七天时间,城关居民素有出夜会(现在称作闹元宵节)的传统,在夜会的场面上,眞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齐出家门观看出会的情景。领头的有大头(用假面具套上)手拿巴蕉扇与竹月

  • 文章正月半接大財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2期  作者:旡咎  出版时间:1989-02-20
    关键字: 无锡 台湾 元宵节 接财神 民俗

    今天是中华民国七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农历是己巳年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过去我们在故鄕,正月半家家户户都要接大财神,俗称请大路头,祈求财源茂盛,五谷丰登,此乃流传已久的风俗。今日台湾复兴基地,社会愈繁荣,生活愈富裕,金钱的用途也愈广,大家希望财神爷特加帮忙照顾的心理愈殷切;所以在正月半,尤其商店,也都要热热闹闹大放鞕炮,恭接财神,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农人希望五谷丰登六畜肥壮。下面是财神的故事传说。各地的财神,都有不同的神像,此地

  • 文章請門臼姑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期  作者:鳳子  出版时间:1971-03-20
    关键字: 元宵节 请三姑娘 请门臼姑娘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故鄕有一种风俗叫「请门臼姑娘」也叫「请三姑娘」的事,这完全是太太,小姐和女孩子们的事,参加的全体是女性,男人不论老少一律不许与问的,她们在元宵节晚上,叫男人统统走开,关上大门,在门角落裏把一只畚箕覆在地上,由两个六、七岁还不懂事的小女孩子,在两边把畚箕的口扶起,前面点着香烛,烧过纸钱,磕过了三个头,就跪在地上,向着畚箕问:「三姑娘!我家今年财运好吗?」,小女孩扶起的畚箕口像点头似的顚动几下,表示好的。又问:「三姑娘!我个人今年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