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教共返回9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世浙籍名僧新傳初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2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5-12-30
    关键字: 僧人 佛教 传记

    長年寄居歐西,幸承行周張先生不棄,遠道以其上志高才所主編之浙江月刊逐期郵貽,俾廣識見,此刻余除對其如許之盛情與優誼,言及亦得加深銘戢外,且特仗其鼓勵,撥冗勉力,謹就個人歷來硏讀釋敎藝文所累積於案頭之部份,有關中世浙籍名僧畢生事佛傳法興化、發皇古越人文精神等零簡散策,略予理董排比,而成此新傳初集,一則以資張先生用爲浙江月刊補白,再則藉表余對歷代浙籍高僧大德,矢志弘演人生學術曁一意恢宏中華文化之景仰。尙祈四海方家,不吝惠賜指正。一、釋智威新傳釋智威,俗姓蔣【...

  • 文章再返鄉 報訊息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2期  作者:莊市人  出版时间:1997-09-10
    关键字: 返乡 宁波 佛教 庙宇 中医

    慈眉善目 深藏不露回忆是甜密的,回忆也有是痛苦的,唯我当回忆起童年在宁波故鄕时的诸般情节,总是感到交关甜蜜。当年的宁波故鄕,佛教非常兴旺,年长的阿婆阿婶们,人手一串佛珠,口中呢呢喃喃,唸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有部份家庭,家里专设佛堂,供奉的是「南海普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桌上红蠋高照,香烟绕袅,显得宁谧祥和,其时,我尙年幼,经常跟随大人前往各大庙宇拜佛,那些大庙宇的气派非凡,黄色桃高围墙,高耸的大门(中间是正门、两旁是侧门)、门前两旁竖立两根桅杆

  • 文章柳母金太夫人在故鄕靑田逝世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49期  作者:陳正教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金太夫人 佛教 丧讯

    柳母金太夫人生於民前十年,逝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一日,享壽八十又七歲。金太夫人出生同邑降背金姓望族,然天性勤儉樸素,樂善好施,尤擅女紅。于歸柳門進前(字指春)先生後,相夫治家,敎育子女,不辭勞瘁,戚友稱賢。育有三子柏舟、柏品、柏特,均學有所成,服務社會。柏舟、柏品在歐洲經商,爲華僑之首;育有二女舜英、英女,亦已于歸成家。金太夫人生前待人接物,慷慨謙和,能忍人所不能忍,以求和諧,尤爲鄕里親友所稱道。金太夫人早歲篤信佛敎,晚年尤見虔誠,明心見性,卽爲菩提之樹...

  • 文章法門巨將——印順導師圓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6期  作者:簡東源 出版时间:2005-06-10
    关键字: 释印顺 佛教 太虚大师全集 人间佛教

    倡导人间佛教 树立菩萨行典范印顺长老,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民前六年,俗名张鹿芹。民国十九年在普陀山依清念上人〔即太虚大师戒兄,太虚大师敬称其为「平生第一益友」〕出家,法名「印顺」,字号「成正」。旋赴宁波天童寺受戒,时年廿五岁。廿九岁那年,印顺长老走访雪窦寺,第一次礼见太虚大师。四十二岁那年,太虚圆寂,印顺留住奉化雪窦寺一年,编完《太虚大师全集》,这套书,后来亦成就印顺与证严的佛法因缘。印顺以治学的精修习佛法,曾在普陀山阅大藏经,先后在鼓山佛学院、闽南

  • 文章黃公偉敎授行傳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黄公伟 《人生哲学》 佛教 哲学

    黃公偉先生,祖籍浙江省餘姚縣,明末大儒黃梨洲先生之後,清初避禍至山西省洪洞縣,前十三世祖播遷至河北省定縣北陶邱村,遂定居焉。父金岱公,字著之;母王太夫人,諱文素。姊妹兄弟六人,先生行二,姊妹均嫁當地望族。弟士奇,中央軍校第十四期畢業,除先生外,餘均淪陷大陸。先生生於清光緖三十四年舊曆十一月十一日,逝於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三日,享壽八十二歲。先生六歲即隨父讀「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名賢集」等書,並耕作田畝,祖父在家門題「耕讀傳家」四大...

  • 文章無量壽佛:玄奘大師 一三九〇聖誕誌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郭俊次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玄奘 佛教思想 弘法 诞辰纪念 悟明

    最大心愿,就是效法玄奘大师的精神,弘扬玄奘大师的思想,所以,他多年来,创办了:「玄奘慈幼院」、「玄奘学术硏究院」、「玄奘图书馆」、「玄奘禅修班」,并主持日月潭的「玄奘寺」;同时在他「中国佛教会理事长」任内,确定笔划,推动了闻名中外的「佛教玄奘大学」,同时,为了办大学,也在他手中成立了「财团法人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这些划时代创举,正是悟公师父的德业之一;也可见悟公和玄奘大师的「缘份」之深。本文不谈 悟公的「佛心慧悟」,也不述及他老人家的「佛法满人

  • 文章弘一法師與晚晴山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胡國樞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李叔同 弘一法师 晚晴房 佛教

    在杭甬鐵路的中心點驛亭,美麗的白馬湖畔,有一幢小小的精舍,這就是弘一法師的晚晴山房。一九二八年冬,弘公的好友與學生夏丐尊、劉質平、豐子愷、經亨頤、穆藕初等,鑒於大師住無定所、健康不佳,再加滅佛風潮時有所聞,徵得弘公同意後,在此結廬三椽,作爲他晚年棲息之所。弘公借用李義山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愛晚晴」中的「晚晴」二字,題名曰「晚晴山房」。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一八八〇—一九四二),從一九一八年杭州虎跑出家,共二十四年佛門生涯。以振興佛敎、弘揚南山律宗爲己任,...

  • 文章奉化竺氏與古孤竹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4期  作者: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竺家寧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奉化 古孤竹国 法号 佛教 佛法

    壹、印度僧人以竺為法號「你祖先是印度人吧?」每當在朋友面前提到我的姓氏——天竺的「竺」,獲得的反應總是這句話。正巧的是這個「竺」字似乎除了「天竺」一詞外,別無用處,似乎在我們的語言裏,「竺」字是專爲「天竺」而造的。雖然,在東漢的字典《說文解字》裏就有這個字(歸入「二」部),意義是「厚也」(更早的《爾雅·釋詁下》記載:「篤、竺,厚也」,由此看,「竺」和「篤」應該是同源詞。)然而,兩千年來,「竺)字的確只作了「天竺」的音譯詞,在活語言裏或歷代的文章中擔任過造...

  • 文章黄杨尖下觅仙踪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0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黄杨尖 仙踪 佛教 慧云寺

    麓新建了一座寺院,里面有专门祭祀葛仙翁的神殿。闻此资讯,不由心生惊喜,葛仙翁又回来了!于是便有了黄杨尖觅仙踪的想法。承定海区佛教协会童主任相邀,终于如愿以偿,日前在童主任的陪同下驱车去了那所新建的「慧云寺」,同行的还有史志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面包车在宽阔的公路上疾驶,将近黄杨尖山时拐入一条较狭些的村道,路牌上写着「高峰村」三字。这地方过去就叫里洞岙,是定海的穷乡僻壤,山路崎岖难行,出入不便,如今村道拓宽,车来人往方便多了。车子径直驶至寺前广场停下,下了车眼前一亮

  • 文章静波老和尚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釋南亭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清凉寺 静波和尚 佛教 捐赠

    我從來對寫作沒有感過興趣,所以於人於事素不留心。因此,和靜波老和尙雖同住在一個廟裡五六年,但一年見面的次數很有限,我只能就我所知道的寫出一點來供養大衆!靜波老和尙的略歷:靜波老和尙,別號淸海,江蘇鹽城人,世係與出家的經過皆不知。據聞曾參學於常州天寧寺,親近某老和尙,於向上一着頗有心得。且曾任維那,管理禪堂大衆。因此,名聞於地方士紳,受請住常州南門外淸涼寺。靜波老和尙接住淸涼寺:大槪是光緖二十幾年的事。淸涼寺位於常州南門外德安橋下數十武。據傳說當靜波老和尙...

共90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