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工具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乘篼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王果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乘兜 交通工具 民间习俗

    我有过两次乘兜的经验,那是因为往返的关系。在故鄕的山区裏,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兜,也就是竹制的轿子。一张细竹编的小型太师椅,两侧各绑一支粗竹竿作为轿架,顶上是用竹片编成长方形如竹蓆,狭的两头各捆在两条轿架上,就成了圆弧的蓬,以遮挡风雨与烈日。椅子前横放一小块狭长的木板,两端穿以藏绳缚在轿杆上作为踏脚用。前无轿帘,后无帐帷,异常简陋。因此,我虽只乘过两次,却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裏。那时我大槪是十岁吧!记得还在小学读书。有一天日本飞机突然来轰炸,吓得全城的人

  • 文章一別台北十四年(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3-07-20
    关键字: 台北 会馆 菜场 交通工具

    今昔之感。我们最后在南昌街居住,现已改为南昌路,当年买菜都到南门菜场去,菜场外面有出售葱油饼店和糕团店,香烛店等,也有小贩推脚踏车,出售辣萝卜和泡菜的,现在菜场已改建为南门市场,我去看时,那买泡菜的老人还在,仍然是推了一辆脚踏车,装着辣萝卜等卖。原有菜场内的摊贩都已安置在市场一楼和二楼,整齐清洁与当年的脏乱,不可同日而语。我看他们每家都货源充足,分门别类,井井有序,开门营业和晚上收业都有固定时间,很合乎现代巿场经营的型态。台北市的交通,最大的改变是交通工具—车辆

  • 文章象山乡下的交通工具——坐篮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8期  作者:心逸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象山 交通工具 坐篮 概述

    也,往返坐坐篮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其乐乐无比。说了一大堆,还没说出坐篮究竟是怎么样的东西,恐怕台湾出生的孩子,从未见过,不易明白。如有兴趣,请听我约略一敍:王皋女士所说的篼,与我们家鄕的坐篮,颇多大同小异之处,同为竹制的轿子,作为山鄕僻壤唯一交通工具。异者:篼仅一小型太师椅,轿杠在两旁,抬起来离地较高,周围无遮栏,人坐椅上,有居危惊骇之感。而且只能坐一人,也不便带些行李衣物。我想它比较和我们象山城里的高轿或四川重庆的滑竿类似。坐篮则不然:下为长方形底盘

  • 文章北平的獨輪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不非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北平 独轮车 交通工具 水车 粪车

    如果你告诉一个没有出过北平城的「老北平」说,在华北一带,载人载货的交通工具,多用独轮车,他会不相信,因为他看到过的独轮车,不是运水,便是运粪。在民国初年,虽然有了自来水厂,自来水的使用,并不普遍,住户用水,要靠「倒水的」替你每天送水来。这「倒水的」也是一行,这一行人淸一色都是山东大汉,每人占据一个地区,供给这一区住户的用水,别人是不能侵占的。万一你得罪了他,你只有自己去井边担水,没有人肯来为你送水。不过这些山东大汉,都是和和气气的,与每一家相处都很

  • 文章億往思今散記(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4期  作者:解項存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旅美学习 在美见闻 交通工具 睡眠习惯

    往事令人有溫馨的回憶,且有非言可喩的快慰,今將四十年前遊學的一鱗半爪記述如下,以饗讀者。有幸被遴選去美軍通校雷達班學習,於是有了第二次旅美行程,我等一行五人,計有承謨兄、我及陸軍官校廿七期畢業的群望,康樂和時民等三位老弟。於一九五九·二·二〇登上飛越太平洋的MATS航機,所經路與我一九五六年去美時相同(參閱山西文獻五一期拙筆“首途去美見聞(上)”),不再贅述。三月六日扺新澤西州小銀城,棄火車登專車,約半小時抵達目的地。該校在蒙茅斯堡營區,位於新州中東部,瀕臨大...

  • 文章翱翔萬里記感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5期  作者:戴樹勛 出版时间:1796-05-20
    关键字: 西德 记感 交通工具 苍蝇 街道 机场

    本年九月,奉命代表公司当局,去西德汉堡开会,借机到法兰克福,布鲁伯利及奥地利首府维也纳看机器,归程中东顺便开拓市场,访问了六个囘敎国家:计有黎巴嫩首鄱贝鲁特,约旦首都安曼,沙乌地阿刺伯在红海沿岸的港口吉达,以及位于波斯湾以产油而闻名的科威特,巴林与杜拜。前后共经二十七天,假如把过境曾经踏过的外国领土也计算在内,还有泰国的曼谷,印度的新德里,巴基斯坦的喀拉密蚩,以及希腊的雅典,归途并在香港小留,计经十三个国家与地区,十五个都市,航程逾万里。「交通工具的发达

  • 文章囘憶抗日期間從郵二三事(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5期  作者:承允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逃难 邮件 沦陷区 交通工具

    若不前往襄助,显见不顾公义,有失苏区体面,贻人笑柄。诸位既无一人自动愿往,拈䰗决定何如?」众无以难,遂成定例。又三十三局人员聚集在沪管局四楼大厅中,设备简单,每三四局合用一办公桌。于是为争抽屉,争桌面,纠纷迭起。余文不得不出任鲁仲连,费尽唇舌,劝大家以苏区体面为重,相互忍让。日军占领一地,为维持市面,即透过苏管局令原地邮局囘去复邮。撤退在沪各局先后接到是项命令。惟由沪起程返沦陷区手续甚繁琐,各人要向日军方领通行证,要注射防疫针,要接洽交通工具,要准备陷区通用

  • 文章故鄉過去的衣與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玉璽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故乡衣着 交通路线 交通工具 相关概述

    前进。二、牲畜——二、兽刀——有馿、骡、牛、马、骆驼等,分别述之于后:①馿子——它是故鄕最方便最普徧的交通工具。因为馿子好饲养,耐劳苦,昔日缠足妇女和老人幼儿,出门没有可以代步的,骑馿就是惟一的代步工具。若专供骑乘用的馿子,所披的鞍,比较舒适,俗称骑鞍。先在馿背上披一层松輭的垫子,再披一层厚的毯子和皮垫,上边置一木造或铁造的合于馿的背形的鞍子,两旁由一条或两条肚带,紧系于馿的肚下。把鞍系稳。鞍上的前方,有个弯形的把手,可以用手挽着。两旁各系一个镫子,可以脚踏

  • 文章烏來記遊

    来源期刊:《浦東》 第12期  作者:夏羽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同乡会 乌来郊游 泉水 土产商店 交通工具 游乐场所

    过桥后,再循石级上山,当地唯一的「台车」已列在前面。台车,是一种小型的交通工具,每辆前后四个座位,一排可并坐二人,上有布蓬,二面中空,好像上海以前的三轮车,但不用人力,有一个司机驾驶,下有轻便铁道,转侧时稍有顚簸,沿石壁行驶,全程约五分钟,如果步行,遮莫要半个小时。下台车后,再登石级,有几处商店,比鎭上稀落,但乌来瀑布,已面临目前,仰观瀑布,沿山壁而下,状为匹练,水声淙淙,不过。寻幽探胜,必须横渡对山。山上有空中缆车站,缆车凭两根缆绳,上下曳引,一车可容三

  • 文章憶談故鄕驢和馬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6期  作者:仇聖績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驯马练驴 赛马场 养驴用处

    本邑境处淮鲁之间,科学落后,交通工具不太发达,行的方面端赖徒步、人力手推车、马车、骡车、骑马、乘驴等……跑马,走驴,仅限于富有之家,一般家庭很少备有专为乘骑的驴和马,所谓:「南船北马」就在本邑起点,北上以马,南下以船,这些工具船为木帆船,马为贵物,非一般人家所能倶有,仅少数富贵之家才能养马乘骑,多数以驴代马了,所以驴在本邑是唯一的家庭交通工具,驴在本邑虽然家家都有,也多用于农事为多,所以跑马走驴,是专为交通之崇物,这些驴和马必须经过选拔训练才能称职,选马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