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共返回18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林兼之先生七秩双壽序

    来源期刊:《闽聲》 第41期  出版时间:1970-11-30
    关键字: 交通 林则彬 双寿 乡长

    本刊讯】今岁庚戍十月初五为本会常务理事林则彬兼之鄕长七秩双寿之辰,林鄕长服务交通界五十一年如一日,忠愼廉勤、坚忍卓绝,素为人所钦仰,同鄕发起祝嘏,共以寿序以颁遐齢,是序由吾鄕先进邓芝老撰述,本会理事长林崇墉敬书兹志其全文如下。(今以篇幅先刊上文、下文下期再续谨此声明。

  • 文章(同鄉人物介細)遜謙仁厚林家樞局長

    来源期刊:《闽聲》 第3期  作者:崇義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林则彬 林家枢 交通大学 交通建设

    有人热衷做官,有人澹泊名利。吾鄕林家枢(字耀北)堪为后者之代表性人物也。当林则彬同鄕荣调铁路局长之际,惯例上有推荐贤能之后任之擧,当林前局长征询当时资深之副局长林家枢时,林副局长一口婉拒,甚至曰:「即蒙好意保荐获准,亦将坚决辞职」等,使当时之林则彬局长,颇为尴尬。后来在新任局长尙无适当人选时,暂由上级之交通处处长陈声簧暂行兼代。未几,陈处长以公务繁忙无暇兼顾,遂又辞去兼职。此时,再行提名林家枢同鄕接长。而林氏义不容辞,已无法卸此仔肩矣。耀北同鄕荣升局长后

  • 文章七十年前的武昌(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9期  作者:萬耀煌  出版时间:1973-10-10
    关键字: 武昌 建设 回忆 交通 学堂

    又有靑石桥都府堤街柯逢时之公舘,因柯为某省巡抚,所以府后街等,均为山后有名的街巷。十二、再谈司门口:司门口就在藩台衙照壁前面,藩台的正名,叫布政使司,全省的正印官和州县官,都由他简放,总督巡抚反而无权直接任免,全省钱粮也由他管理,他在一省中是有实权的大官,司门口即是藩司衙门口的意思。这里是武昌商业中心,也是山前与山后唯一的交通要道,所以极为繁华,洋广杂货银楼钱庄,都集中在此。另有一条通往黄鹤楼的背街叫斗级营,也由此处进去,斗级营的特色,为袜子舖多,那时都用

  • 文章憶乘篼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王果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乘兜 交通工具 民间习俗

    我有过两次乘兜的经验,那是因为往返的关系。在故鄕的山区裏,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兜,也就是竹制的轿子。一张细竹编的小型太师椅,两侧各绑一支粗竹竿作为轿架,顶上是用竹片编成长方形如竹蓆,狭的两头各捆在两条轿架上,就成了圆弧的蓬,以遮挡风雨与烈日。椅子前横放一小块狭长的木板,两端穿以藏绳缚在轿杆上作为踏脚用。前无轿帘,后无帐帷,异常简陋。因此,我虽只乘过两次,却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裏。那时我大槪是十岁吧!记得还在小学读书。有一天日本飞机突然来轰炸,吓得全城的人

  • 文章话说交通行业三位嵊籍知名人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2期  作者:竺柏岳 出版时间:2015-02-10
    关键字: 交通 嵊州 名人 谢灵运

    记得世纪之交我刚去《嵊州市交通志》编纂组之时,曾有人询及交通行业内有无嵊籍知名人士的问题。其后,经过大量调查,当可明确答复,有三位代表人物,即,古代:谢灵运,当代:张志飞,海外:袁绍文,他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各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一、谢灵运(三八五~四三三):他是东晋淝水之战名将谢玄之孙。他的出生地始宁县辖地,由今上虞市南部上浦、章镇与嵊州市北部仙岩、三界组成,县治驻于三异镇。因此可以说谢灵运是嵊州先贤。南朝宋元嘉五年(四二八),谢灵运自

  • 文章一別台北十四年(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3-07-20
    关键字: 台北 会馆 菜场 交通工具

    一九七八年来美国定居,以后并无机会返台,到了一九九二年冬,因处理私事,重回台北,已相隔十四年了。十四年来的变化,眞是有沧桑之感。在决定返台前去函亲戚请他代订自由之家房间,回函说自由之家已没有了,已代改订教师会馆。会馆地址在南海路,交通也方便,管理上轨道,没有一般旅馆的陋习,一楼有二家食堂,取价公道,二楼大客厅有当年刘眞厅长捐存的大批书籍,可供住客取读,但离馆时,须物归原处,晚上看看书,也可解旅途中寂寞。到台北第一步感受到的是市容的改变,脑中能记忆到的当

  • 文章大陸來去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6期  作者:三不人 出版时间:1999-09-10
    关键字: 返乡 旅游 上海 交通 招待

    但愿善长仁翁大家努力捐输,使明州楼冬暖夏凉岂不快哉。慈溪县(即三北)境内公路也已拓阔,路面平坦,两旁且有防撞栏,每一村口开一缺口以便利进入村庄车辆出入,每年收费一万元,补充鄕鎭政府经费,可怜穷村交不出一万元就必须绕道而行,龙山所西门外建有牌楼,上书西门外村进入,牌楼路旁新建楼房数十间,公路旁有商品房出售,欧式建筑,花园内有八角亭,太湖石布置,售价约人民币二、三十万元,业主多系大都市退休老人叶落归根到鄕下定居。三北水路交通我童年自龙山所南门凉亭开始直达

  • 文章故鄉過去的衣與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玉璽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故乡衣着 交通路线 交通工具 相关概述

    的带子,做为绑腿之用。⑩帽子——⒈瓜皮小帽:以其外形似瓜皮,故名。由若干三角形的绸缎,或各色布片,一瓣瓣集合在一起,成为半球状形。顶上缀个算盘疙瘩,便于摘取美观。这是春秋冬三季,人人常戴的帽子。2毡帽,这是由帽匠用羊毛制的。其程序,先在椭圆球的「帽魁」上,制成中空的椭圆球,然后在水中加颜料、加热,煮成黑的、紫的,种种颜色,把球的一半,剪成两片,塞到另一半的帽壳中,恰似一顶瓜皮帽,可以戴在头上。若遇天气寒冷,可把帽内的两片放下,就把头都包起来了。这是冬日里最方便

  • 文章偃師瑣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偃师 地理交通 名人古迹

    境内的杨村而再向东流,陇海铁路乃依着邙山的南麓东西跨越县境,全面积约七百五十平方公里,民三十一年前有五十二联保,嗣改为九个鄕,洛河以北三鄕,河以南六鄕,全人口约十八万,列四等县。境内可达邻县的公路有二,一曰偃登路,一为巩洛路,后者经县城,城偏县境东北,或因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故治安方面,对洛河以南便鞭长莫及了,加之地险民强,遂多恃勇好斗,莠民至数百人持械结伙,并非奇闻;流毒所及,遇有怨隙,便少涉讼,而多凭枪决,暗杀风气特盛,俗称暗杀为「打孽」,且有职业凶手

  • 文章港梧快輪「漓江號」搭乘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港梧交通 漓江号 所见所闻

    港、梧水运交通的沧桑香港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而梧州却是桂东通往粤港西江水道的首埠。过去一段漫长时间——三十年代前后吧,港梧之间的商务,是十分蓬勃的,客运也很频繁。港梧之间的主要水道,也只靠西江的航运。当年如果搭乘英商内河巨轮,例如:大明、广英、广雄、新宁、高亚、的丽……等,由梧赴港,顺流而下,路经三水、广州、虎门、珠江口……等处,也要一个对日,才能到达,如果逆水而上,时辰还要久些。五十年代大陆当局将赴港水域关闭,英轮停航。梧、穗之间,先以原有旧式内河小轮

共180条记录 1/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