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共返回7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的高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4-25
    关键字: 中原 高粱 乡土回忆

    高粱又名蜀黍,亦称蜀秫,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稞高八九尺,叶濶大,长二尺余,茎十二节,茎稍抽拔生大穗开花,圆锥花序,实多赤褐色,为谷类之一,收获量极高,我国北方到处均产,尤以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中原地区种植最为普遍,产量最丰,品质特佳,为其他地区所罕见。高粱的种类甚多,大别分为黄罗伞、黎母鸡及米谷朵三种,实色以赤褐为多,并有赤黄、粉红、白带轻微红晕及浅红灰白相间的黎色多种。不论实色若何,而其外壳多系赤红,中原农村谚谜:「一根竹杆十二节;顶上坐个红关爷。」就是

  • 文章中原话粟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粟谷 中原 乡土回忆

    时値深秋,正是中原地区粟谷黄熟,农人忙于收割的时候,往常那金黄馨香适口的新谷小米粥饭,不久人们就要大肆饱餐了,使人不禁向往!粟谷俗称谷子,华北地区大都生产,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黄壤松土,气候适宜,所产最丰,品质特佳,与小麦并称为中原夏秋两大盛产特优农粮,也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主食。早已脍炙人口,名闻遐迩了。粟谷禾本科,一年生草本,高可五尺许。叶并行脉,似玉米叶而狭。花小而密集,圆锥花序。实为黄色小粒,去谷后俗称小米。简名曰粟,本草纲目

  • 文章中原的玉蜀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中原 玉米 往事回忆

    在政府鼓励粮食增产,推广种植杂粮声中,不禁想起了中原所产美颜如玉的玉蜀黍了。玉蜀黍又名玉米、玉麦、玉高梁、珍珠米、包谷等,它的「芳名」特多,顾名思义,除包谷一名系因其被著罩衫,层层包裹着「玉躯」,好像古代深居闺房,服饰保守,擧止谨严,不轻露面的大家闺秀外,其余五名都是佩玉戴珠珍贵的玉女雅号,充满玫丽雅致娇贵的气息,予人以高洁淸新姣美的感觉!在农粮中它是得天独厚,拥有美名最多的一种。这些美名,都是因它具有冰肌玉骨,玉容花貌,明艶照人的美颜玉躯所赢得,倘世界

  • 文章湛然居士集中的中原儒士初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孫克寬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耶律楚材 中原 儒士 名录

    有所忌讳,(此集究刻于生前?抑身后其子耶律铸刻于燕京?均未可知)削而不录(乃马眞皇后,极恶楚材,有杀之之意,死后且搜籍其家,见神道碑)否则便是蒙古建国时期,崇尙朴质,不重文字,凡事祇当面敷奏即可;(如神道碑称其「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尙致如此,况人之五藏,有不损耶?)所以没有许多文字存留,并神道碑所述时务十策,亦不见全文了。我读此集,特别感兴趣的,是集中酧唱的人物,除去一二武臣以外,多是金亡以后的中原文士。从他们往来踪迹,可以略窥当时儒士的流离生活,与

  • 文章中原文献感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风俗 同窗

    顷阅中原文献第三卷第二期。载有胡先生的河南各县风俗十五则。拜读之后。不由抅起我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所谓风俗者。因山川地气所使然。即主治者亦有转移之功也。豫省古称中华阃奥,负河洛陆海中天。开化育之先河,受嵩高之正气,居民天性朴茂士风端悫,殆所谓难动以非。易感以义者欤。古人尝说:人生斯世。即富贵寿考,最多也不过百年。在此百年之中,可使人流芳后世。也可使人遗臭人间。是以君子愼其独也。人生富贵功名。文学事业。还在其次。惟有坚持节操。难动以非者。和择善固执。易感以

  • 文章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两个无锡人参与保卫领袖 蒋公生死之战纪实(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0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79-10-20
    关键字: 中原大战 蒋介石 军阀 战争实录

    斯時,敵軍逐漸迫近列車,戰況愈趨激烈,步槍聲、機槍聲、小鋼炮聲,駁殼槍聲,喊殺聲、馬嘶聲,交織成一片戰爭交響曲,尤以車頂上的槍聲,震動車廂,囘聲更大,但半小時許後,車頂槍聲,由緊而稀而停止,且有鮮血夾雜麵粉流下,依此判斷,車頂守兵,必已掛彩,甚或凶多吉少,業已陣亡;車下步槍聲,亦漸減少,只有裝甲車小鋼炮聲,重機槍聲,軋軋吼聲不斷,子彈作斜角掠過總司令座車,阻緩了敵騎迫進速度。敵我雙方,相持到三時半左右,天色朦朦中可見敵騎以馬匹爲掩護,向前推進,或手抓馬鬃...

  • 文章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两个无锡人参与保卫领袖 蒋公生死之战纪实(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1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79-11-20
    关键字: 民国 “中原大战” 蒋介石 胡振甲

    给奖金银元十元。天大亮后,由各部队派来的援军于到达后均分别遣返原防地。是役,列车官兵阵亡一百四十余人,均予厚葬重卹;伤八十余人,发证专车运送浦口医院治疗。笔者等生还军官,均蒙个别召见,每人发奖金银元卅元,记功乙次。此役在革命军战史上颇为重要,称之为「中原大战」中之最重要战役,亦不为过。蒋总司令在战事推进中,遭逆军偷袭,险遭不测,幸总司令临危不乱、判断正确、鎭定指挥,坚持最后一分钟,加上将士用命,终于渡过难关,赢得这一仗,这眞是蒋公军事天才之发扬,成为作战伟迹之一。但

  • 文章永怀宏扬中原文化的李代表士贤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韋德懋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李士贤 中原文化 中原文献 人物贡献

    吾豫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五千年来华夏民族的蕃衍发展:历代帝王之所逐鹿创建、圣贤豪杰之所缔造经营、继继绳绳,后先辉映,无一不与此一地域有关;于是而形成中原文化的特质,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浸濡既久,积累深厚。在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于文史中,读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枚乘梁王菟园赋、傅毅洛都赋,尝可以想见其时文物的繁盛都丽。就重要人物论:张其昀先生所著中华五千年史中,就远古人物统计,有史以来至周初止,历中上伟人共二十位,而河南独占其

  • 文章参加中原文献七十七年度会议感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李士賢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中原文献》 同乡会资料 会议感怀 中原文化

    中原文献社于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假台北巿金华街一八七号国立政治大学公企中心西楼大礼堂,举行七十七年度年会,这是中原文献创刊迈进二十周年的开端。就个人而言,二十年可说是一段悠久的岁月;若以国家与文化的层面而言,又可以说是一个短暂的时刻。总统 蒋公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周年纪念词中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不止是一时一地的运动,而是继继绳绳纯一不已的事业」。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中国历史上多少的时代,因此而辉煌灿烂,代代相传,绵延迄今。我们要深知一个

  • 文章怀念中原文献董事长骏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社 中原人物志》 社会责任 马骏

    中原文献社成立于民国五十八年,至七十一年始改成财团法人,是骏公所建议,组织章程计十二条,第四条基金捐助:「本法人由周树声、张金鉴、李士贤、叶祖灏、赵寓心、马骏、韦德懋等七位先生,捐助现金新台币壹佰伍拾万圆,作为创始基金。」骏公在世时曾与安泽谈及,成立财团法人不知是好是坏,好的是财产稳固,坏的是运用不自由,近年来政府管制严紧,增添公文往返。唉!以上诸位先生,赵寓心先生住士林双子星时,每年捐伍仟元,近来失去连络,其他均已作古。安泽七十六年一月,接管经理业务

共73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