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上海共返回2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上海话集锦

    来源期刊:《浦東》 第28期  作者:隨波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上海话 上海方言 上海调笑土话 上海俚语

    上海土骂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社会没有出粗骂人的。我们的「三字经」、「五字经」已成国骂。因在下的ABCD程度浅薄,未能了解英、美各国的骂人是否也以对方的母亲侮辱对象?要请吃惯洋面的朋友指敎说明了。我们上海人也善于骂人,「三字经」、「五字经」即使是上流社会中人,逢到愤怒冲动时,也会情不自禁冲口而出,是亦眞情的自然流露,无法掩饰。此外也有本地特色的土骂,比较雅驯,尙堪入耳,譬如习闻的「小鬼」(上海口音念「举」,像「老举失配」)其意与「小赤佬」同。还有长辈骂小辈

  • 文章溶入国语的上海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童世璋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上海话 上海方言 摆平 杜月笙

    国语中流行的方言有些上海话已经渗透到国语里来,甚至溶入文字,显得非常活泼而有趣。我们经常听见有人朗朗上口,或出现在新闻及标题上,人们都习惯了,接受从上海这一大都市前所散播的语言。有那些上海话这样出风头呢?举例言之:有「苗头」、「派头」(派读如怕)、「噱头」(不读国语注音的决,而读如雪)、「野鸡」(「黄牛」也是)等等和「摆平」——这些是随着生活而来的。另外还有随着经济而来的,如「头寸」、「轧头寸」、「涨停板」、「跌停板」,涨跌停板可以引申,例句

  • 文章「阿土」探親受騙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1期  作者:里火土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探亲 上海 北京 南昌

    班机飞往香港,再由香港转搭中国民航飞抵上海,可是我的机票式样有异别位乘客,我心生怀疑的刹那?!陈先生却说:「都是飞上海的大概没有问题,请放心好了」,我就是太相信人家的话,尤其是负责人同鄕的吩咐能不信吗?!兴忡忡上路搭机飞香港去矣,到达香港暂且在候机室休息,同行有无锡丁浙生老先生公子他会说英语,陪我办理转机手续,在此致意谢谢,中国民航及港龙航空查询,电脑都没有我的名次,几经奔波折磨仍旧查不出所以然来,开往上海班机即将起飞,同行六位亦代我焦急万分,不可能他们陪伴

  • 文章上海立达学院辛勤筹建忆往——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袁頌安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上海 立达学院 创办

    二〇〇三年九月八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首届的隆重开学典礼,至今已是十周年了。年来学校积极筹备十周年校庆的一系列活动。笔者忝列校董、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更是立达建校筹备处主任,大家要我把建校筹备的过程,详细写出来,作为校史的一部分,以志纪念。佛家说:「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笔者确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回想往事,根据资料,执笔而书了。阜宁顾氏家族秉持老董事长怀祖先生「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教育,经济建设的首务在人才」之宗旨兴学。立达学院只是顾氏家族

  • 文章五十三年前家乡初次赴沪记

    来源期刊:《浦東》 第30期  作者:楊介祺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初见上海 上海见闻 上海求学

    吾家世居南汇祝家桥钦公塘东,距离上海约七十二华里(家鄕里程习惯以三里为单位,大都没有丈量,是用估计数字。)民国十八年新春,随堂兄自鄕下去他执敎的上海南市浦东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挿班读初小三年级。当年去上海,在吾鄕好像出远门,先父陪同到校。是日淸早步行至祝家桥鎭西市梢环龙桥(石造拱门桥)下堍,坐惠南交通公司七点钟班头船,从南汇西门经四团仓开来。船是木造的可容三、五十人,由铁壳小火轮在前拖着,沿六灶港西行。经积骨塔、汤家店、六灶、瓦雪村、黑桥、周浦,沿途各埠

  • 文章大陸來去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6期  作者:三不人 出版时间:1999-09-10
    关键字: 返乡 旅游 上海 交通 招待

    又有一说是气流关系,可以节省燃油,谁是谁非笔者寡见陋闻,请高明指教。在香港休息几天,办妥进入大陆旅行证件,三月五日乘东方航空公司飞机直飞上海,到达虹桥机场顿觉拥挤,较五年前繁忙,幸过关手续简化很多,经核对后就放行,取行李时因国内班机频密,所以等候时间比较长,出了机场同行赵君所投资在宝山的锁厂派车迎接,直奔他的罗店,和平村跳板桥住宅,赵君在港经营地产颇有收获,乃回馈鄕梓,乐善好施,为纪念太夫人设立托儿所,并以母亲龚秀英为名设立小学。在废墟中政府拨地四万平方英呎

  • 文章江南胜蹟从上海到南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豫园 上海纺织厂 黄浦江 上海博物馆 游历景点

    上海纺织厂」大厦之顶,看「南浦大桥」的全貌,该桥跨越黄浦江,由国人自建,新颖双塔面迭合梁斜拉桥,呈扇型分布,连引道共长八千三百四十六公尺,桥面宽三十公尺,甚为壮观。我们的游览车通过黄浦江隧道,浦东正欣欣向荣在开发中。车行南浦大桥上,俯瞰江中小汽轮拖着长串木船经过,另有一番情趣。在南浦大桥下游处另一座跨江大桥为「杨浦大桥」,比前者更长更高,有绚丽多姿建筑造型。参观有名的苏联式建筑「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出精致的红木家具,二楼有:玉器、象牙(一支大象牙上雕有各形

  • 文章抗战胜利,我军顺利接收上海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2期  作者:周靜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接收上海 周佛海 汤恩伯 戴笠 上海伪市长

    汪荣祖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写汉奸丁默邨之死一文中,曾提到伪上海市长周佛海这个人,周佛海在抗战快胜利之前,已被重庆戴雨农将军作为运用的棋子,他已向我政府输诚,戴先生策反成功,为军所用,从周佛海协助我军事委员会别働军忠义救国军第一纵第一团,团长安我华先生,接收上海市,就可知道周为我所用。我忠救第一团隶属淞沪指挥阮清源将军所指挥,阮将军接到戴先生从重庆拍来电报说:「日本军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宣布投降,要我第一团挺进上海接收」,所以我军自萧山县赶去上海

  • 文章辛亥光复上海之经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承槱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光复上海 革命党

    人心思汉,天与人归,辛亥之秋,余梦想不到上海在旬日之内,有各色各样人等,踊跃参加光复运动。直接愿受余指挥者达三千余人。初余抵上海,因北火车站一带甚为熟悉,故在一同鄕张姓裁缝店楼上租前房半间居住,月租三元,自进住此屋后,即认识楼下另一湖北黄陂同鄕,名田鑫山,做工为生,是上海在帮的弟兄,因他的介绍,我便认识了刘福标、孙绍武、王老九等,共约三千余人,都愿意同到武汉前线参加革命以御伪满军队,要我介绍或率领前去。余将此事转告于右任先生,于先生初尙不信,及余将详情

  • 文章土音土話經驗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趙長明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土音土话 沐阳 扬州 徐州 上海

    一句:「山东老,唱一段大鼓吧!」四、江北人:当年在上海求学或到过上海的苏北靑年,几乎都听到过「江北人」一词,这是上海人对整个苏北人的称呼,其含意多少具有一点恶意,而轻蔑和嘲笑则是俱在其中,所以有血性的苏北人听到这三个字是非常觉得刺耳,「同仇敌忾」之心也就油然而生。我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就是上海人口中的「江北人」是包括海州人在内的,而非专指长江下游北岸某些县份而言,事实上,上海人根本分不淸扬州话、海州话、淮阴话,而统称之为「江北话」,正如我们苏北人士分不淸

共216条记录 1/2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