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泉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綠瓷是啓」話哥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10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哥窑 龙泉 博物院 瓷器

    中国在汉代(前一四〇—二二〇)始有瓷的名称;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祖先独特的贡献,促使成为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上虞窑的靑瓷已具备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换句话说,由陶到瓷的过渡最终是完成于东汉的。从发现东汉烧瓷窑址,非仅钱塘江南岸的上虞窑,即在瓯江两岸也有类似的发现。根据《西京杂记》「粱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载汉邹阳「酒赋」提及「绿瓷是启」,不仅有「瓷」字,并且指的「绿瓷」(靑瓷、缥瓷有着越窑、秘色窑、龙泉窑的分野。)事实上北方烧瓷却是晚于南方。宋代承先启后,瓷

  • 文章唐代百丈禪師的詩咏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9期  作者:李鄕瀏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龙泉寺 百丈禅林 游石马 高棅 李俊

    淸乾隆二十六年『龙泉寺志』卷二有记:「龙井在十都龙泉院下,唐大中见二龙于井中故名。(见邑志)井石原勒僧善财为恩有龙神重造此井,辛未岁记字,亦名戏龙井,至今相传百丈祖重整龙泉,咒立石柱十八根……」以此禅林传说入咏的,有林泽盛的『龙井诗』:「登云山下有云从,闻道当年钵战龙,一塔三亭忘旧迹,只留古井水溶溶。」诗和禅林传说融为一体,耐人寻味,即使虚幻的神灵故事,也不影响至今仍存的龙井的史迹,名山胜地,往往传说纷纭,以神化创立佛门淸规的百丈禅师的形象。龙泉寺存录

  • 文章李乡浏主编《龙泉寺新志》出版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4期  作者:秦文軾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李乡浏 《龙泉寺新志》 出版 西山寺 内容简介

    长乐沙京莲花山龙泉寺,原名西山寺,梁承圣三年(544)创建,唐大中十三年(859)扩建,咸通年间懿宗赐匾『龙泉』,时僧众二三百,田产六百多亩,鼎盛一时。据《三山志》、《八闽通志》等载:寺因王木尊落发为怀海百丈襌师,名扬天下,列为名刹。清康熙年间,称鼓山涌泉、福清黄檗和长乐龙泉为闽中三大丛林。《龙泉寺新志》系李乡浏先生主编的志书,分为上下两辑。上为新撰志书,分为自然环境、沿革嬗变、寺殿堂阁、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名胜古迹、人物和艺文八章,计三十四节下为整理

  • 文章板浦「大天池」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姚祥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大天池 名胜古迹 龙泉 饮水 地方志

    大天池」位于板浦鎭东郊,是此地有名的古蹟胜地之一。相传唐朝初年,罗成率领兵马戍边,渡海到了板浦这沙滩小岛,当时正値苦夏久旱,岛上淡水奇缺,罗成视察中发现岛东干裂的沙滩地面上有一处很湿润,便将手中银枪揷入地下狠劲一挑,正巧挑出了一个泉眼,泉水甘甜,便命兵士开掘成塘,以供兵马饮用。此泉大旱不乾,四季不涸,据说是海眼子,直通东海龙宫,故称为「天龙泉」,水塘被称之「罗成饮马池」。淸末,盐运分司徐绍垣看到板浦百姓吃水困难,便将此塘开掘扩大,四周均用丈长条石镶砌

  • 文章詩選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0期  作者:李鄉瀏 出版时间:1998-04-20
    关键字: 诗词感怀 《马尾港图志》 《龙泉寺志》 悼念乡贤

    缅怀郑丽生先生惊闻郑老①[1]上仙陬,铅压心扉夜亦惆。治史精通言实据,吟诗严谨韵冠俦。龙泉志②[2]版扬文博,马尾图③[3]成集史搜。闽海神州④[4]存健笔,缅怀无限独倚楼。[1] 郑丽生先生为福建文史馆员;[2] 长乐龙泉寺志由郑老藏本出版;[3] 〈马尾港图志〉郑老参与编选;[4] 福州晚报副刊,郑老发表文章多有见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