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河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魏長城與畿上塞圍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朱丕生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建筑 防卫 绥远 黄河 工程

    二年改秦之九原为五原。后魏置,故治今甘肃省盐池县境。后魏又置,在今山西省寿阳县地。西魏置,在今山西省沁县地。西魏地域考补正:「五原,盐州大兴郡,后魏置郡曰大兴,西魏仍为五原,复又改为大兴,虽未明言置五原县,然魏置郡当兼置县。」舆地广记:「五原县,汉马领县地,后置五原县。元魏立大兴郡,西魏立盐州,则西魏有五原县。」隋志:「五原县,后魏置郡曰大兴,西魏改为五原。」按隋时之五原不在黄河之北,而迁于河南,但昔日九原及五原均在黄河之北,且位于今包头市附近,光緖二十九

  • 文章黄河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丁永華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黄河 淮河 河水淤积

    淮河下游原有独流入海水道,自南宋(公元一一九四)年黄河在南岸决口,有一部份黄水即侵入淮河下游,而与入海水道混合。迄明初(一四九四年),黄河全部夺淮入海水道,因黄强淮弱,淮水被阻,又以黄水挟带黄土,随处沉淀,使河槽高仰,延至清季(一八八五年),黄河又在北岸冲决北趋而离淮域,但淮河入海故道已为垫高,滴水不能下泄,致成废河,故名曰淤黄河。在本邑王营以东,河水干涸,不通船只,夏秋雨多季节,大水氾滥,宽数华里,沿岸田禾淹没,交通不便,为害甚巨。

  • 文章黄河(一)——河源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黄河 河源 历史文献 梅溪 源流考

    孕育中华民族千万年的大河源头,经过了近五百年的考究、探测,竟然矮了一截,少了一段,已经够人气馁,怎奈俄国大鼻子也来臭了我们一手,眞是……。一、黄河,我国的大河,中华民族藉他繁衍,他也孕育了万世不朽的中华文化。提起他,就叫我们骄傲,就叫我们对他肃然起敬。「黄河之水天上来」,不仅源远流长,在世人的观念中,他还意味着上天的恩典,宇宙的慈爱,泽被万物,无休无止的荫育者。河源究竟在那里?我先引敍几段历史文献:禹贡:导河自积石。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史记·大宛

  • 文章(忆古溯源)包头文明史的源头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6期  作者:張貴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文明史 包头 祖先 黄河 源头

    黄河古道紧靠阴山下。大禹治水,首先从冀州开始。《史记》夏本纪称:『禹自冀州始』。收录在《尙书》中的《禹贡》用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称『九洲』,把上古居九隅的观念固定下来。『说文』注释『冀,北方州也』。蒋廷锡在《尙书地理今释》中指出:冀州『其北直抵塞外阴山下』。李长傅著《禹贡释地》,亦称『北界当及阴山』。因此大禹治水是从包头故地阴山下的黄河开始。《诗经·商颂、长发》记载:『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楚辞·天问》亦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 文章汜水縣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汜水 成皋 黄河 陇海铁路 历史沿革

    于今之荥阳县城;已呈准内政部,地图已改,后以战乱未果。又汜水本为水名,在县之西南,北流入黄河。汉书「项羽大司马曹咎渡兵汜水,即此水。如淳曰:「汜音祀」师古曰:「此水旧音读「凡」今彼鄕人呼之曰「汜水」。水经注:「河水又东合汜水。按此水汉书作「氾水」读为祀水。水经注作「汜水」后多从水经注。今人间有不査,仍呼为「氾水」者。为正本源,一并志此。汜水流入黄河处称汜水口,铁公路未兴前,为黄河上下游船只必经之道;尤以上游药材聚散之码头。河北温孟武沁等县出入必经之道,亦有

  • 文章古黃河畔一古鎮——北沙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孟澤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黄河古镇 北沙镇 龙王庙 革命传统

    日寇败北,丢下了二十多具尸体,队长多山那颗罪恶的狗头还被悬挂在孟滩一棵大槐树上。这就是著名的北沙人民自发的抗日战斗,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日历翻到九十年代,古鎭展开新容,北沙在腾飞。井字形街道,高楼栉比,工商繁茂;阔大的农贸市场,货源丰裕,千摊竞销;新建的淮河大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高矗的抗日纪念碑,气势雄伟,傲视东方;迤逦的古黄河大堤,万木葱茏,古闸交映。这一切组成了古鎭绚烂夺目的风情画。北沙,一颗镶嵌在古黄河畔的明珠,曾经有过昨日

  • 文章蘭州第一名勝五泉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黎澤霖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兰州 五泉山 浚源寺 白塔山 黄河

    重修,淸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乱,全山尽付一炬,所留者仅有千佛阁、五龙宫、藏经殿、赛楼等处,屡经当地官绅重建,稍复往日面目,后更经淸末理学大师刘尔忻之悉心设计复建,这才有今日的规模。民国十三年,陆洪涛督甘又曾大葺五泉山,工峻之日,只见亭台阁榭,精致曲折,颇擅山林之胜;入门即为紫云关,上为玛尼寺,其西有崇文阁。拾级而登,凭栏远睇,黄河襟带,水光接天,城市烟火,罗列眼前;再上为三圣殿,红楯碧瓦,隐现于山坳林杪间,景物绝胜。前行是千佛洞,过去是淸晖阁,甘露、掬月诸泉过

  • 文章黄河(三)——泥沙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黄河 荷兰 水患 流量变化 含沙量 治理方案

    黄河的泥沙,给我们塡造了华北大平原,孕育了中菙民族和中菙文化。假如我们处理得当,今天带「海」字的省份,不止西边的「靑海」一个,恐怕在东边还有「渤海者」和「黄海者」供我们……。一、说到黄河,我就想起了荷兰,我曾两次去过荷兰,知道荷兰人最羡慕我们的黄河。荷兰人说:「上帝造人,荷兰人造地」。他们又说:荷兰人造地,値得骄傲,但也太辛苦了。你们中国有个黄河不知不觉中塡造了比荷兰整个国土大了百十倍的肥美土地,你们不知感激,反说「黄河百害」,未免太没良心了。荷兰地形

  • 文章地靈人傑看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衛永紅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黄河文明 山西历史沿革 人才杰出

    山西,表里山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老的黄河流域生活着勤劳淳朴的人民,这里不仅有古老的文明,更有许多令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人杰。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炎黄于此融合、繁衍、壮大,「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开创了华夏文明之源。芮城的西侯渡遗址,是人类用火的最早纪录者,夏县西阴遗址出土的半个蚕茧,证明了华夏祖先农桑的开始,而后稷于稷王山教人稼穑,仓颉造字,以及汾阴祭祀后土等等,使这块热土成为中华文明的「直根」之所在。文明是人创造的,从

  • 文章黄河(二)——河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黄河 河套地区 地理范围 文献说明 鄂尔多斯草原

    黄河百利,更富一套」,我很欣赏这句话,但是我们若再加努力,「更富的」不仅是现在的「一套」或二套、三套,而是比二套、三套更大更广濶的鄂尔多斯草原………一、一般人常说:「黄河百害,惟利一套」。这是一句不辨是非,忘祖、忘本的话,容另文辩正。我倒觉得「黄河百利,更富一套」的话,反而切合实际,値得欣赏。说到「河套」,我们应该先了解他的位置和范围,在这里,我们先引证两段文献来说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河套,今绥远南部,即蒙古鄂尔多斯。其地东、西、北三面拒黄河,南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