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香港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赖际熙与香港崇正总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林文映  出版时间:2015-01-31
    关键字: 赖际熙 崇正总会 香港 客家社团

    香港崇正总会,是旅居香港的客家人士于一九二一年十月创建的客家社会团体。历经九十多年的岁月,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客家团体之一。香港崇正总会倡导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为全球客家人聚会的盛大节日,到二〇一四年已是第二十七届了。香港崇正总会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就,不能不忆念其创始人赖际熙。一、赖际熙先生的简史赖际熙,字焕文,号荔坨,晚号圆智,原名韶祥,一八六五年出生在增城增江街湖塘埔村。其高祖赖君佐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率本族二十

  • 文章特出劇種英語粤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呂大呂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英语锣鼓剧 粤剧 香港 谭寿天神父

    中国的剧种多得很,以笔者所知,有京剧、汉剧、越剧、徽剧、豫剧、川剧、粤剧和潮剧等等。在香港可以看得到的只是京剧、粤剧和潮剧,越剧有时也会偶然一见。由于香港粤人多,粤剧因而成为一枝独秀。战前经常演粤剧的戯院,香港方面,有太平、高升和利舞台,九龙方面有普庆、平安和北河。光复初期,香港又多了一间中央戯院,九龙却多了一间乐宫和新舞台,另外还有大会堂的音乐院和剧院也可以演剧。上面这些戯院,大都演出粤剧多,很偶然才会演出其他的剧种,像越剧和潮剧。可知在粤人多的香港

  • 文章海国闻见录沿海全图中所见之香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海国闻见录》 作者 内容 香港

    香港书中卷下第二幅舆图,为沿海全图。该图为一长图,共分十七图。于长图中之第十二图(卷下十四页)及第十三图(卷下十五页),均与香港及其邻近地区有关其第十二图右首有平洲一名:平洲之北为盐田,叠隔等地,故该岛即今之东平洲无疑。第十三图左首沿海边界处有团门(今屯门)、九龙湾、赤坎(今红碪)、牛尿湾(今牛池湾)、将军澳,及龙船湾(今转船湾)等海湾。其北面为大陆,上有辋井及横州(位今元朗平原上)、九龙、沥源(今沙田沥源)、及麻雀岭(沙头南北面之山岭)。海中则有琵琶州(今

  • 文章日军攻略香港纪要——二战沦陷日香港黑色圣诞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9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香港保卫战 抗日战争 反败为胜

    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时,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开始进攻香港,经过十八天的战斗后,香港于同月廿五日沦陷,是日恰逢圣诞节,因此香港的老居民称该日为『黑色圣诞』。日军攻港出动的海陆空三军人数共计六万人,司令官为第廿三军军长酒井隆中将;当时英方守军仅有一万二千人(最高统帅由港督杨慕琦兼任),主要为陆军,海空军人数更微不足道。双方兵力对比为五比一,十分悬殊。开战之前,英方已知力弱难抗强敌,先于十一月十六日,急调一艘巨型运输舰,载来两营加拿大军队(一

  • 文章百余年前帝国主义侵略的遗迹(五)——今天的香港问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2期  作者:錫江  出版时间:1985-10-20
    关键字: 香港问题 历史遗迹 民主化

    香港民主化争取香港民主化的最大阻力,是香港的两局(行政及立法局)非官守议员,如果香港实行民主化,他们可能失去委任的机会,竞选也未必能当选,就算将来仍有委任席位,与民选议员一起工作时,却没有后者的代表性,故两局非官守议员反对香港民主化,否定民选议员能力,否定民众的选举眼光,以港民代表的身份提出「维持现状」的建议,不仅是针对中共,也针对一般民众「开放政制,争取权益」的改革要求,反对实施民主改革(当然是获得英伦的同意),因此,港民在现阶段中如还不

  • 文章中国族谱学在香港的发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1-12-31
    关键字: 族谱学 香港 历史发展 学术研究

    可产生钜大无穷的功效。由此我们知道,中国族谱学是硏究中国历代各族姓之迁移转徙,各民族之混合同化,以及历代社会发展中各地人才盛衰消长的一种专门学问。在香港,中国族谱学的硏究,始于一九五零年罗师元一(香林)敎授移席本港之后。本来,元一师之族谱学,早年在国内已奠下发煌的基础,一九三七年,元一师在广州市获花县官禄布洪族所藏的「花县洪氏宗谱」,加以硏究后,证明太平天国天皇洪秀全一家乃出自各客家系统[1];两年后在云南昆明,获近人李士厚所撰「郑和家谱考释」,经硏究证明

  • 文章「筹海重编」广东海图中之香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4-12-31
    关键字: 《筹海重编》 作者 内容 香港 广东海图

    九至卷十二为经略篇,分述叙寇原(除内逆附)、定庙谟、择将才(御将附)、实军伍、选士卒、恤军属、精敎练、练鄕兵、足兵饷、淸屯粮、汰冗食、愼募调(客兵附)、集众谋、定武略、鼓军气、公赏罚、禁妄杀、处首级、御消洋、固海岸、勤会哨、谨了探、重邻援、散贼党、愼招抚、用间谍、降宣谕、通贡道、开互市、择守令、拯民穷、恤残伤、诘奸细、严城守、筑城堡、广团练、行保甲等三十七项方法,及兵船及武器之制造及使用方法。三、筹海重编广东图中之香港该书卷一中有广东海图,共分十四幅,其

  • 文章清朝初期香港地区——渔村——塔门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香港 塔门洲 方志 族谱 土地争夺

    一、明清之际的塔门岛只是个渔港塔门古称佛塔门,在香港新界大陆的东北方,是大埔赤门海峡(又称吐露海峡)外的一个小岛,位置大赤门(一称大泽门)之南,东临旷濶之大鹏湾。形似麒麟,面积不足一方英里,较长洲小,比坪洲和马湾岛略大,而与喜灵洲相若。北半部全为山岳地带,南部约占全岛三分之一面积皆为耕地,村落聚于南半部之西边,分为塔门市、上围、中围、下围及涌尾角五村,岛的西岸有一海湾深入,为渔船聚集之根据地,其作业地区远及马士湾和大浪湾一带,渔获常甚丰富。至今仍为本港

  • 文章淸代一统地图之广州府图中所见之香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清代一统地图》 绘制过程 广州府地图 香港

    淸代一統地圖,原名皇輿全覽圖,亦稱淸代內府輿圖,爲淸康熙初年間,朝廷聘西洋敎士與國人合作而成。則圖工作始自康熙四十七年(西元一七〇八年),至康熙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一八年)圖成,惟新疆部份則於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〇年)始成。無加繪製該圖之外方傳敎士,主要者爲白普J.BOUVET、雷孝思J.B.REGIS、杜德美P.TARTOUX、潘如BOUJOUE、湯尙賢DE TARTE。費隱FRIDELL、及麥大成CARDOSO等;國人與之合作共事者,爲以河北何國宗、何國棟兄弟、滿人穆克登、及蒙古人明安國等爲首之測量團...

  • 文章百余年前帝国主义侵略的遗迹(六)——今天的香港问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3期  作者:錫江  出版时间:1985-11-20
    关键字: 香港问题 历史遗迹 中英协议 一国两制

    协议公布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匪英双方发表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共公布未来对港的十四点方针和政策,其重要内容大致如下:设立香港特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直辖于中共中央,享有高度自治权,而外交和国防则归中央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区政府和立法机关由港人组成。行政长官由选举产生,并可使用区旗,香港的法令除与基本法相抵触外,一槪予以保留,公务人员仍旧留用,福利待遇不变,特区财政自理,中共不向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