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革命共返回7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追随国父革命死难的几位鄕先烈小传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革命 先烈 传记

    臧在新字与咸年二十二入伍隶陆军第九鎭三十三标赵标统声部下及毕业江南讲武堂以排长隶林统带述庆麾下创立文社书报社灌输革命主义武昌义兵起光复鎭江江宁继以团长兼徐东剿匪司令民国二年南京独立任前敌总指挥既而东渡日本购枪械归遣心腹至淸江一带约旧部待衅起事民国四年冬冯国璋密令驻阜营长某诓之至阜送江宁明年二月九日授命雨花台年三十四伏龙字云程年十五入同盟会投身行伍旋肄业安徽武备学校投三十三标新军武昌义兵起在鎭江任营长民国二年任都督府参谋长既而退潜沪上又东渡扶桑云南讨袁军起

  • 文章咨尔多士 为民先锋 福建志士参加革命开国史迹(上)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7期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兴中会 同盟会 革命人士 辛亥革命

    国父 孙中山先生,天纵英明,领导国民革命,以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精神,历经千辛万苦,奔走海内外,组织革命团体,创立三民主义,号召海外及各省志士仁人,群起响应,十次革命,十次失败,终能于七十八前的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一举推翻满淸,建立中华民国。今欣逢双十国庆,缅怀先烈,创业维艰,而我福建省籍之革命志士,参与者众,其牺牲奋斗之史实,感人肺腑,斑斑可考。本刊特依据各方资料与文献,予以摘录,并分上、下两篇刊出,以飨读者,并励来兹。—编者一、前言福建旧为闽地,开辟较迟

  • 文章革命策源话广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2000-03-30
    关键字: 广州 方志资料 革命摇篮

    赵佗在此建都故名),直到三国吴孙帝把原有交、广两州分治,就取广州为广州。它的别名最熟知的羊城,简称穗。其传说古时有南海五位仙人,穿着五彩衣裳、骑着五头白羊、带着五茎六穗的五谷良种,赠给楚庭百姓,祈祝年年丰熟,永除饥荒。祝祷完毕,腾空而去,留下五头白羊,旋即变成石羊,因此称广州为羊城,也就简称穗了。现在广州公园中,即筑有五头石羊叠立为标志。唐宋至明淸各朝,均在此设为府治,民国改为广东省会,为南方革命政府的大本营,抗战胜利后,列为我国十二大院辖巿之一,显见其地位

  • 文章討唐戰役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国民革命 唐继尧 平乱广西

    前言李黄白新兴势力,先后把陆荣廷、沈鸿英击败之后,广西局面,即将底定,但还要遭遇一个更大的敌人,更大的战役——讨唐战役。这是一场劣势与优势兵力之战,革命与反革命之战。而且只许胜不能败,败则广西完蛋,而广州的革命根基也会动摇。因此,绝不能稍有松懈和犹豫,必须严阵以待,勇猛果决去战斗,争取最后的胜利。唐(滇)军侵桂动机唐继尧素来自命不凡,自刻图章曰:「东亚大陆主人」志大言狂,野心勃勃。护法之役,孙中山先生当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唐被选为元帅,名位仅次于孙,其后

  • 文章辛亥革命扬州学生军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武昌 革命军 辛亥 扬州 学生

    现在距辛亥革命已五十三年,我这年是二一岁,记得那年武昌起义的双十节,是在阴历八月底,扬州城内有三个中学,一是扬州府中学堂,二是两淮中学堂,三是两淮师范学堂。府中学以江甘仪高宝兴泰东八州县为范围,两淮中学及师范,范围较广。府中学经费出于八属,名誉监督是扬州府;两淮学堂经费出于两淮运者,名誉监督是两淮盐运使。三校学生,在八百人左右。武昌革命军起,三校师生纷纷各囘原籍。扬州城有运署银库,那些银两都铸成元宝,每个约合库平五十两或一百两不等,当时来了一位不是革命

  • 文章張季直與辛亥蘇州獨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沈雲龍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苏州 张季直 清廷

    一、辛亥革命成功之关键距今六十七年前,为逊淸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是年八月十九日(阳历十月十日)革命军起义武昌,公推原任淸军第二十一混成协(旅)协统黎元洪(宋卿)为都督,自是风声所播,各省纷纷响应。其间关系最重要者,为九月十四日(阳历十一月四日)之上海光复,推陈其美(英士)为都督;翌日,苏州宣布独立,由原任江苏巡抚程德全(雪楼)任都督;杭州亦于同日反正,推曾任浙路公司总理及江西提学使之汤寿潜(蛰仙)为都督;时适汉口于九月十日(阳历十一月一日)为淸军

  • 文章莊思緘風格峻整(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庄思缄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提出代表会后,对宋章之提名独特异议;后由黄兴建议,内政改提程德全,敎育改提蔡元培,遂获同意。程德全(雪楼)原为江苏巡抚,独立时被推为都督,张誉汤寿潜均为淸末立宪公会江浙籍之有声人物而同情倒满革命者,程德全应德闳赵凤昌庄蕴宽诸人,均与沉灩一气。时张汤均居上海,程亦卧病租界;任命发表,张汤诸人找程共商苏督后继人选。以蕴宽有「知兵」之名,兼以胆量才识均有过人处,不避艰难,不畏强御,又和民政长应德闳参谋长顾忠琛均交厚,最适合不过,因决定推请临时政府任命。其时,苏州

  • 文章與丁治民將軍笑談往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9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2001-09-10
    关键字: 丁治民 将军 革命军人 华诞 绝句

    丁治民将军缙云人,是一位学贯中西允文允武的革命军人,我们相识多年,对之深所敬佩,过去曾因中将梦未圆,提早退役,前台北巿浙江同鄕会理事长郭骥(外川),前辈知其才能,邀之出任总干事达五年余,此次途次邂逅,纯属机缘,今逢其八十华诞,依旧健康如恒,且驻颜有术,望之犹如青春年少,不胜羨慕,其所撰之八十自箴录,更彰显甚世事洞明,深通人生哲理,如今笑谈往事,其乐无穷。就我所知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一、完整的普通及军事敎育丁将军先受浙江省金华高中深厚的基础敎育,且发愤

  • 文章福建光复之前因后果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7期  作者:王世成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同盟会 黄乃裳 辛亥革命 福建光复

    认为这种政府一日不推翻,中国就一日不能自救。孙中山先生就因这些刺激,立志革命。光緖二十年(一八九四)便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宣言不提革命,只说政府腐败,国家危急,爱国志士应该起来图强。各省及侨民深受感动。参加兴中会者,与日倶增。福建志士参加同盟会光緖三十一年乙巳(一九〇五)福建省甚多志士如林文(南散)、陈与燊、林觉民、黄士恒、李恢等多人,早已在日本参加同盟会,郑烈和先叔王孝总亦先后加入同盟会,郑烈与林文尙有葭莩之亲,故与林文同住东京郊外大久保,密设「第十四

  • 文章辛亥革命•各省响应福建光复前后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1期  作者:鄭行泰 出版时间:1988-11-01
    关键字: 福建 反清 光复 辛亥革命

    福建光复前后」一文系敍述闽省革命同志诸前辈,奋不顾身,驱除鞑虏,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之史实,特蒐集辛亥以前社团及学堂反清活动,闽省志士起义浴血奋战的经过,以志景仰先烈先哲成仁取义,足以典范千秋。历经考据整理各方片段资料,虽一鳞半爪,以提供关心闽史者之助,并庆祝福建光复七十七周年省庆之纪念。闽省反清·社团活动追怀福建人参加国民革命,事迹甚多,先谈社团活动。「益闻社」设立于光緖二十八年(民前十年)。由郑权、郑祖荫、蔡毅等在福州仓前山古榕书院集会。次年在小岭

共72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